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點穴,經外奇穴名,出自《江蘇中醫》。位於鼻翼上1/3處,左右計2穴。為腸梗阻切除術,腸淋巴結核病灶清除術的針麻穴。以15-20°角斜刺0.1-0.2寸,針感鼻部酸、脹,再通電。
基本介紹
- 出處:《江蘇中醫》
- 隸屬:經外奇穴
小腸點穴,經外奇穴名,出自《江蘇中醫》。位於鼻翼上1/3處,左右計2穴。為腸梗阻切除術,腸淋巴結核病灶清除術的針麻穴。以15-20°角斜刺0.1-0.2寸,針感鼻部酸、脹,再通電。
小腸點穴,經外奇穴名,出自《江蘇中醫》。位於鼻翼上1/3處,左右計2穴。為腸梗阻切除術,腸淋巴結核病灶清除術的針麻穴。以15-20°角斜刺0.1-0.2寸,針感鼻部酸、脹,再通電。定位位於鼻翼上1/3處,左右計2穴。功能...
點穴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是醫者根據不同病種和病情,在患者體表適當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線上,用手進行點,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過經絡的作用使體內的氣血暢通,促使已經發生障礙的功能活動恢復正常,從而達到...
三、點穴按壓常用穴位(104)(一)手太陰肺經常用穴位(104)(二)手陽明大腸經常用穴位(107)(三)手少陰心經常用穴位(113)(四)手太陽小腸經常用穴位(116)(五)手厥陰心包經常用穴位(121)(六)手少陽三焦經常用穴位(124)(七)足陽明胃經...
健身點穴功是依據中醫理論經絡學說,自己運用按、點、揉、撣、拍等手法,在自身頭部、軀幹、四肢等不同穴位上行功,如百會穴、太陽穴、氣海穴、足三里穴、湧泉穴、腎腧穴等,目的是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醫療點穴功是中國的一...
點穴概說 經脈總名 穴道總名 各經所屬穴道及其部位附圖 一、屬於手太陰肺經之穴 二、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穴 三、屬於足太陰脾經之穴 四、屬於足陽明胃經之穴 五、屬於手少陰心經之穴 六、屬於手太陽小腸經之穴 七、屬於足少陰腎經...
《循經點穴防病治病》是連載於亞馬遜官網的一本 進口原版類小說,作者是何天有 內容簡介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繫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路徑,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人體的腧穴既是...
至陽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門穴、腰俞穴、腰陽關穴、上仙點穴、六華灸穴、風門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陰俞穴、三焦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
此種療法是根據經絡穴位和臟腑部位,用點穴方法,從臟腑著手,調理臟腑氣分,恢復臟腑機能,故其書名為《臟腑圖點穴法》。它既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也治療一些四肢和頭面部的內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對婦科和小兒科,也有它適應症。駱氏腹...
本穴與興奮點穴同屬陽性,都有治療嗜睡之作用,但本穴重在行氣利水,醒神解酒,偏於治療醉酒、腹脹等症;而興奮點穴重在養心益氣,升清利竅,偏於治療神靡、心悸等症。兩穴所治雖有偏重,但對同症者常常合用,以加強治療嗜睡之功。
下垂點耳穴,耳穴名。位於耳腔內胃穴的上方,十二指腸穴的外側,小腸穴至肌松點穴連線的中間之下方。主治胃下垂,內臟下垂,脫肛等。按耳穴常規針法操作。診斷作用 本穴是診斷內臟下垂的參考穴。功能作用 益氣升陷。穴性 平。定位 位於...
《中醫名家學術經驗集3: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是2009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英華。作者簡介 王英華,臟腑點穴推拿按摩法埋沒在民間,技術精髓為少數人所掌握,處於瀕臨失傳的境地。王英華先生自幼隨師學習臟腑點穴推拿按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