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爪水獺

小爪水獺

小爪水獺又名油獺、東方小爪水獺、亞洲小爪獺,是食肉目鼬科小爪水獺屬哺乳動物。中國有3 屬3 種,其中海南即有2屬2種即歐亞水獺和小爪水獺,小爪水獺是個體最小的一個種。其外形與普通水獺相似;鼻墊後上緣被毛整齊,呈一橫線;趾爪極小;身體咖啡色;頦喉部為淺黃白色,毛尖白色;體毛較短,絨毛疏,通體毛富於光澤,四肢、尾與體同色;尾端被毛短而稀少,幾乎裸露。

小爪水獺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西藏和福建的部分地區,其中以海南比較常見,在東南亞各國、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多棲息於江河、湖泊和溪流的岸傍。小爪水獺晝伏夜出,嗅覺、聽覺發達;鼻孔和耳朵可關閉;善游泳;其巢穴築在靠近水邊的樹根、蘆葦和灌木叢下,挖洞而居;常集小群,性情兇猛。主要以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等為食。妊娠期60 -86天,每胎產仔2-7隻,平均4-5隻。在人工飼養下壽命可達15年。

小爪水獺棲息地被不斷開發,使適宜棲息地範圍日趨縮小;由於獺類生活於濕地,環境污染、水質變劣,其惡果是可能使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獺類遭受毒害,出現繁殖力低下,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另外,長期以來的過度獵捕也促使其野生種群數量逐漸下降。小爪水獺現被列為中國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EN);同時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易危(VU)保護等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爪水獺 
  • 拉丁學名:Aonyx cinereus
  • 別名:油獺、東方小爪水獺、亞洲小爪水獺
  • 外文名:Asian Small-clawed Otter、Small-clawed Otte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食肉目
  • 鼬科
  • 小爪水獺屬
  • :小爪水獺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綱真獸亞綱
  • 亞科水獺亞科
  • 亞種:3 
  • 命名者及年代:Illiger,1815
  • 保護級別:(IUCN 2014年 ver 3.1)——易危(VU)、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 同義學名:Amblonyx cinereus Illiger,1815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養殖技術,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保護級別,致危因素,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外形:與水獺(Lutra lutra)相似。其個體小得多,體長420-600毫米,尾長230-250毫米,體重一般不超過3千克。鼻墊後上緣被毛整齊,呈一橫線,臉部觸鬚也與其他水獺一樣,但在下頜正前方和兩側,尚有短而稀疏的剛毛。趾間具中游蹼,趾爪極小,不突出趾間,趾墊甚發達。
毛色:體毛咖啡色,體毛較短,絨毛疏,通體毛富於光澤,從前肢向後至尾部背腹顏色幾乎一致,腹部顏色稍覺淺淡。在兩頰、頦部和喉部針毛毛尖白色。體毛更富於光澤。尾端被毛短而稀少,幾乎裸露。
頭骨:外形寬圓,吻部縮短,眶間較寬。腦顱部呈梨形。牙齒特徵與辨凳充灶水獺相似,但缺第一上前臼齒,下頜門齒橫列整齊。齒式為:(3·1·3·1)/(3·1·3·2)=34。

棲息環境

小爪水獺為半水棲生活的動物,多棲息於河流、湖泊一帶,尤其喜歡生活在兩岸林木茂密的溪河地帶;巢穴築在靠近水邊的樹根、蘆葦和灌木叢下。小爪水獺往往生活在海拔較高的高山溪流,也較愛到旱地活動。在海南島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山溪潭灣,不但水質清澈,流水又特別多,流水下山後,多重重攔阻分散,加上人為的干擾,所以只在上游山區,才有它比較適合生存的棲息地。

