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莊村

小石莊村

小石莊村(當地人俗稱小莊)是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東井集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桑乾河北岸。是古老的村落,是張家口市第一大村莊,擁有近萬人口。

小石莊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但人均耕地面積不到5畝,為了在少量的土地中創造最大的效益,該村黨支部引導農民走蔬菜制種之路。主要農產品有小石莊甜椒、皮毛、蔬菜種子、脫水蔬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石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北省陽原縣東井集鎮
  • 電話區號:0313
  • 郵政區碼:075816
  • 地理位置:桑乾河北岸
  • 方言:晉語-大包片
  • 著名景點:桑乾河,風沙墚,六棱山(山西省境內)
  • 車牌代碼:冀G
  • 人均耕地面積:不到5畝
地理位置,蔬菜之鄉,蔬菜種子之鄉,塞外文化,經濟概況,其他產業,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小石莊村簡介
小石莊是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東井集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陽原縣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小石莊是桑乾河衝擊平原。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東井集鎮西南部。東接東井集鎮大石莊村,西接東、西堰頭村,北接東西大柳樹村,南鄰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鰲石鄉南徐村。距東井集鎮6公里,距陽原縣縣城20公里,距山西省大同市60公里,距河北省張家口市150公里,距北京260公里。
小石莊郵編:075816,區號:0313
小石莊背依北嶽恆山余脈,著名的六棱山(當地人也有稱六龍山),六龍山酷似六條巨龍不同方向的攀沿在整個山峰,蔚為壯觀。而且它是當地的晴雨表,有“六龍山帶帽,長工睡覺”之談。
著名的桑乾河橫貫全境,桑乾河的源頭冊田水庫距離小石莊不過30公里,是著名的休閒旅遊風景區。
小石莊是古老的村落,是張家口是第一大村莊,擁有近萬人口。目前,小石莊基礎設施完善,開通了經過大同、張家口、陽原及其它村裡的數條公交線路。
主要特產:小石莊甜椒、皮毛、蔬菜種子、脫水蔬菜

蔬菜之鄉

陽原縣小石莊是陽原縣蔬菜生產專業村。1974年為調節蔬菜市場的餘缺,從山西大同市引進“世界冠軍”甜椒新品種,試種成功後全村大面積種植,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大甜椒易培植、抗病力強、產量高、深受民眾歡迎,產品銷往京、津、張、唐和山西大同、內蒙古以及遼寧等到大、中城市。近年來,為適應蔬菜生產的需要,又研究培育了青雜一號和青雜二號畝產達到一萬五千到一萬六千斤,尤其試種的“812”美雜大甜椒個大、皮薄、肉厚、味甜,最大單果為一斤半,一般的均在半斤以上,投放市場很受消費者的青睞,畝產量達二萬斤以上。小石莊的大甜椒除了個大、肉厚、味美外,最大的好外是它的登市恰遇南方蔬菜淡季,正好補充京、津、一帶蔬菜供應的不足。早播育秧8月上市,晚播育秧10月上市,錯季生產延長了供應期,因之陽原縣小石莊被定為首都北京的蔬菜基地。

蔬菜種子之鄉

面向市場立足高效小石莊村靠繁育蔬菜良種奔小康。
河北省陽原縣東井集鎮小石莊村的農民們靠繁育蔬菜良種走上了致富路。這村人均只有1.5畝耕地。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上創出高效益呢?他們注意在科學種田上做文章,結合當地土壤和水利條件,經過幹部和民眾多次商討,一致把繁育蔬菜良種作為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的主攻方向。近年來,村里先後建起農民蔬菜研究所、農民種子協會、種子推廣站,村里90%以上的農戶全部經營種子田,其中有近百戶是有營業執照的種子經銷專業戶。為適應市場需求,確保種子質量,村里每年聘請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專家和市、縣科技人員駐村進行技術指導,舉辦專業技術培訓,使戶戶都有制種“科技明白人”。同時,村里組織專人收集全國各地有關育種的經驗、信息和種子市場動向,並及時傳遞給農戶,做到了育種有技術,銷售有市場。去年,小石莊村除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中國科學院交給的繁育良種任務,還向外地銷出青椒、番茄、架豆等20個蔬菜優良品種共13萬公斤。近年來,這村繁育的蔬菜種子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地,從未發生過用戶因種子質量而要求退貨、索賠等問題,深得用戶信賴。

