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紅·玉簫聲斷鳳凰樓》是金朝文學家楊果所作的一首散曲。這首小令描寫了一個閨怨女子期盼愛人歸來的情景,而最終確實小樓尚在,風景依舊,人去樓空。全文以景及人,以人及景,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籠罩遺憾之氣。通過對人物的形貌、行止描寫以及景物的襯托,將一對戀人之間的離情別恨寫得纏綿悱惻,令人傷懷不已,久久回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桃紅·玉簫聲斷鳳凰樓
- 作品別名:〔越調〕小桃紅·玉簫聲斷鳳凰樓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楊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小桃紅1·玉簫聲斷2鳳凰樓3
玉簫聲斷鳳凰樓,憔悴人別後。留得啼痕滿羅袖。去來休4,樓前風景渾5依舊。當初只恨,無情煙柳,不解6系行舟。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小桃紅:越調曲牌名,多用來抒情寫意。句式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
2、玉簫聲斷:據劉向《列仙傳》載,秦時有一蕭史,擅長吹簫,其簫聲甚至能將孔雀、白鶴等吸引過來。當時,秦穆公女兒弄玉也喜歡吹簫,與其結為夫婦。秦穆公建造了鳳凰樓給他們居住。婚後,二人每日吹簫,竟將鳳凰都吸引了過來。後來二人皆隨鳳凰而去。
3、鳳凰樓:女子閨樓,對女子居樓的美稱。
4、休:語末助詞,無義。
5、渾:全然。
6、不解:不懂。
作品譯文
在她居住的小樓上,再不聞玉簫吹響。自從與心上人分手後,她已憔悴得不成模樣,衣袖上留下了淚痕千行。她在樓上走來走去,樓外依然是舊時的風光。那如煙如織的柳樹,最惹起她的怨傷:只恨當初它們太冷漠無情,不懂得把他的坐船牢牢系住,不讓他開航。
創作背景
此篇散曲具體創作時間已不可考。楊果的散曲,很有婉約詞的情致,具有一種纏綿婉轉的情感特色。這一首《小桃紅》,所寫內容也是婉約詞中常見的離別題材,也是此類之一。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三句既以玉簫聲斷喻與戀人的分別,也以鳳凰雙棲、弄玉蕭史的美滿婚姻反襯自己的孤獨。首句“玉簫聲斷鳳凰樓”,可看做寫實,但聯繫其中暗含的典故,更能體味作者用此句作為開篇的深意。“玉簫聲斷”這一典故,其中隱含著“人去樓空”的惆悵意味。曲中的女主人公並未如弄玉一般,與丈夫一起隨鳳凰仙去,從“憔悴人別後”一句即可看出,“玉簫聲”其實是指代女子的心上人。“留得”緊接“別後”二字,文字上銜接得很細密,情感上則造成一種迴環和轉折。人既已離去,留下來的只是女子的空守、苦盼,以及“啼痕滿羅袖”。作者沒有直接寫女子如何想念,而是通過袖上淚痕這個細節,將她的黯然神傷,以及難以自制的思念和孤獨表現出來。
最後幾句女子又遷恨於煙柳無情,不知當初留系行舟,不讓其離去,更道出了女子的無奈痴情。“去來休,樓前風景渾依舊”,這兩句以人的“去來”與“風景”的“依舊”進行對比,這就使“離別”的主題得到了深化。風景不解人心,不管人間如何生離死別,它都只是一如既往地存在著,所以才使古往今來許多人發出“物是人非”的沉重慨嘆。這首曲子中的女主人公也不例外。樓前渾然不變的景色,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憶起離別之前和離別之時的情形,不斷重溫著傷心往事。女子記起心上人當初離開時,江岸邊的“無情煙柳”兀自蒼翠,卻不懂得伸出青青枝條,留住遠行人的腳步。一個“恨”字,點出女主人公的怨情和無奈。她不說恨自己留不住情人,只將這種悔恨託付於“煙柳”。這一方面是因為青翠如初的煙柳引起了她的離愁;另一方面,將人的心思投射於“無情”之物,也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手法。短短數句,寫得景物淒迷,深致有情。
此曲構思獨特,角度新穎層層展開,把一個“情”字表現得極為豐富、深刻。舊地重遊、物是人非,最令人傷感,作者把當前的景和以前的情巧妙地聯結在一起,以追憶的方式抒發對戀人的深情。
名家點評
原文學藝術出版社社長黃克《中國古典韻文精選文庫·元曲精選》:“此曲寫尋明白曉暢,寫盡婦思遊子的題目也不見何新意。唯最後三句將離別之苦轉嫁到‘無情煙柳’身上,怪它當初不懂罷將吁船拴住,似為前人所末道。從一般地埋怨自己移恨到無情物身上,平添一點小情趣。”
作者簡介
楊果(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祈州蒲陽(河北安國縣)人。金正大初(1224)中進士,為偃師令,以廉潔精幹著稱。元中統元年(1260),拜北京宣撫使,次年拜參政知事。工文章,尤長於樂府散曲,是元初較著名的曲家,有《西庵集》。《全元散曲》存其小令11首,套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