生活習性

小爪水獺趾間長著半蹼,其手指相較其他的水獺更加靈活,能憑藉前爪快速捕捉住獵物。通常為穴居,但洞穴不深,多處於石縫底下或者水流邊灌木叢里,當中有幾個出口,水中出口和陸地上的出口互相連通,以作天敵追擊時的備用。小爪水獺往往晝伏夜出,特別是在月夜,其活動頻率較高,憑藉敏銳的聽覺、嗅覺、視覺可以自如靈活地活動。鼻孔和耳朵可關閉。
小爪水獺並不固定居住在一個地方,經常隨著魚群遷徙而不斷移居。水獺在一般情況下為單獨生活,當產仔後會出現5-6隻仔獸和母獸同居一巢的現象。水獺擅長潛水、游泳,能潛入水中連續2分鐘。冬天水面結冰以後為半遊蕩式生活,沿河流的上游到下游尋覓魚群,每天可以遊走4-6前面,其在魚群密集的水域停留時間較久。小爪水獺並無占區行為,很多分布區域屬於相互重疊的,但水獺種群相當穩定,公水獺間不會出現毆鬥現象。除了吃魚以外,小爪水獺還進食野鴨、蟹類、鼠類和其他甲殼類、水禽等,具備儲食習性,一年會進行一次換毛。成年小爪水獺能單獨生活,或者由母獺攜領仔獸一同活動。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汶萊、高棉、中國(藏南地區)、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西孟加拉邦、喜馬偕爾邦、阿薩姆邦、喀拉拉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台灣、雲南、西藏和福建的部分地區,其中以海南比較常見。
小爪水獺
小爪水獺分布圖

繁殖方式

全年悼櫃煮繁殖,無明顯的繁殖季節,妊娠期60-64天,每年產胎,每胎1-2仔,多可達6仔。小爪水獺發情期通常在9-10月,但會受到自然條件、地區環境的相應影響而有所差異,發情期約15-30天。如果小爪水獺的情緒不穩定,表現出食慾減退、大聲嘶叫、公獺睪丸水平下降、母獺陰門伴有紅腫且出現互相追逐咬毛等現象,表明其處於發情期。小爪水獺通常在水中進行交配,每次約煮射槳良需5-10分鐘,大多出現在清晨或者夜晚,公獺會咬住母獺頭部,並在水中翻滾、遊動。
新生幼仔沒有牙齒,聽道也屬於關閉狀態,一般在出生30天后才睜眼,母獺的哺乳期約62天,過了哺乳期,母獺會攜帶幼獺到河裡學習游泳技能;待90天后,幼獺過渡到亞成體,逐步開始各自分開居住,經一年後可長到成體小爪水獺的重量,3年後達到性成熟狀態。