塞外文化

發祥地
河北省小石莊解放初期與解放前隸屬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管轄,村落坐落於山西大同河北張家口交界地段,張家口解放前為察哈爾省,大同屬於雁北地區,並與內蒙相鄰,由於過去走西口(山西殺虎口)、走東口(河北張家口)地域文化相互影響,形成小石莊特殊的地域文化,也成為晉、陝、蒙、冀文化的集合體。
踩高蹺:是小石莊傳統民間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民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在廣場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於演員踩蹺比一般人高,便於遠近觀賞,而且流動方便無異於活動舞台,因此深受民眾喜愛。每年春節、元宵節是小石莊必須組織和承辦的表演活動之一。一般是初一到初五之間為村民挨家拜年,元宵節則是鬧元宵、踩旺火。
旺火:由於毗鄰大同市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繫。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小石莊村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春節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也有“火燒十年旺,牛鬼蛇神不敢上”的說法。
晉劇:小石莊擁有傳統的“晉劇(山西梆子)”戲班子,有200多年的歷史,素有“大莊(鄰村大石莊)的秧歌,小莊(小石莊)的戲”之稱,可見其在當地頗有名氣。並且當地人對晉劇情有獨鐘,村民們在田間作業、路上行走經常即興演唱。
二人台:西北二人台(源於內蒙古),現張家口、山西、內蒙古等地區民間喜愛的戲種之一,唱腔簡單易懂,有濃郁的西北風情。
匠班:小石莊,有紅白喜事請鼓匠演奏的民間習俗。在解放前文化生活極為落後,只有那些鄉間有錢的富戶人家,在娶兒媳聘女兒或安葬老人雇用鼓匠班時,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看鼓匠演奏。一班子鼓匠通常由五六人組成,班內由兩個人吹嗩吶,其餘人打擊鼓、鈸、鑼等。在那嚴冬風雪或盛夏酷暑中,鼓匠們相互拉拽著,跌跌撞撞地在太陽落山前趕到僱主家,在破舊的棚圈內或用苫布爛席搭成的臨時場地,席地而坐。鼓匠中間置一火撐(鐵制的圓形架子),炭火之類的燃料燃燒起來,鼓匠便在煙燻火燎中吹打開來。主要的樂器有:笙(芋)、笛、二胡、板子、鼓樂等。
散燈:一般家中有人去世,都要在開三、出殯前一天晚上抬上香案,由女婿、本家孝子孝孫等至親提上燈籠,去村里各個廟宇遺址焚香、敬紙、磕頭,當地人成為散燈,也有的稱為告廟。
放火:小石莊放火不是傳統意義的放火,實際是當地人每年有大隊牽頭,民間集資在正月十五舉辦大型的煙花燃放活動,活動規模非常可觀,占地有數十畝,鄰邊數十村民前來觀看,場面宏大。主要的煙火有:炮打城、竿火(二鬼沿磨)、樹火(火樹銀花)、穿火、門扇(炮打燈、信號彈)、背架、鐵炮、禮花。過去都是地方的“火匠”們,各自自己製作煙火,近幾年由於政府出於安全問題,實施禁令,當地火匠不再製作煙火。

經濟概況

村黨支部成立了蔬菜制種綜合領導小組,吸收蔬菜科技示範大戶、制種技術員為成員,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蔬菜制種協會。協會的職責主要是為農戶在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由於協會的高效運行,小石莊村越來越多的農戶辦起了蔬菜種子銷售公司,目前,該村註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銷售公司有3家,下設20多家蔬菜制種站,這些公司又都是協會會員。他們出面與全國各地的蔬菜種子經營商建立業務關係,簽訂了架豆、土豆、黃瓜等30多個品種的銷售契約,然後再和農戶簽訂供銷蔬菜種子零風險契約,即公司給出農戶一個保護價,如果秋收後的市場價低於這個保護價,公司還按保護價收購,如果高於保護價,公司就按當時的市場價收購,保證讓農民賺錢。
另外,該村黨支部協同制種協會,積極與北京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院校聯繫,一方面每年選派20多個村民到這些院校進修、學習;一方面邀請一些專家、教授到村里講授制種知識。該村還成為北京農科院的制種基地 。目前,小石莊村有農藝師2名,農技師8名,技術員就有50多名,靠制種每年就可人均增收5000餘元,從事蔬菜制種的村民人均可增收1000多元。

其他產業

小石莊村皮毛業及養殖業也很繁榮。很多家庭婦女從事皮毛業。村里養雞場很多,中小型牛羊豬養殖場和家庭式養殖比較盛行。

地圖信息

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東井集鎮小石莊村民委員會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