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樹皮及枝葉。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濕熱黃疸,痢疾,癰腫瘡毒,濕疹,皮炎,跌打損傷,燙傷。
相關配伍
1、治黃疸型肝炎:小蠟樹鮮枝葉15-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痢疾,肝炎:小蠟樹鮮葉30-60g(乾葉9-15g)。水煎服。對急性細菌性痢疾,用乾葉90g(或鮮葉150g)水煎,分2次內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口腔炎,咽喉痛:水白臘12g,水煎服;並用水白臘適量,煎水含漱。(《萬縣中草藥》)
4、治皮膚感染:鮮小蠟樹葉500g,青黛4.5g,冰片3g,凡士林30g。將小蠟樹葉加水煎煮,濃縮成浸膏(不要過分粘稠),加1%防腐劑和凡士林、青黛後,繼續加熱成膏,然後再加冰片,攪拌即得。外敷患處,每日1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跌打腫痛,瘡瘍:小蠟樹鮮嫩葉搗爛外敷,每日換藥1-2次。(《廣西本草選編》)
6、治燙傷:小白蠟鮮葉適量,用涼開水洗淨搗爛,加少量涼開水,紗布包裹擠壓取汁。用棉球蘸汁搽患處,每日3-4次。[《四川中醫》1986,4(7):47]
7、治黃水瘡:水白臘適量。研末,撒布患處,或用清油調敷。(《萬縣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者加倍。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熬膏塗;搗爛或絞汁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樹皮及枝葉,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4(-7)m。小枝圓柱形,幼時被淡黃色短柔毛或柔毛,老時近無毛。葉片紙質或薄革質,卵形、橢圓狀卵形、長圓形、長圓狀橢圓形至披針形,或近圓形,長2-7(-9)cm,寬1-3(-3.5)cm,先端銳尖、短漸尖至漸尖,或鈍而微凹,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為楔形,上面深綠色,疏被短柔毛或無毛,或僅沿中脈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疏被短柔毛或無毛,常沿中脈被短柔毛,側脈4-8對,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葉柄長28mm,被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塔形,長4-11cm,寬3-8cm;花序軸被較密淡黃色短柔毛或柔毛以至近無毛;花梗長1-3mm,被短柔毛或無毛;花萼無毛,長1-1.5mm,先端呈截形或呈淺波狀齒;花冠長3.5-5.5mm,花冠管長1.5-2.5mm,裂片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mm;花絲與裂片近等長或長於裂片,花葯長圓形,長約1mm。果近球形,徑5-8mm。花期3-6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或密林中。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湖南產蠟,有魚蠟、水蠟二種,魚蠟樹小葉細,水蠟樹高葉肥,水蠟樹即女貞,此即魚蠟也。或又謂水冬青葉細嫩,與冬青無大異,可放蠟。此是就人家種蒔之樹與野生者而言,亦強為分別耳。《宋氏雜部》所云,水冬青葉細,利於養蠟子,亦即指此。李時珍謂有水蠟樹,葉微似榆,亦可放蟲生蠟,與此異種。”
藥理作用
1、葉有保護燒燙傷創面作用;
2、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弗氏痢疾桿菌、肺炎桿菌有極強的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