養殖技術

  • 飼養環境及消毒管理
中國昆明動物園對廈芝晚小爪水獺實施人工飼養的期間,為其修建水獺館,館舍分成內舍與外舍,當中內舍共由三個小舍與一個通道構成,採光條件好,舍屋內設定了水池,能進行隔離飼養;外舍、內舍間形成串門式連線,外己頌舍面積大於內舍,水域中設有景觀石,可為小爪水獺提供潛水間隙的休息場地。外部射煮催圍牆基本用玻璃製成,方便遊客參觀。飼養小爪水獺的屋舍和整體環境必須維持清潔,每日需為其清除飼料殘渣與排出的糞便,適時替換墊草,每個月實施兩次消毒。舍內消毒一般選擇雜酚皂液(濃度為5%)或克遼林溶液(濃度為5%)或苛性鈉溶液(濃度為3%)或甲醛溶液(濃度為2%)或者含有3%濃度活性氯的次氯溶液等。消毒溶劑的用量為:物體表面使用1升/平方米;網狀表面使用0.5升/平方米。對屋捨實施現符煉舟場消毒(舍內有水獺)處理時,通常選擇克遼林溶液(濃度為5%)或氯胺溶液(濃度為2%),苛性鈉溶液(濃度為3%)。
  • 投餵飼料
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小爪水獺的日常飼料以雞胸脯肉、麵條魚為主;投餵食量:雞胸脯肉為150克/只,麵條魚450克/只;每周需添加2次添加劑。由於小爪水獺較喜愛吃雞肉,在投餵時要將飼料進行沖洗,一般每日投餵兩次。小爪水獺較易被馴化,經馴化後它能夠辨別出飼養員對它的召喚,並能從人手上自主取食。
  • 繁育期的管理
  1. 發情和交配管理:動物園飼養管理員通常在小爪水獺還未發情前將其劃分成兩群,因為發情時水獺會出現打鬥現象,以爭奪配偶。發情時期,1隻公獺能跟領地內的9隻母獺進行交配,且使其順利受孕。
  2. 妊娠期管理:小爪水獺處於妊娠期的食量會顯著增加,而活動量將減少,受孕一個月後腹部可見增大,臨產前10天能看到母獺腹部顯著膨脹,下垂及變圓,其在陸地上活動時顯得不靈活,行走蹣跚,後肢會左右擺動,性情也變得較為兇猛。臨產前的3-4天內,母獺會靜臥於窩舍內不喜外出活動,母獺待產之前會十分機警、小心,任何異常響動都可能使母獺變得驚慌不安,因此,飼養管理人員需禁止陌生人進入到館舍中。這個期間公獺將尋覓安全巢穴,之後選材做窩,飼養員僅需將乾淨墊草放於窩舍周邊,公獺就會自主叼草造窩。這個階段需要增加更換墊草的頻率,防止水獺因潮濕而感染患病。
  3. 產仔和哺育情況:當母獺成功產仔後,能聽聞幼仔的輕微叫聲,這個時候母獺的母性非常強,它將幼仔存放於窩舍最安全的地方,除了出去取食外基本都在窩舍內照顧幼仔,甚至連公獺都不讓接近幼仔。幼仔出生後全身包裹著乳白色的胎毛,3天日齡後逐漸變為銀灰色,7天日齡會變為菸灰色,第43天日齡起逐步開始換毛。8-11天日齡能夠睜眼,50天日齡基本可以斷乳。在斷乳初期,幼獺跟隨母獺到外活動,但是僅能在陸地上爬行,且活動較緩慢。待60天日齡時,幼獺會經常趴伏於母獺背部叼住母獺的頭部,跟隨母獺到水中學習游泳,大概1周左右的時間,幼獺就能夠學會游泳的技能,但是不如母獺那么嫻熟;90-120天日齡後,幼獺大多可以獨自生活。公獺於哺育期間會做好相應的警戒工作,若稍有響動,它將探出頭查看窩舍外的實際情況;公獺採食時,若附近有一定變化,它會即刻返回窩舍口,做好保護幼仔的準備。
  • 主要疾病預防及治療
呼吸器官、消化器官類疾病為小爪水獺所患的主要內科疾病,包括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及胸膜肺炎等,以上疾病多發於幼獺中,常見症狀有:情緒低迷、拒絕進食、呼吸不暢或困難、鼻子上出現乾燥濃屑、叫聲嘶啞等;聽診時,其肺里可聞乾羅音與濕羅音。治療的方法是,將藥劑(毫克/千克)加進飼料里,藥劑一般選用磺胺蒽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二甲氧基嘧啶等磺胺製劑,7-10天內餵服100毫克,另外搭配15毫克生黴素;肌注5-7萬單位盤尼西林,每日注射3次。
為了有效預防小爪水獺出現呼吸道疾病,需要經常為其提供清潔、乾燥的生活墊草,避免屋頂透風;冬季需在水泥地板表面鋪墊鋸末及其它墊草。等到了天氣最冷時,可在活動場內鋪上破棉絮、稻草,並用薄木板擋住通風孔,窩舍內墊上柔軟乾草,使母獺與幼獺可鑽到草中取暖。當小爪水獺誤食含有酵母菌、黴菌飼料以後,其腸胃內將出現發酵腐爛問題,並排出大量有毒氣體、物質,導致胃部膨脹,進而出現運動機能癱瘓和發育不良現象。帶有殘疾的幼獺更易患上此種疾病,症狀以精神萎靡、拒絕進食為主,因其肺部受到腸胃的擠壓,致使呼吸頻率加快,胃、腸蠕動減弱,腹部膨大,肚皮顯著崩緊。這個時候,要及時化驗飼料成分,排除當中的可疑物,一個晝夜間不用向水獺餵食,之後漸漸恢復至標準定量。為能減少氣體的產生量,可向水獺嘴裡灌入8毫升魚石脂溶液(濃度為10%);若病情較重不能使用該療法,而要選用3-5%的酸牛奶,同時再用濃度較低的肥皂水進行灌腸,輕柔按摩水獺的腹部,促使胃腸加快蠕動。
冬季氣候冷,水泥地板上居住的水獺較易發生膀胱炎,症狀有:食慾消減、背部弓起、吱吱嘶叫、排尿時轉圈等。由於水獺膀胱與尿道內出現了出血性炎症,致使尿中帶有血色或淡紅色。若不給予有效治療,耽誤幾周后水獺將會死亡。患有此病的小爪水獺,需儘早將其轉移至鋪墊條件良好的溫暖區域,給生病水獺投餵的飼料以穀粒飼料、煮熟馬鈴薯等為主,同時限制多汁飼料與日常飲水量。
  • 注意事項
  1. 小爪水獺的盜洞能力非常強,飼養人員需時常檢查館舍的地面情況,謹防水獺逃逸。
  2. 小爪水獺窩舍中比較喜愛隱蔽性強的居住環境,因此,窩口需較小一些,只要水獺能自由進出便可;若可以面向牆壁最好,這樣可使水獺更具安全感。
  3. 母獺哺育期間的警覺性極高,需設定2個以上的窩舍,為其提供受驚嚇後叼攜幼仔轉移的備用窩舍,否則母獺會叼著幼仔到處逃竄,特別是在產仔後的初期,比較容易出現幼仔死亡的問題。
  4. 小爪水獺哺育期間,飼養人員要勤換墊草,約2-3天替換1次,將乾草放於窩口便可。
  5. 當小爪水獺處於發情期時,要進行分群飼養,避免其互相撕咬致傷。

