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小,略呈長橢圓形,前後端均為圓形,前端大於後端。殼頂位於前方,微凸起。韌帶紫褐色,短而凸出。背緣稍斜,腹緣中部微顯凹入。貝殼表面有光澤,平滑無肋,生長線極細密,貝殼表面黃白色,被有一層很薄的外皮,貝殼外皮易脫落而呈白色。 殼質薄脆,內面白色。鉸合部小,右殼具3枚主齒,左殼2枚,後面的一枚粗大且分兩叉。在兩殼主齒下方各具1條伸向腹緣的強大的肋。前閉殼肌痕似梨形,外套痕清楚,外套竇鈍圓。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習性,分布,營養成分,
形態特徵
殼呈橢圓形,殼質薄,前端明顯大於後端。前、後緣圓,腹緣中部微凹。殼頂位於前方,韌帶凸出,黑褐色。殼表黃白色或灰白色,被黃褐色殼皮。生長線細密。殼內面灰白色,殼頂下方有1條向腹緣延伸的縱肋。鉸合部短小,具主齒3枚。前閉殼肌痕近梨形,後閉殼肌痕近三角形。
生活習性
生活於潮間帶至淺海30餘米水深的海底,底質為軟泥或泥沙。
繁殖習性
小莢蟶繁殖盛期是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殼長3cm左右的雌性成熟個體最多,產卵可達10萬粒左右,卵徑約60μm。在鹽度20,水溫21~22℃,pH7.8的條件下,受精卵經過28h發育至D形幼蟲。26℃時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最高,鹽度21~36之間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差異不大。溫度對幼蟲生長發育影響明顯,18℃和30℃,幼蟲不能存活,22℃組幼蟲存活率最高,但生長速度慢於26℃。鹽度對幼蟲生長影響明顯,鹽度為16時,幼蟲存活率最高,但生長速度略慢,隨著鹽度升高,存活率略有下降。金藻和小球藻是浮游幼蟲前期生長適宜的單胞藻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