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燈芯草

小花燈芯草

小花燈芯草(學名:Juncus articulatus L.)是燈芯草科、燈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橫走,黃色,具細密褐黃色的鬚根。莖密叢生,直立,圓柱形,綠色。葉基生和莖生,短於莖;低出葉少,鞘狀,頂端有短突起,邊緣膜質,黃褐色;基生葉1-2枚;葉鞘基部紅褐色至褐色;莖生葉1-2(-4)枚;葉片扁圓筒形,頂端漸尖呈鑽狀,具有明顯的橫隔,綠色;葉鞘鬆弛抱莖,邊緣膜質;葉耳明顯,較窄。花序由5-30個頭狀花序組成,排列成頂生復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常2-5個,具長短不等的花序梗;頭狀花序半球形至近圓球形,有5-10(-15)朵花。蒴果三棱狀長卵形,超出花被片,頂端具極短尖頭,1室,成熟深褐色,光亮。種子卵圓形,一端具短尖,黃褐色。

分布於中國、蒙古國、中亞、俄羅斯、伊朗、南亞、歐洲、北美。生於海拔1200-3680米的草甸、沙灘、河邊、溝邊濕地。

小花燈芯草葉量豐富,草質一般,飼用價值偏低,牛樂食,馬、羊採食;秋季枯黃後適口性下降,僅牛、馬採食,羊不甚採食;調製乾草後,適口性多有提高。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15-40(-60)厘米;根狀莖粗壯橫走,黃色,具細密褐黃色的鬚根。莖密叢生,直立,圓柱形,直徑0.8-1.5毫米,綠色,表面有縱條紋。葉基生和莖生,短於莖;低出葉少,鞘狀,長1-3厘米,頂端有短突起,邊緣膜質,黃褐色;基生葉1-2枚;葉鞘基部紅褐色至褐色;莖生葉1-2(-4)枚;葉片扁圓筒形,長2.5-6(-10)厘米,寬0.8-1.4毫米,頂端漸尖呈鑽狀,具有明顯的橫隔,綠色;葉鞘鬆弛抱莖,長0.8-3.5厘米,邊緣膜質;葉耳明顯,較窄。
花序由5-30個頭狀花序組成,排列成頂生復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常2-5個,具長短不等的花序梗,上端2-3回分枝,向兩側伸展;頭狀花序半球形至近圓球形,直徑6-8毫米,有5-10(-15)朵花;葉狀總苞片1枚,長1.5-5厘米,鞘部較寬,上部細線形,具橫隔,綠色,通常短於花序;苞片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2.5-3毫米,銳尖,黃色,背部中央有1脈;花被片披針形,等長,長2.5-3毫米,頂端尖,背面通常有3脈,具較寬的膜質邊緣,幼時黃綠色,晚期變淡紅褐色;雄蕊6枚,長約為花被片的1/2;花葯長圓形,黃色,長0.7-1毫米;花絲長0.7-0.9毫米;花柱極短,圓柱形;柱頭3分叉,線形,較長。蒴果三棱狀長卵形,長3-3.5毫米,超出花被片,頂端具極短尖頭,1室,成熟深褐色,光亮。種子卵圓形,長 0.5-0.7毫米,一端具短尖,黃褐色,表面具縱條紋及細橫紋。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3680米的草甸、沙灘、河邊、溝邊濕地。
小花燈芯草是一種濕生根莖—疏叢型下繁牧草,沼澤化草甸的常見種、伴生種或優勢種。常生於平原綠洲及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泉水邊及河岸邊沼澤地,對土壤要求較嚴,不耐鹽鹼。在天山北坡東段的沼澤化草甸草場中,作為優勢種常與華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藨草(Scirpus sp.)以及其它小雜類草構成群落,草層高約20-40厘米,總蓋度為75-80%;小花燈芯草在其它地區也常以主要伴生種、常見種或優勢種出現在沼澤化草甸草場中。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中國、蒙古國、中亞、俄羅斯(西伯利亞)、伊朗、南亞、歐洲、北美。
中國分布:新疆(富蘊、阿勒泰、布爾津、奇台、烏魯木齊、瑪納斯、石河子、奎屯、烏蘇、精河、塔城、裕民、博樂、溫泉、伊寧、新源、哈密、吐魯番、託克遜、和靜、庫爾勒、疏附、英吉沙、莎車、葉城、策勒)。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四川、雲南、西藏。

生長習性

小花燈芯草由於受生境條件的限制,生育期在中國南北疆差異很大,通常4月萌發,5-6月抽穗,7月開花,8-9月結實。果實成熟後全株不立即枯黃,能從根莖上發出新的營養枝,直到停止生長。

主要價值

小花燈芯草葉量豐富,草質一般,飼用價值偏低,牛樂食,馬、羊採食;秋季枯黃後適口性下降,僅牛、馬採食,羊不甚採食;調製乾草後,適口性多有提高,屬低等牧草。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