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小爪水獺指名亞種
Aonyx cinereus cinereus
Illiger,1815
小爪水獺滇瓊亞種
Aonyx cinereus concolor
Rafinesque,1832
小爪水獺印度南部亞種
Aonyx cinereus nirnai
Pocock,1940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瀕危(EN)。
列入《2000年農業部修訂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EN)。

致危因素

主要致危原因有:①小爪水獺分布區域被不斷開發,使其棲息地範圍El趨縮小;②獺類生活於濕地,由於環境污染,水質變劣,可能使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獺類遭受毒害,出現繁殖力低下,對疾病的抵抗力弱的惡果;③長期以來的過度獵捕。

保護措施

  1. 加強法制、環保及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教育。
  2. 建議將小爪水獺列入國家I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3. 應採取積極行動,限制工業廢水的排放,防止水源和濕地污染及有毒化學物質的毒害。
  4. 有必要對小爪水獺及其棲息地進行全面調查,對其現狀、衰退的原因以及保護對策和行動計畫認真研究和制定。
  5. 通過專項調查,在自然資源量較豐,易於保護的區域實行產地保護,嚴格實行禁止捕獺。
  6. 在適宜區域加強對小爪水獺的保護,以利保護、恢復和發展小爪水獺資源;加強其繁殖生理學的研究,促進人工繁殖技術的早日成功,並進行人工增殖放流試驗,儘快增殖自然資源。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汶萊、高棉、中國(藏南地區)、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西孟加拉邦、喜馬偕爾邦、阿薩姆邦、喀拉拉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台灣、雲南、西藏和福建的部分地區,其中以海南比較常見。
小爪水獺
小爪水獺分布圖

繁殖方式

全年繁殖,無明顯的繁殖季節,妊娠期60-64天,每年產胎,每胎1-2仔,多可達6仔。小爪水獺發情期通常在9-10月,但會受到自然條件、地區環境的相應影響而有所差異,發情期約15-30天。如果小爪水獺的情緒不穩定,表現出食慾減退、大聲嘶叫、公獺睪丸水平下降、母獺陰門伴有紅腫且出現互相追逐咬毛等現象,表明其處於發情期。小爪水獺通常在水中進行交配,每次約需5-10分鐘,大多出現在清晨或者夜晚,公獺會咬住母獺頭部,並在水中翻滾、遊動。
新生幼仔沒有牙齒,聽道也屬於關閉狀態,一般在出生30天后才睜眼,母獺的哺乳期約62天,過了哺乳期,母獺會攜帶幼獺到河裡學習游泳技能;待90天后,幼獺過渡到亞成體,逐步開始各自分開居住,經一年後可長到成體小爪水獺的重量,3年後達到性成熟狀態。

