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半灌木,高5––10厘米;莖纖細,有細長匍匐的走莖。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參考文獻,本科,
形態特徵
分枝少,自立上升,直徑約0.5毫米,幼枝淡褐色,被微柔毛,老枝暗褐色,無毛,莖皮成條狀剝離。葉散生,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通常至基部變寬,長2––6毫米,寬1––2(––3)毫米,頂端銳尖,基部鈍圓,邊緣反卷,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帶灰白色,兩面無毛,中脈在表面下陷,在背面隆起,側脈和網脈在兩面不顯;葉炳極短,長不超過1毫米,幼時被微柔毛。花1––2朵生於枝頂;花梗細弱,長1.5––2.5厘米,近無毛,頂端稍下彎;苞片著生花梗基部,卵形,長約1毫米,無毛,小苞片2枚,著生花梗中部,線形,長約1.5毫米,無毛;萼筒無毛,萼齒4,半圓形,長約0.5毫米,無毛;花冠粉紅色,4深裂,裂片長圓形,向外反折,長約5毫米;雄蕊8,長約4毫米,花絲扁平,長約2毫米,無毛,藥室背部無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子房4室,花柱細長,超出雄蕊。漿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紅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據報導本種染色休數2n=24。
生長環境
生長於落葉松林下或苔蘚植物生長的水濕台地,植株下部埋在苔蘚植物中,僅上部露出。
分布範圍
產於大興安嶺、吉林長白山。分布亞洲的朝鮮、日本、蘇聯(東部直至北極地區),歐洲北部延至烏克蘭(西北)、喀爾巴阡山、阿爾卑斯山,北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一育空地區。
主要價值
果可食。
參考文獻
Vacciniummicrocarpum(Turcz.ExRupr.)Schmalh.Trudylmp.S.Peterb、ObscEstestv,2:149.1871;SleumerinBot.Jahrb.71(4):492.1941;T、N.Pop.InFl.Europ.3:12.1972;Ohwi,Fl.Jap.1049.1978.––OxycoccusmicrocsrpusTurcz.ExRupr.InBeitr,Pfl.Russ.Reich.4:56.1845;Komarov.Fl.Mansh.3:2181907;Kitag.Lineam.N.Mauch.248.1939;Ⅱ,BuschinKoln.Fl.URSS18:104。1952;Ohwi,P1.Jap.910.1953;東北木本植物圖志442.圖版140:345.1958;N,Polunin,Circump.Arct.Fl.3411959;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191,圖4336.1974;內蒙古植物志S:18.1980.––O.palustrisPers.Var.pusillusDunalinDC,Prodr.7:577.1839.––O.pusillus(Dunal)NakaiinBot–Mag.Tokyo31:246.1917.
本科
木本植物,灌木或喬木,體型小至大;地生或附生;通常常綠,少有半常綠或落葉;有具芽鱗的冬芽(主產非洲的歐石南亞科除外)。葉革質,少有紙質,互生,極少假輪生,稀互動對生,全緣或有鋸齒,不分裂,被各式毛或鱗片,或無覆被物;不具托葉。花單生或組成總狀、圓錐狀或傘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兩性,輻射對稱或略兩狀或高腳碟狀,稀離生,花冠通常5裂,稀4、6、8裂,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為花冠頂部通常有芒狀或距狀附屬物,或頂部具伸長的管,頂孔開裂,稀縱裂;除吊鐘花屬Enkianthus為單分體外,花粉粒為四分體;花盤盤狀,具厚圓齒;子房上位或下位,(2––)5(––12)室,稀更多,每室有胚珠多數,稀1枚;花柱和柱頭單一。蒴果或漿果,少有漿果狀蒴果;種子小,粒狀或鋸屑狀,無翅或狹翅,或兩端具伸長的尾狀附屬物;胚圓柱形,胚乳豐富。染色體基數X=(8––)12或13(––23)。約103屬3350種(D.J.Mabberley,1996.ThePlant–Book.),全世界分布,除沙漠地區外,廣布於南、北半球的溫帶及北半球亞寒帶,少數屬、種環北極或北極分布,也分布於熱帶高山,大洋洲種類極少。我國有15屬,約757種,分布全國各地,生產地在西南部山區,尤以四川、雲南、西藏三省區相鄰地區為盛,這裡也是杜鵑屬Rhododendron、樹蘿蔔屬Agapetes的多樣化中心,且極富特有類群。此前曾記載國產屬還有伏地杜鵑屬Chiogenes[見《中國植物志》57(3)]、雲間杜娟屬Therorhodion(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扁枝越桔屬Hugeria(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這3個屬名在本志及日後出版的《FloraofChina》中作下如下的修訂:Chiogenes=Gaultheria,國產的1種恢復其本來名稱:GaultheriasuborbicularisW.W.Smith;Therohoodion=Rhododendronsubgen,Therorhodion(Maxim.)Drude;Hugeria=Vaccinium。本科的許多屬、種是著名的園林觀賞植物,已為世界各地廣為利用,我國常見的有杜鵑屬、吊鐘花屬、樹蘿蔔屬的種類。杜鵑屬的木材是優良的工藝用材。產我國北方的一些越桔屬植物的漿果,有極好的食用價值。此外從本科植物中提出過多種化學成分:主要有黃酮類、揮髮油類、香豆素類、酚類化合物及二萜毒素,研究工作表明,黃酮類、香豆素類化合物有平喘、消炎的功效,從白珠樹屬中提取冬綠油(地檀香油)。上述成分用於醫藥工業和日用品工業。但已知杜鵑屬、馬醉木屬、金葉子屬的一些種,其葉、花含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可引起人、畜中毒,毒性強的成分為四環二萜毒素、梫木毒素等,在利用上述植物時必須注意去毒問題。本科植物是環北極植物區系的重要組成成分,並在世界植被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國西部、西南部高山、亞高山的濕潤山坡以上的北極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叢、大西洋沿岸的歐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蘚沼澤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葉常綠灌木群落等等,它們建群種或優勢種均為本科不同屬、種的植物。杜鵑花科分類系統的建立與發展已有漫長的歷史。O.Drude(1889.inEngler'sPflanzenfamilien)建立的4個亞科:Rhododendroideae,Arbutoideae,Vaccinioideae,Ericoideae,為本科的系統分類奠定了基礎。Benth.etHook.f.,Gen.Plant.(1876),J.Hutch.(1932)等人基於子房下位,果為漿果特徵,將越桔這一類從杜鵑花科獨立出了越桔科Vacciniaceae。本世紀以來也有眾多學者以各個學科角度再研究O.Drude系統,並提出各自的見解,如H.F.Copeland(1944)、H.T.Cox(1948)、L.Watson(1965)、O.Hagerup等人,但Drude系統仍被傳統地套用。本志亦採納了O.Drude的概念,並認同E.Busch(1952.inFl.URSS.Vol.18)所作等級上的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