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島公園

小青島公園

小青島公園是山東省青島市的標誌性建築,位於膠州灣海口的青島灣內,占地面積2.47平方千米。因島上林木長青,遂稱青島;島形如琴,水如弦,風吹波濤如琴聲,又稱琴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青島公園
  • 外文名:Small Qingdao Park
  • 別稱:琴島
  • 地區:山東省青島市
  • 占地面積:2.47平方千米
公園介紹,公園景觀,歷史,

公園介紹

小青島原名“青島”,《膠澳志》中曾記載,這裡“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又因整座島嶼的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所以又稱“琴島”。

公園景觀

魯迅公園西側的小道進入,走過一段環海公路,會看到一條長長的堤壩,大壩南側的石牆足足有半人多高,這段長377米、寬8米的堤壩最初是由日本人修建,後來被海浪沖毀,1954年重新修築,正是這條堤壩,讓原本被孤擲海上的小青島成為人工陸連島
冬日小青島冬日小青島
兵火庫位於島北面,現已大門緊鎖,據小青島管理處工作人員陳莉介紹,兵火庫並不大,往山體內部延伸不過兩三米,洞內很潮濕。“你看,地上有條軌道通往兵火庫內。”她指著地上的兩條鐵軌對記者說,曾經這條軌道是一直延伸到島外的售票處位置的,以供軍隊用車輸送軍火,後來不知何種原因,島外鐵軌被拆除,只剩如今這一小段。
塔樓的位置非常隱蔽,必須從島東側的一處台階上爬上山坡,再順著山坡西側的小路走下去才能發現,呈圓柱形,直徑約為兩米,塔樓用石塊堆積而成,塔頂已被抹上水泥,闢為休息區,有一門一窗,不過視窗已被石塊堵死。“我猜想,原來部隊打仗,就是拿著槍從這個視窗‘蹭蹭蹭’地往外掃射的。”陳莉說。不過,陳莉並不清楚塔樓具體用途,記者也未曾找到關於塔樓的歷史資料。
小青島上的燈塔由德國人在1900年建造,塔高12米,通體雪白,至今仍在正常使用。每當夜色降臨,塔頂的主燈閃爍起紅光,塔底燈柱也亮起綠光。經燈塔工張師傅特許,記者得以進入到燈塔內部探秘。
通往塔的頂部先須爬完兩層狹窄的旋轉樓梯,樓梯的盡頭是一個近乎垂直的鐵制梯子,顫顫巍巍地爬到梯子頂部,迎接自己的只有一個小口子。記者觀察到,如果一個大腹便便的人想通過這個口子,可能會被卡住。
來到塔頂端,有一個為無數夜航船隻指路的紅色航燈。早在1996年這兩個燈已被改為光線感應燈,天色暗下來的時候它會自動發光,不再需要燈塔工人操作。不過就算是這樣,燈塔工一晚上也要起來幾次檢查燈光是否運轉正常。
塔頂視野開闊,仿佛站在上帝的腳邊俯瞰城市,鳳凰島、天主教堂、迎賓館信號山等盡收眼底。

歷史

德國侵占青島時,派兵駐守,稱阿克那島,建有18米高燈塔,是船隻進出青島灣的重要航標。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時,改名加藤島。1932年,曾被闢為公園。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時改為軍事基地。
1897年德國強租膠州灣後,便藉由此島的名字命名整個占領區,即為如今的青島。也是從那時起,小青島在很長時間內都失掉了自己的真名,而是被德國人稱之為“阿克那島”。1914年,日占青島,將青島的地名全都改為日本名稱,小青島也被稱為 “加藤島”。直到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小青島才被恢複本名。
20世紀初,青島漸漸成為旅遊城市,小青島也成了遊覽的景點。1934年,小青島上開闢了道路,安裝了石桌石凳,架設了木架牌坊,平整了花圃,新建了一處茶亭,還修築了遊艇碼頭,供遊客乘小艇渡往,短暫安寧時期的小青島,已被闢為公園。那時候青島匯聚了大批文人墨客,多居住在小魚山附近,閒暇時,應該也會去小青島上坐坐。
小青島燈塔小青島燈塔
好景不長。1938年,日本人二次侵占青島,小青島淪為日本侵略軍的駐地,不許中國人進入。1942年,建起長377米、寬8米的堤壩,與陸地連線。解放後一直未向遊客開放。直到1945年,日本軍隊投降。日軍的駐紮也在小青島上留下了濃厚的痕跡,除了島東部和北部的防波堤,這裡還有一座“兵火庫”和一座“塔樓”。
1987年,重建小青島公園並於次年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建“琴女雕塑”。2006年,小青島燈塔作為青島德國建築群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