養殖技術

中國昆明動物園對小爪水獺實施人工飼養的期間,為其修建水獺館,館舍分成內舍與外舍,當中內舍共由三個小舍與一個通道構成,採光條件好,舍屋內設定了水池,能進行隔離飼養;外舍、內舍間形成串門式連線,外舍面積大於內舍,水域中設有景觀石,可為小爪水獺提供潛水間隙的休息場地。外部圍牆基本用玻璃製成,方便遊客參觀。飼養小爪水獺的屋舍和整體環境必須維持清潔,每日需為其清除飼料殘渣與排出的糞便,適時替換墊草,每個月實施兩次消毒。舍內消毒一般選擇雜酚皂液(濃度為5%)或克遼林溶液(濃度為5%)或苛性鈉溶液(濃度為3%)或甲醛溶液(濃度為2%)或者含有3%濃度活性氯的次氯溶液等。消毒溶劑的用量為:物體表面使用1升/平方米;網狀表面使用0.5升/平方米。對屋捨實施現場消毒(舍內有水獺)處理時,通常選擇克遼林溶液(濃度為5%)或氯胺溶液(濃度為2%),苛性鈉溶液(濃度為3%)。
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小爪水獺的日常飼料以雞胸脯肉、麵條魚為主;投餵食量:雞胸脯肉為150克/只,麵條魚450克/只;每周需添加2次添加劑。由於小爪水獺較喜愛吃雞肉,在投餵時要將飼料進行沖洗,一般每日投餵兩次。小爪水獺較易被馴化,經馴化後它能夠辨別出飼養員對它的召喚,並能從人手上自主取食。
  1. 發情和交配管理:動物園飼養管理員通常在小爪水獺還未發情前將其劃分成兩群,因為發情時水獺會出現打鬥現象,以爭奪配偶。發情時期,1隻公獺能跟領地內的9隻母獺進行交配,且使其順利受孕。
  2. 妊娠期管理:小爪水獺處於妊娠期的食量會顯著增加,而活動量將減少,受孕一個月後腹部可見增大,臨產前10天能看到母獺腹部顯著膨脹,下垂及變圓,其在陸地上活動時顯得不靈活,行走蹣跚,後肢會左右擺動,性情也變得較為兇猛。臨產前的3-4天內,母獺會靜臥於窩舍內不喜外出活動,母獺待產之前會十分機警、小心,任何異常響動都可能使母獺變得驚慌不安,因此,飼養管理人員需禁止陌生人進入到館舍中。這個期間公獺將尋覓安全巢穴,之後選材做窩,飼養員僅需將乾淨墊草放於窩舍周邊,公獺就會自主叼草造窩。這個階段需要增加更換墊草的頻率,防止水獺因潮濕而感染患病。
  3. 產仔和哺育情況:當母獺成功產仔後,能聽聞幼仔的輕微叫聲,這個時候母獺的母性非常強,它將幼仔存放於窩舍最安全的地方,除了出去取食外基本都在窩舍內照顧幼仔,甚至連公獺都不讓接近幼仔。幼仔出生後全身包裹著乳白色的胎毛,3天日齡後逐漸變為銀灰色,7天日齡會變為菸灰色,第43天日齡起逐步開始換毛。8-11天日齡能夠睜眼,50天日齡基本可以斷乳。在斷乳初期,幼獺跟隨母獺到外活動,但是僅能在陸地上爬行,且活動較緩慢。待60天日齡時,幼獺會經常趴伏於母獺背部叼住母獺的頭部,跟隨母獺到水中學習游泳,大概1周左右的時間,幼獺就能夠學會游泳的技能,但是不如母獺那么嫻熟;90-120天日齡後,幼獺大多可以獨自生活。公獺於哺育期間會做好相應的警戒工作,若稍有響動,它將探出頭查看窩舍外的實際情況;公獺採食時,若附近有一定變化,它會即刻返回窩舍口,做好保護幼仔的準備。
呼吸器官、消化器官類疾病為小爪水獺所患的主要內科疾病,包括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及胸膜肺炎等,以上疾病多發於幼獺中,常見症狀有:情緒低迷、拒絕進食、呼吸不暢或困難、鼻子上出現乾燥濃屑、叫聲嘶啞等;聽診時,其肺里可聞乾羅音與濕羅音。治療的方法是,將藥劑(毫克/千克)加進飼料里,藥劑一般選用磺胺蒽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二甲氧基嘧啶等磺胺製劑,7-10天內餵服100毫克,另外搭配15毫克生黴素;肌注5-7萬單位盤尼西林,每日注射3次。
為了有效預防小爪水獺出現呼吸道疾病,需要經常為其提供清潔、乾燥的生活墊草,避免屋頂透風;冬季需在水泥地板表面鋪墊鋸末及其它墊草。等到了天氣最冷時,可在活動場內鋪上破棉絮、稻草,並用薄木板擋住通風孔,窩舍內墊上柔軟乾草,使母獺與幼獺可鑽到草中取暖。當小爪水獺誤食含有酵母菌、黴菌飼料以後,其腸胃內將出現發酵腐爛問題,並排出大量有毒氣體、物質,導致胃部膨脹,進而出現運動機能癱瘓和發育不良現象。帶有殘疾的幼獺更易患上此種疾病,症狀以精神萎靡、拒絕進食為主,因其肺部受到腸胃的擠壓,致使呼吸頻率加快,胃、腸蠕動減弱,腹部膨大,肚皮顯著崩緊。這個時候,要及時化驗飼料成分,排除當中的可疑物,一個晝夜間不用向水獺餵食,之後漸漸恢復至標準定量。為能減少氣體的產生量,可向水獺嘴裡灌入8毫升魚石脂溶液(濃度為10%);若病情較重不能使用該療法,而要選用3-5%的酸牛奶,同時再用濃度較低的肥皂水進行灌腸,輕柔按摩水獺的腹部,促使胃腸加快蠕動。
冬季氣候冷,水泥地板上居住的水獺較易發生膀胱炎,症狀有:食慾消減、背部弓起、吱吱嘶叫、排尿時轉圈等。由於水獺膀胱與尿道內出現了出血性炎症,致使尿中帶有血色或淡紅色。若不給予有效治療,耽誤幾周后水獺將會死亡。患有此病的小爪水獺,需儘早將其轉移至鋪墊條件良好的溫暖區域,給生病水獺投餵的飼料以穀粒飼料、煮熟馬鈴薯等為主,同時限制多汁飼料與日常飲水量。
  1. 小爪水獺的盜洞能力非常強,飼養人員需時常檢查館舍的地面情況,謹防水獺逃逸。
  2. 小爪水獺窩舍中比較喜愛隱蔽性強的居住環境,因此,窩口需較小一些,只要水獺能自由進出便可;若可以面向牆壁最好,這樣可使水獺更具安全感。
  3. 母獺哺育期間的警覺性極高,需設定2個以上的窩舍,為其提供受驚嚇後叼攜幼仔轉移的備用窩舍,否則母獺會叼著幼仔到處逃竄,特別是在產仔後的初期,比較容易出現幼仔死亡的問題。
  4. 小爪水獺哺育期間,飼養人員要勤換墊草,約2-3天替換1次,將乾草放於窩口便可。
  5. 當小爪水獺處於發情期時,要進行分群飼養,避免其互相撕咬致傷。

