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是巴金於1980年創作的一篇散文。在此文中,巴金回憶了小狗包弟搖頭擺尾、連連作揖的可愛模樣,又以一支懺悔的筆,道出了自己迫於形勢,把它送到醫院供解剖研究的無奈與悔恨。文章語言樸實,但蘊含著作者濃烈的感情汁液,讀後令人潸然淚下,情景歷歷在目,觸目驚心。

《小狗包弟》後被選為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教科書中的第8課課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狗包弟
  • 創作年代:1980年
  • 作品出處:《隨想錄》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巴金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小狗包弟
一個多月前,我還在北京,聽人講起一位藝術家的事情,我記得其中一個故事是講藝術家和狗的。據說藝術家住在一個不太大的城市裡,隔壁人家養了小狗,它和藝術家相處很好,藝術家常常用吃的東西款待它。“文革”期間,城裡發生了從未見過的武鬥,藝術家害怕起來,就逃到別處躲了一段時期。後來他回來了,大概是給人揪回來的,說他“裡通外國”,是個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認,就痛打,拳打腳踢,棍棒齊下,不但頭破血流,一條腿也給打斷了。批鬥結束,他走不動,讓專政隊拖著他遊街示眾,衣服撕破了,滿身是血和泥土,口裡發出呻喚。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忽然一隻小狗從人叢中跑出來,非常高興地朝著他奔去。它親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舔舔,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別人趕它走,用腳踢,拿棒打,都沒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邊。最後專政隊用大棒打斷了小狗的後腿,它發出幾聲哀叫,痛苦地拖著傷殘的身子走開了。地上添了血跡,藝術家的破衣上留下幾處狗爪印。藝術家給關了幾年才放出來,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幾斤肉去看望那隻小狗。鄰居告訴他,那天狗給打壞以後,回到家裡什麼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經養過的那條小狗。是的,我也養過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當時一位熟人給調到北京工作,要將全家遷去,想把他養的小狗送給我,因為我家裡有一塊草地,適合養狗的條件。我答應了,我的兒子也很高興。狗來了,是一條日本種的黃毛小狗,乾乾淨淨,而且有一種本領:它有什麼要求時就立起身子,把兩隻前腳並在一起不停地作揖。這本領不是我那位朋友訓練出來的。它還有一位瑞典舊主人,關於他我毫無所知。他離開上海回國,把小狗送給接受房屋租賃權的人,小狗就歸了我的朋友。小狗來的時候有一個外國名字,它的譯音是“斯包弟”。我們簡化了這個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們家待了七年,同我們一家人處得很好。它不咬人,見到陌生人,在大門口吠一陣,我們一聲叫喚,它就跑開了。夜晚籬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過,它聽見某種聲音就會朝著籬笆又跑又叫,叫聲的確有點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幾聲就安靜了。它在院子裡和草地上的時候多些,有時我們在客廳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會進來作幾個揖,討糖果吃,引起客人發笑。日本朋友對它更感興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後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訊社到我家來拍電視片,就拍攝了包弟的鏡頭。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訪問上海,來我家做客,對日本產的包弟非常喜歡,她說她在東京家中也養了狗。兩年以後,她再到北京參加亞非作家緊急會議,看見我她就問:“您的小狗怎樣?”聽我說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愛人蕭珊1也喜歡包弟。在三年困難時期,我們每次到文化俱樂部吃飯,她總要向服務員討一點骨頭回去餵包弟。
1962年我們夫婦帶著孩子在廣州過了春節,回到上海,聽妹妹們說,我們在廣州的時候,睡房門緊閉,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門口等候我們出來。它天天這樣,從不厭倦。它看見我們回來,特別是看到蕭珊,不住地搖頭擺尾,那種高興、親熱的樣子,現在想起來我還很感動,我仿佛又聽見由起女士的問話:“您的小狗怎樣?”
“您的小狗怎樣?”倘使我能夠再見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會拿同樣的一句話問我。她的關心是不會減少的。然而我已經沒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紅衛兵開始上街抄“四舊”2的時候,包弟變成了我們家的一個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時常打門大喊大嚷,說是要殺小狗。聽見包弟尖聲吠叫,我就膽戰心驚,害怕這種叫聲會把抄“四舊“的紅衛兵引到我家裡來。
當時我已經處於半靠邊3的狀態,傍晚我們在院子裡乘涼,孩子們都勸我把包弟送走,我請我的大妹妹設法。可是在這時節誰願意接受這樣的禮物呢?據說只好送給醫院由科研人員拿來做實驗用,我們不願意。以前看見包弟作揖,我就想笑,這些天我在機關學習後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地流淚。
形勢越來越緊。我們隔壁住著一位年老的工商業者,原先是某工廠的老闆,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籬。有人到他家去抄四舊了。隔壁人家的一動一靜,我們聽得清清楚楚,從籬笆縫裡也看得見一些情況。這個晚上附近小孩幾次打門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來亂叫,也沒有給捉了去。這是我六十多年來第一次看見抄家,人們拿著東西進進出出,一些人在大聲叱罵,有人摔破罈罈罐罐。這情景實在可怕。十多天來我就睡不好覺,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蕭珊談起包弟的事情,我們最後決定把包弟送到醫院去,交給我的大妹妹去辦。
包弟送走後,我下班回家,聽不見狗叫聲,看不見包弟向我作揖、跟著我進屋,我反而感到輕鬆,真是一種甩掉包袱的感覺。但是在我吞了兩片眠爾通4、上床許久還不能入睡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來想去,我又覺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麼,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現的不是搖頭擺尾、連連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給割開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僅是小狗包弟,連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我就這樣可恥地開始了十年浩劫中逆來順受的苦難生活。一方面責備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讓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墮入地獄。我自己終於也變成了包弟,沒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運……
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我仍然住在這所樓房裡,每天清早我在院子裡散步,腳下是一片衰草,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牆。隔壁房屋裡增加了幾戶新主人,高高牆壁上多開了兩堵窗,有時倒下一點垃圾。當初剛搭起的葡萄架給蟲蛀後早已塌下來掃掉,連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卻添了一個大化糞池,是從緊靠著的五層樓公寓裡遷過來的。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5,在綠草如茵的時節,她常常彎著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後她有時逗著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場大夢。滿身的創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
這樣的熬煎是不會有終結的,除非我給自己過去十年的苦難生活作了總結,還清了心靈上的欠債。這絕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後的日子不會是好過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過來了。
即使在“說謊成風”的時期,人對自己也不會講假話,何況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說: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品注釋

