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壩組

小河壩組

分布於川東渝北的一套志留系地層,岩性組合為粉砂岩頁岩。上覆地層紗帽組,下伏地層龍馬溪組

南川縣龍骨溪小河壩剖面為小河壩組標準剖面,連續厚度近160m;除此以外,川東、川東南及湘西等地也見有出露。

為古生界海相地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河壩組
  • 外文名:Xiaoheba Fm
  • 地層單位編碼:06-51-2304
  • 地層地質年代:S1
  • 命名者:常隆慶
基本信息,命名,特徵,物源,組分特徵,

基本信息

地層名稱:小河壩組

命名

常隆慶,1933年,重慶南川間地質志,前中國西部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叢刊第1號。

特徵

層型:正層型:南川縣南金佛山南麓小河壩剖面。文獻同上。
特徵:岩性以灰、黃灰色細、粉砂岩為主,夾黃灰、黃綠色頁岩。含腕足類、筆石等化石。與下伏新灘組及上覆韓家店組或馬腳沖組均呈整合接觸。
分布:四川東南部及湖南北部。

物源

通過對川東南地區小河壩組砂岩的碎屑組分、岩屑類型、重礦物組合、地球化學(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古流向的研究,分析了小河壩組砂岩的物源方向、母岩類型及源區的構造背景。結果顯示:源區為盆地東邊江南—雪峰山隆起西側上元古界板板溪群及其侵入板溪群中的基性岩體、中基性噴出岩體。具有活動大陸邊緣、大陸島弧及被動大陸邊緣的構造背景。地球化學研究進一步證明,母岩主要為更老的沉積岩再旋迴沉積物及少量岩漿岩。在早志留世小河壩期以華南板塊緩慢向揚子板塊蠕動方式相拼接,致使揚子板塊整體緩慢抬升,同時沉積中心不斷向西北方向遷移,造成研究區具有明顯沉積旋迴性的物源供給特徵。

組分特徵

通過普通薄片鑑定、鑄體薄片鑑定、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以及陰極 發光等多種實驗測試手段對川東南地區小河壩組砂岩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進行詳細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小河壩砂岩主要以含泥長石石英粉砂岩為主,少量 的長石粉砂岩,碎屑顆粒組合具有高石英、高長石、低岩屑的特點.原生殘餘粒間孔和次生溶蝕孔是小河壩砂岩的主要孔隙類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