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末的小橫塘天主堂的前身住所地是一座農村的普通國小堂,周圍的村莊緊密相連,四面的農田均勻羅列,青草蔓延阡陌,小橋牽引河浜,香草萋萋。田埂蔓蔓。教堂莊重樸實的風格中融合了宗教的傳統和中國的特色,這將使這座教堂成為崑山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橫塘天主堂
- 屬性:四面的農田均勻羅列
- 性質:宗教的傳統和中國的特色
- 特徵:崑山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 所屬地區:崑山市
簡介,其它信息,
簡介
名稱:崑山小橫塘天主堂
上個世紀末的小橫塘天主堂的前身住所地是一座農村的普通國小堂,周圍的村莊緊密相連,四面的農田均勻羅列,青草蔓延阡陌,小橋牽引河浜,香草萋萋,田埂蔓蔓,水草離離…一派江南農村水鄉的好景致。國小堂被幾處人家所簇擁著,操場邊是一條丈來寬的小河浜,分割了兩個村莊,緩緩的徑直趟過,沿著小河邊是一條連線各村的主要交通要道,雖說是要道,也免不了農村的特色,白泥朝天,一旦下起雨來仍舊是坑坑窪窪,讓過往的行人腳下一陣踉蹌,等到艷陽高照,被烘乾了的泥土就印下了各式各樣的腳模,大大小小,凌亂不堪,但是一陣熙熙攘攘,背米袋的,挑水桶的,推獨輪車的,人們絲毫不為所懈怠,凹凸顛簸的白泥路混響出各種特別的樂音…這種場景在我的夢境中不知道出現過多少次,時而依稀,時而清晰,但是鄉村的寧靜與安逸卻一直是我揮之不去的理想境界。這裡民風樸實,周圍村莊裡的村民幾乎都是傳統天主教教徒,代代相承,輩輩相惜,秉性耿實,勤勞善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
如今的國小堂已經不復存在,唯有院牆深處的一排矮舍黯然獨處著,中間的那幾排課堂平房已經被天主堂的主體所站佇,遠處望來,尖頂十字架,再沉寂落寞的建築,都無疑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不乏那些即翔即落的飛鳥往來眷顧,成為它們的安身之所,一如我們的靈魂那樣,在繁亂的俗世被剝離之後,需要尋找的那一片淨土。
教堂的東西兩側是兩棟素樸的生活樓宇,專供服務本堂教會的修女、神父生活與靈修。滿園的綠蔭讓人走到靜園的哪一處都感覺沁人心脾,吐入怡然,繁茂的樹枝成堆成簇的匍匐在圍牆的上方,蜿蜒如蛟龍,隨風涌動格外鮮活,教堂的大門口是一片綠草繁花,幾棵陳年的大松柏像幾位綠巨人一般偉岸的矗立在兩邊,保護著它那巨大蒲扇下的嫩草嬌花,春天讓它們倍感細雨的滋潤,夏天為它們遮起毒辣的火陽,秋天替它們阻擋一切肆虐的狂風,冬天則為它們翻鬆綿軟的冬被…一如我們的天父愛護子女的每個感人瞬間!
西面的圍牆上有一扇小門,平日裡不大開啟,在人多的時候就會為我們教友打開方便之門,穿過小門就能來到教友們最感溫馨的地方,一個兩間瓦房相接的飯堂,與其說是飯堂不如說是一間教友閒暇聊天聚會的地方,屋內地方不大,陳設簡舊卻不失明淨,經常有熱心教友穿梭里外,送來一些農副水產等食物供給教堂日常生活,彼此或許也就見過寥寥數面,但個個臉上洋溢著親人一般的溫情笑容,彌散禮儀結束後大家聚集在這裡,噓寒問暖,相互問候,隨手幫你添上一碗熱騰騰的稀飯,雖說是粗茶薄粥、鹹菜醃卜,但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歡聲笑語在這一刻洋溢在肅靜的庭院內…
拱形大門、尖肋尖窗儼然是傳承了哥德式建築的教堂設計風格,再加上銹紅色渲染的牆色,與四周的普瓦陳牆顯的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或許這就是聖教會追逐天下合一的理念,在萬物終逝的大地上,教會的殿堂永遠都是那么堅守而獨特,卻又萬象兼容。殿堂呈長方形狀,由下望上,似乎是分為兩層,修長挺拔的圓柱支撐著主體,四面至高處分布著均勻的小格彩窗,映襯著光線,投射在殿堂內,鋪蓋成一片五彩斑斕的聖境。四壁刻畫著段段聖經中的感知故事,浮雕精緻而瑰麗。殿堂的中間則就是大批整齊的木質座凳,專供教友們聆聽聖教、祈告默禱、誦經嚀文。靠近主祭台的兩側是兩個小耳室,並配有小祭台,平日隨供彌散禮程的需要進行多種宗教儀式,也是教會的唱詩班唱誦美妙聖音的場所。正中間就是莊嚴神聖的主祭台,紅心白燭,裊裊聖煙,唯有在彌散禮儀之中我們才能看到一身孑然的神父在那裡宣揚聖道,進行神聖的儀式。抬眼凝望,神像和藹慈祥,聖潔高貴,投射出憐愛萬物的情感,心中萬般疾苦積怨此時都散然揮去,仿佛整個世界都已經在心中被卸下…
其它信息
教堂的鐘聲已經被無情的歷史所掩蓋,昔日的清靜最終被默靜所替代,我們不再看到主日裡門庭若市,不再看到遲暮的老神父在院子裡種花賞魚,不再看到修士修女們朗朗宣教…但是悠長的回憶里卻又塵封了一壇濃濃美酒…
(後記)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路吹來,靠著當地政府的密切關注,我們小橫塘的天主堂也已經搬入美麗的柏蘆公園內,感謝聖神降臨,我們教會的明天將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