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小爪水獺指名亞種
Aonyx cinereus cinereus
Illiger,1815
小爪水獺滇瓊亞種
Aonyx cinereus concolor
Rafinesque,1832
小爪水獺印度南部亞種
Aonyx cinereus nirnai
Pocock,1940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瀕危(EN)。
列入《2000年農業部修訂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致危因素

主要致危原因有:①小爪水獺分布區域被不斷開發,使其棲息地範圍El趨縮小;②獺類生活於濕地,由於環境污染,水質變劣,可能使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獺類遭受毒害,出現繁殖力低下,對疾病的抵抗力弱的惡果;③長期以來的過度獵捕。

保護措施

  1. 加強法制、環保及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教育。
  2. 建議將小爪水獺列入國家I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3. 應採取積極行動,限制工業廢水的排放,防止水源和濕地污染及有毒化學物質的毒害。
  4. 有必要對小爪水獺及其棲息地進行全面調查,對其現狀、衰退的原因以及保護對策和行動計畫認真研究和制定。
  5. 通過專項調查,在自然資源量較豐,易於保護的區域實行產地保護,嚴格實行禁止捕獺。
  6. 在適宜區域加強對小爪水獺的保護,以利保護、恢復和發展小爪水獺資源;加強其繁殖生理學的研究,促進人工繁殖技術的早日成功,並進行人工增殖放流試驗,儘快增殖自然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