小鳥(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鳥》是俄國詩人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於1823年的詩歌,刊登在《文學之頁》上。

《小鳥》是一首抒情詩。作者因反對沙皇的殘暴統治,歌頌民主自由而被剝奪了自由,流放到俄國遙遠的南方。但他對自由的渴望更強烈了。他通過放鳥——給關在籠子裡的小鳥以自由——的行動,抒發了這種感情。小鳥象徵失去自由的人。這是象徵性手法,是該詩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鳥
  • 作者: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 作品出處:《文學之頁》
  • 作品體裁:詩歌
  • 創作時間:1823年
  • 外文名:ПТИЧКА
作品原文,中文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ПТИЧКА
В чужбине свято наблюдаю
Родной обычай старины:
На волю птичку выпускаю
При светлом празднике весны.
Я стал доступен утешенью;
За что на бога мне роптать,
Когда хоть одному творенью
Я мог свободу даровать!

中文譯文

小鳥
在異鄉,我虔誠地嚴守著,
祖國的古老的風習:
在晴朗的春天的節日裡
讓一隻小鳥恢復了自由。
我心裡感到無限的慰藉;
為什麼還要對上帝埋怨不休,
即使當我能把自由的生活
賜給一個造物的時候!
戈寶權譯)

創作背景

1823年,普希金正被流放在南俄的基什尼奧夫。他在那一年的5月13日,寫了一封信給詩人格涅季奇:“你知道俄國農民的那個動人的風俗嗎?就是在復活節要將一隻小鳥放生。現在奉上這樣的一首詩給你。能否不署名登在《祖國之子》雜誌上?”復活節是基督教的一個節日,在俄國民間,為慶祝復活節,常放飛一隻飼養了一冬的小鳥,讓鳥兒自由,去迎接春天。同時,也讓自由的烏兒去傳達“耶穌復活”的信息。在普希金生活的時代,有許多詩人都描寫過這一習俗。就在1823年的春天,普希金曾向沙皇當局請求,允許他返回彼得堡。復活節之前不久,他接到外交部長的通知,說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對他的北返“不表同意”,因此他就寫了《小鳥》這首小詩,間接地諷刺沙皇的毫無仁慈。至於發表時不署名,是怕檢查通不過。後來該詩沒有發表在《祖國之子》上,而是刊登在《文學之頁》上。

作品鑑賞

《小鳥》著重寫放飛時的心理感受,這种放飛是古老的風俗和明亮的節日,是讓被囚的鳥兒重獲自由。在這裡自然地由鳥兒的被囚與自由聯想到了自己的命運,放飛者的心態和情感成了主要的內容,詩人通過放飛小鳥這一普通風俗寫出了自己對自由的渴望乃至呼籲。
這首總共只有八句的小詩,表達熱愛自由的詩人對於自由的渴望,也表達了放飛一隻小鳥,讓它獲得自由後的欣喜之情。鳥兒是自由的象徵,自由是珍貴的,詩人一生嚮往著真正的自由,追求著心靈與人身的自由。這首短詩中充滿了詩人對自由的渴望。給生命以自由,給思想以自由,希望這個世界充滿自由,這一直是普希金夢寐以求的理想。上帝沒有給普希金真正的自由,那就讓自己做回上帝吧,給一隻小鳥以自由,讓它脫離樊籠,去自由地飛翔。這小小的善舉,給詩人帶來了無限的欣慰。這看似是一個小小的善舉,實際卻是一個偉大的理想,詩人希望自己的追求能夠給世上更多的生靈帶來自由。不應該只是去祈求上帝,應該自己努力去做,努力去爭取。詩人將自己自由的思想寄托在這小小的生靈身上,讓它向真正的上帝——人民去訴說,表達了作者美好的期盼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俄國詩人,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1799年6月6日誕生在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童年時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8歲時就開始用法文寫詩;同時又從保姆那裡學到了俄羅斯人民語言。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許多十二月黨人。1817年皇村中學畢業後任職於外交部,此後數年間寫作了大量作品。1823年受敖德薩總督誣陷,被送到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監視居住。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尼古拉一世將普希金召到莫斯科,但仍受憲警監視。1833年回到彼得堡,1837年死於與法國流亡貴族丹特斯的決鬥。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說《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