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嶺深部金礦成礦規律研究與成礦預測報告

《小秦嶺深部金礦成礦規律研究與成礦預測報告》是由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調查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馮建之、岳錚生、孫衛志、王杏村、燕建設、肖榮閣、梁天佑、趙留升、楊守渠、王社全、李長發、崔燮祥、王江瑞、畢炳坤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10161
成果名稱
小秦嶺深部金礦成礦規律研究與成礦預測報告
第一完成單位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調查隊
主要完成人
馮建之轎灑艱、岳錚生、孫衛志、王杏村、燕建設、肖榮閣、梁天佑、趙留升、楊守渠、王社全、李長發、崔燮祥、王江瑞、畢炳坤
研究起始日期
2007-01-01
研鑽遷希民究終止日期
2008-12-01
主題詞
①小秦嶺金礦田;②成礦規律;③成礦預測勸殼糠
任務來源
地方基金;

成果摘要

小秦嶺金礦田經多年的強力開發,礦田地表和淺部已探明資源已近枯竭,通過開展本項目研究工作,探索中深部境乘鍵礦體的分布規律,指出深部找礦方向,及早查明小秦嶺金礦田深部資源潛力,不但對該類金礦的成礦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金礦的勘探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可以引導礦山企業的投資方向,充分利用現有礦山的生產能力,對促進當地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有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研究認為,小秦嶺金礦成礦物質來源為太華群變質岩,燕山期文峪花糊甩蘭崗岩漿活動提供熱動力,脆性剪下帶為儲礦構造,重新厘定了“三位一體”成礦模式。成因類型為中溫(偏高)岩漿期後熱液型脈乎說符射狀礦床。金的富集與剪下帶產狀變化相關,在剪少刪切帶後期形成的脆性剪下帶中成礦,金礦化強度與韌性剪下帶規模和空間分布密度正相關,進而建立了“一街五巷三層樓”構造蝕變控礦模型,總結了深部找礦預測標誌。首次對北礦帶大湖金礦區共生的鉬礦進行了研究,肯定了區內找鉬的前景,並在北礦帶發現稀土伴生礦產。根據構造控礦模型和預測找礦標誌,圈定出18個深部成礦預測找礦靶區,其中圈定優先勘查靶區7個,估算金預測資源量467656k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