1.蕭珊:原名陳蘊珍(19171972),浙江寧波人巴金的妻子。
2.四舊:“文革”時用語,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3.靠邊:“文革”中對幹部、知識分子被剝奪職務,不能正常工作的習稱。
4.眠爾通:一種鎮靜安眠的藥。
5.同我一起散步的人:指蕭珊。

創作背景

80年代初期,反思剛剛過去的“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慘痛教訓,探討在這個全民族的災難浩劫中個人與民眾暴力、個人與極“左”路線之間的關係,提醒人們要警惕“文革”的再次出現。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有許多學者、作家從不同的角度進入這個研究領域,表達了他們對“文革”災難的反思。而巴金則選擇了自我懺悔的形式,從反省自己的軟弱開始,逐漸進入對全民族的靈魂的拷問。《小狗包弟》這篇“隨想”,是《隨想錄》的第三十六篇,發表於1980年1月4日,距離巴金動筆寫作第一篇《隨想錄》(1978年12月1日)已經有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之前,巴金在《隨想錄》中只是一般性地控訴“文革”時期“四人幫”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和極“左”路線對中國文藝領域的摧殘,並且記錄了他出國訪問的感受。可以說,當時巴金與大多數的中國知識分子一樣,處於劫後餘生的欣喜與興奮的狀態。他的寫作與社會活動都屬於與時代共鳴的範疇。但是,從《隨想錄》第三十五篇開始,巴金反思“文革”的立場和方式都有了變化。緊接著發表的《小狗包弟》就是宣布自己將要以何種方式來反思“文革”慘痛教訓的作品。

