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詞

小詞,宋詞的分類之一,即後世所稱的令、引、近。詞是一種配合曲調傳唱的文學樣式,它產生於隋唐之際,成熟於晚唐五代之時,大盛於宋代,成為一代文學的代表。“倚聲填詞”是詞的最大特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詞
  • 創作年代:隋唐時期
  • 作品出處:蔡嵩雲《樂府指迷箋釋》
  • 文學體裁:宋詞
  • 作者:柳永、李清照、歐陽修、辛棄疾、蘇軾、岳飛等人。
基本介紹,出處,體裁分類,散詞,聯章詞,詞調變化,作家派別,婉約派,豪放派,詞牌,定義,來源,詞體分類,

基本介紹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人對詞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小詞,相當於後來所稱的令、引、近;一類稱為大詞,相當於慢。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 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裡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小詞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餘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崇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後主被俘虜之後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後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儘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並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於抒發感情,所以“詩盲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出處

蔡嵩雲《樂府指迷箋釋》云:“按宋代所謂大詞,包括慢曲及序子、三台等。所謂小詞,包括令及引、近等。自明以後,則稱大詞曰長調,小詞曰小令,而引、近等詞,則曰中調。”
宋人所說的小詞,即包括明人所說的小令和中調。大詞即相當於長調。

體裁分類

詞的體裁一般有五種,它們是散詞、聯章詞、大遍、成套詞、雜劇詞。 最常見且最多的是散詞,聯章詞在有的詞選本中也可見。後三種在一般詞選本中不見,在詞總集中也少有,故無需介紹。
宋詞插圖宋詞插圖

散詞

散詞是最常見的一首首詞,又稱尋常散詞,古代它是單獨歌唱的。今天所說的詞,絕大多數就是散詞

聯章詞

聯章詞,即多章的詞聯合在一起,或一題多章,如《九張機》同一詞題,共有九首;或同一詞調,但下面的各首分別歌詠不同的事物,如北宋初潘閬的《酒泉子》十首,分別歌詠杭州不同的十景。此外,聯章詞中,還有一種以詞來演唱故事的形式,也較為少見,這裡不必細說了。

詞調變化

常見的有以下類別:
犯,即將詞調從一個宮調轉到另一個宮調,這就是“犯”,它相當於現代樂曲的轉調,如從D調轉為E調。詞牌中凡有“犯”字的,在演奏過程中都會轉調。例如《花犯》、《玲瓏四犯》等詞牌。
轉調
轉調,簡單地說就是增損舊腔,轉入新調。即不按原調的格式,而是增減字數或改變句式。顯然它和“犯調”是有所不同的。這種轉調的例子如《轉調踏莎行》、《轉調醜奴兒》。
攤破
攤破,就是增加某個詞調的字數,改變原有的句式,從而成新的詞調,即為攤破。如《攤破浣溪沙》,就是增加了《浣溪沙》的字數而成的新調。
減字、偷聲
減字、偷聲,和“攤破”相反,是用減字的辦法來改變原來的詞調,不僅是句式,有時連韻腳也相應改變。如《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
促拍
促拍,即加快原詞調的演奏節奏而形成新的詞調,如《促拍採桑子》《促拍滿路花》等。

作家派別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婉約派

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
譬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又或者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傑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秦觀姜夔吳文英李煜、歐陽修等。
代表作品
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暗香舊時月色
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豪放派

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
蘇軾 詩詞插圖蘇軾 詩詞插圖
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遊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裡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於接受。
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陸游張孝祥張元乾劉過等。
代表作品: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
張元乾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詞牌

定義

詞牌是詞調的名稱。每一個詞牌,代表了每一個詞調的長短、節奏,反映在詞上就是字數、句數、和聲韻規則。詞調不同,自然詞牌也不一樣。
但有時同一詞調有不同的名稱,也就是說,有時不同名稱的詞牌,實際上是代表同一詞調,或者說,是同一詞調的異名。如《念奴嬌》詞牌,又稱《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大江西上曲》、《壺中天》、《湘月》等。這些別名,大都來自這一詞調的某一名作的語句。
有時也有這種現象,同一詞調有不同的體式,即同一詞牌有兩種以上的體式,或者是字數、句數有所差異,或者是押韻的平仄有改變,這就有了“正體”(或稱“正格”)和“變體”(或稱“別體”、“變格”)的名稱了。
所謂“正體”,就是這一詞牌的標準體式,像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詞“明月幾時有”,就被視為這一曲調的正體。那么“正體”以外的其它體式,當然就是“變體”了。如《滿江紅》詞,押仄韻的就是正體,如改為押平韻,那就是變體或變格了。

來源

詞牌名的來源,早期多與所寫內容或音樂(如樂曲)有關,後來來源漸廣,或因人物故事,如《念奴嬌》是因唐代歌女念奴而得名;或因古人詩句,如《西江月》,源自李白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蘇台覽古》);或源於歷史故事,如《塞翁吟》顯然是產生於塞翁失馬的故事;或者是取詞中的字句如《憶秦娥》詞又名《秦樓月》,不管哪個名字,都是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一句的緣故。
詞牌的異名,許多都是因為該詞調的某一篇名作的詞語而來。總之,詞牌名的來源甚多,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經成為詞牌名,便與原來代表的意義關聯不大了。

詞體分類

詞體從形式上有諸多分法,這大多與曲調、長短、音律等有關。多數從文字上分,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浣溪沙 插畫浣溪沙 插畫
令(或稱小令):比較簡短的詞,只有一闋(稱單調),或最多兩闋(稱雙調),字數為58字以內。如《十六字令》《浣溪沙》。早期的詞以小令為多。
中調
中調:字數為59—90個,一般稱為中調,基本上是兩闋,或稱雙調、上下片。如《蝶戀花》、《江城子》。
長調
長調(或稱慢詞,但二者有差別),字數為91字以上的詞稱為長調,至少是兩闋,多的達三闋、四闋(三、四闋以上多稱“疊”)。如《雨霖鈴》、《蘭陵王》、《梁州令疊韻》。
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