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擺手

小擺手,土家族叫"舍巴日"。小擺手與大擺手不同:規模小,一般以村寨為單位舉行;人數少,一般為數十人或百人;時間短,一般只擺一天或一夜,一年擺一次,其中有正月堂和三月堂之分;內容較簡單,供奉的是彭公爵主、向佬官人、田好漢。與大擺手相同的是:擺同邊手和鑼鼓拍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擺手
  • 土家族稱舍巴日
  • 規模:規模小,一般以村寨為單位舉行
  • 時間:農曆正月
民間習俗,類別,葉冬起也,查查起也,物打擠,里立克斯,氣聾嘎,澤尺克換,粑粑哈,里豐嘎,斯里時,借物炸,

民間習俗

每到農曆正月,土家族山寨的大部分地區都要在擺手堂舉行一次小擺手。其具體項目主要是表演生活生產中的一引起簡單動作。

類別

葉冬起也

土家古語,漢語意為:擦癢。擺手人往前後擺同邊手的同時,將雙肩上下前後扭動,以擦癢的動作,鍛鍊其膀力和進行擴胸運動。

查查起也

土家古語,漢語意為:打蚊子。其動作是:雙手在胸前拍打三下後再進行擺手,不時地用左右手拍胸、拍腰和屁股。

物打擠

土家語,漢語為:牛打架。擺手隊員面對面地擺手,一進一退,頭肩相碰;再則,背靠背地擺手,時近時遠每擺三下後,雙方兩腳替換向後踢一下。模仿牛斗角和踢腳動作。

里立克斯

土家語,漢語為:抖跳蚤。擺手人手牽手,臀部往下沉著,快抖快搖,邊抖邊搖,向外抖了又向內抖,越抖越快。而後,隨著擺手拍自己肩膀和胸腰,意為抖盡全身跳蚤。

氣聾嘎

土家語,漢語為:吃豆渣豆豉。擺手人左手叉腰。右手做吃豆渣往嘴裡餵的動作,擺三下餵三下後,再復原到擺手,多次循環,先慢後快,逐漸加快動作。

澤尺克換

土家語,漢語為:挽麻團。擺手人雙手做握拳狀,在胸前相互繞圓圈轉動,每轉三下再復原擺手,如此循環多次為一節。

粑粑哈

土家語,漢語為:打粑粑。擺手人面對面相距三尺遠,雙手做握捶把狀,兩人交替舉起雙手往下打,你一捶、他一捶,有節奏地各打三下後,復原擺手。如此循環多次後結束一節。

里豐嘎

土家語,漢語為:挖生土。擺手人橫排一隊面向一方,做手握鋤把狀,在擺手鑼鼓的節拍下,做挖土動作,挖三下土擺三下手,循環多次結束一節。

斯里時

土家語,漢語為:踩田。擺手人雙手叉腰,雙腳替換著從內往外轉動圓圈,雙腳各轉三圈後,復原擺手,循環多次結束一節。

借物炸

土家語,漢語為:砍火。擺手人站立,雙手做握刀把狀,隨著鑼鼓聲,雙手高舉並向下斜砍三下後,復原擺手。如此循環數次後結束一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