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耳朵較長,往前拉可達到眼部。後足顯著短於大林姬鼠,前後足均有6各掌墊,乳頭3對。
背毛一般為赭色,毛基為深灰色,上端淺棕色,間雜很多上端呈黑色的毛。腹部及四肢內側毛為灰白色,毛基深灰色,毛尖白色。體側由於間雜少量黑毛,黃棕色較顯。頭頂、額部及耳朵與背部毛色近同,頰部顏色近似體側。尾毛二色,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足背和下頜部白色。鼻部呈深灰色。
整個露骨極顯著地小於大林姬鼠及黑線姬鼠,吻部較為尖細,但腦顱較隆起額骨與頂骨間的交接縫所形成的角度與黑線姬鼠近似,一般自中央向前斜至兩側,使額骨形成一個較銳的角度向後突進頂骨處。眶上嵴不明顯。門齒孔後端可達到齒列的前端。
牙齒比大林姬鼠的牙小,齒突極明顯,上頜第一臼齒長約為第二臼齒和第三臼齒的總和,第一臼齒有3各橫嵴,每列均由三各齒突組成,中間一個很大,第二橫嵴所形成的月形彎度較小,第三列內外兩側的齒突比大林姬鼠發達,向前延伸的高度與中央齒突的高度幾乎相平。第二臼齒亦有三個橫嵴,第一列中間的齒突消失,兩側的退化成兩個細小的孤立的齒突,以外側的最小。第三臼齒很小,呈三葉。
![小林姬鼠 小林姬鼠](/img/3/46e/cGcq5iZjFDO4AjMwgjNyQzMjVGZ2ADM3kDNk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生活習性
小林姬鼠主要棲息於雜草茂密的老水渠旁,而植被稀疏、種類單純的荒漠地段很少。在北疆沿天山一帶的農區,多活動於作物鬱閉及雜草繁茂之處。但在再草叢生的稻田埂、沼澤地或是裸露的地面棲息很少。
洞穴簡單,常在渠堤及田埂上挖洞營巢。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Mammalia:哺乳綱 - Rodentia:齧齒目 - Muridae:鼠科 -Apodemus: |
學名: | Apodemus sylvaticusLinnaeus |
中文名: | 小林姬鼠
|
中文拼音: | XiǎoLínJīShǔ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食性與繁殖
小林姬鼠以作物種子和草籽為食,亦食植物綠色部分。夜間活動。
小林姬鼠4-10月妊娠的母鼠出現,而且4-6月妊娠的個體出現的頻率最多,為繁殖盛期。每胎仔數最高的為10隻,最低的為3隻,一般的5-7隻。
保護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