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學史,食蟲性,相關物種,自然雜交種,
形態特徵
小舌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其莖可長達5m,直徑可達4mm,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達9cm。
葉片無柄革質。靠近地面的葉片為披針形,可長達9.6cm,寬至3cm。較小,攀援莖上的葉片為橢圓形至卵形,可長達4.8cm,寬至2.1cm。中脈兩側各有2條縱脈。靠近地面葉片的籠蔓可長達25cm,攀援莖上葉片的籠蔓可長達14cm。
地面籠和下位籠的體型較大,可高達28cm,寬至4.5cm。其下半部為漏斗形,上半部為圓柱形。捕蟲籠的內表面下半部具有消化腺,上半部為蠟質區。捕蟲籠前部有一對間隔約為1cm,其寬度可達2.5mm的翼。籠口為卵形,唇扁平,可寬大3cm。唇內緣有一排長達2mm的唇齒。籠蓋為寬三角形,可長達7.5cm,寬至5.5cm。其下表面不具有蜜腺,但具有一根絲狀的附屬物,可長達4cm,其末端零星的覆蓋著蜜腺。在其籠蓋基部的後方具有一根長度可達1.5cm的籠蔓尾。
上位籠比下位籠小,可高達12.3cm,寬至2cm。翼退化為一對隆起。籠口為卵形至圓形,唇略微平展,可寬至4mm。籠蓋可長達2cm,寬至2cm。與下位籠一致,其下表面也具有一根絲狀的附屬物。
小舌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雄性植株的花梗可長達2.3cm,花軸可長達4.5cm。雌性植株的花梗可長達5.5cm,花軸可長達3.5cm。小花梗長3~4mm,每根帶一朵花。萼片為卵形,雄性植株的可長達2mm嗎,雌性植株的可長達5mm。
其捕蟲籠的外表面和成熟的籠蔓具有棕灰色的長毛被。葉片邊緣的毛被易脫落。籠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邊緣具有棕灰色的星狀稀疏毛被。
葉片的上表面為深綠色,下表面為淡綠色。部分植株葉片的邊緣和中脈為紫色。蓮座狀植株的莖為淺綠色,隨著逐漸發展為攀援莖,其顏色也逐漸轉變為深紫色。籠蔓為深紫色。和與其之間存在著密切近緣關係的泉氏豬籠草(N. izumiae)一樣,其捕蟲籠的外表面為深紫色至黑色,內表面為淡藍綠色並帶有紫色的斑點。花序為淡綠色。萼片為淺綠色至紫紅色。
生長環境
其分布於海拔1700~2100m的地區。
分布範圍
在野外,小舌豬籠草與邦蘇豬籠草(N. bongso)、疑惑豬籠草(N. dubia)、裸瓶豬籠草(N. gymnamphora)和馬桶豬籠草(N. jamban)生長於同一個區域。已發現了小舌豬籠草與馬桶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植物學史
食蟲性
包括泉氏豬籠草等之存在著密切近緣關係的物種,它們的籠蓋下表面都具有蜜腺。小舌豬籠草是唯一其籠蓋下具有絲狀附屬物的。
小舌豬籠草籠蓋下表面較特殊,除開其形似舌頭的附屬物末端存在少量蜜腺外,籠蓋下表面其餘的部分均不存在蜜腺。這樣的結構可能是為了將昆蟲引誘至籠口的正上方,使得其更容易失足落入捕蟲籠中,最終被溺死消化。
這種捕蟲方法類似於婆羅洲特有的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其籠口上方具有一對齒狀的附屬物。但二齒豬籠草的附屬物源自於唇,而不是籠蓋。
相關物種
小舌豬籠草被認為與泉氏豬籠草之間存在著最為密切的近緣關係。它們的捕蟲籠具有類似的形態和顏色。但因小舌豬籠草的籠蓋下具有獨特的絲狀附屬物,所以區分它們並不困難。它們的籠蓋存在不同,小舌豬籠草的籠蓋為三角形,而泉氏豬籠草的為圓形。此外,小舌豬籠草的籠蓋下表面不存在蜜腺,且具有非常密集的毛被。
小舌豬籠草還與蘇門答臘島特有的密花豬籠草(N. densiflora)、上位豬籠草(N. diatas)、欣佳浪山豬籠草(N. singalana)和匙葉豬籠草(N. spathulata)之間存在近緣關係。
自然雜交種
已發現了馬桶豬籠草與小舌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