文學賞析

這篇回憶散文,寫的是一條曾與作者朝夕相處的小狗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和抨擊了瘋狂歲月的荒誕和反常,文章篇幅較短,但寫得情真意篤,令人感動,實為巴金近年來散文創作中的佳品。
這篇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即以情見長,以情取勝。之所以作者在敘述小狗包弟的經歷時,筆端流露出濃烈的情感,是因為巴金對小狗包弟充滿著思戀與內疚之情。作者寫它很通人性,與主人融治無間,為了討得主人的歡喜,常常做令人發笑的作揖動作。甚至主人外出時,它都每日清晨等候於臥房門前,使主人深受感動,然而一場“文革”,居然革到一隻溫順馴良、惹人喜愛的小狗身上:只因狗的吠叫將會給主人招來更大的災難,可憐的“包弟”終於成了醫院解剖桌上的實驗品。“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我不能原諒自己”,寥寥數語,道出了作者的心聲。為了保全自己,葬送了包弟,這是自己的恥辱。這種大膽的剖露心跡,使讀者感到情感力量的衝擊,心靈產生巨大的震撼。
文章除了感情的純真外,其結構也有獨道之處,作品開頭並未涉及主題,而是從狗的身世談起,給全文展開作了很好的情感鋪墊。接著,作者記敘了包弟與家人七年相處的幾件有趣的故事,反映了小狗的活潑可愛。寫到這裡,作者陡轉話題,憤怒地敘述起小狗包弟在文革中遭難的經歷,一隻如此可愛的小狗,居然在“文革”的災難中也未能倖免,何況人乎?這樣就進一步地揭露了“文革”的荒唐,激起了讀者對那個瘋狂年代的強烈憤懣。最後,作者追憶已故的愛妻當初與包弟嬉戲的生動情景,再一次表示對包弟的歉意,文章層層深入,一步步把讀者引向感情的漩渦,在他們心中泛起層層波瀾。文筆樸實,沒有矯揉之嫌,使讀者感受到一種樸素美。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李朝全《散文百年經典·1917—2015》:小狗包弟的命運,折射出整個時代的顏色,也折射出一代人的命運。在那樣一個黑白顛倒的年代,作者也不得不把向人作揖討東西吃的可愛的小狗送給醫院做實驗用。他連自己、自己的愛人都已無力保護遑論一條小狗小狗包弟的不幸結局其實也是整個民族的悲劇。事過多年,作者卻還時時記起這條可愛的小狗,而且要“向它表示歉意”。這正體現著作者對過去時代的反思,對過去行為的反思,而在這種痛苦咀嚼回憶的過程中,巴金先生首倡“講真話”。這種“不隱善不諱惡”的思想品格,正代表著無數正直知識分子的良知。
當代作家李錫琴《穿越與升華·中學教材中經典作品個性解讀》: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如果巴金想用那條為藝術家而犧牲的小狗死去時流出的鮮血,對“文革”製造者進行血的控訴的話,那么,他講述小狗包弟的故事,則是以包弟在醫院解剖台上那血淋淋的軀體,對自己曾經齷齪過的靈魂進行無情的撻伐。
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產業學院教授段軒如《中外文學名作賞析》:《小狗包弟》看似寫物,實是寫人,是《隨想錄》中眾多“懺悔錄”式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嫻熟的筆法、巧妙的構思、真率強烈的感情,在批判專制時代黑暗與罪惡的同時,反省自身的弱點,是從覺醒了的現代知識分子心靈中流淌出來的詩篇,既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作品影響

《小狗包弟》後被選為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教科書中的第8課課文。

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完成長篇小說《》、《》、《秋》,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主要著作收入《巴金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