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彭村
- 所屬地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
小彭村,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下轄村。...
晉州市槐樹鎮小彭村志願服務分隊 晉州市槐樹鎮小彭村志願服務分隊是由晉州市志願服務支隊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20年6月30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450人,正式成員有450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何銘,聯絡團體是晉州市志願服務支隊。
彭立友 (1919~1947),安徽靈璧馮廟區馮北鄉小彭村人。人物簡介 民國32年(1943)10月參加革命,歷任鄉、區農會主任。民國32年11月,靈北縣土山區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後,他被推選為7個村的貧僱農代表。翌年3月提升為上山區簡吳鄉農救會主任。3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11月提拔為土山區農救會主任。主要事跡 32...
彭村社區地處新杭鎮南部,是新杭鎮的南大門,是由原孫渚、東莊、烏泥橋三村合併的一個大村,共有32個村民組,總人口5970人,面積17.9平方公里,山場面積3000多畝。彭村社區黨總支有161名黨員(其中女黨員16名),總支委員5人,范俊為黨組織負責人,下設三個黨支部。概況 彭村社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彭村位於和平北路與千峰北路之間,全村676戶,2592人,流動人員近2萬人。河西原有大小兩村,大為裴村,小為瓜地坡。明朝末年,因河道西遷,遷村於現址。村中原有真武廟,廟前有鐵獅子一對(1581年造,今存晉祠),獅座載名為裴村。清道光《陽曲縣誌》為彭村。但村中既無裴姓,也無彭姓。一說,古代曾有裴...
三彭村是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市張甸鎮下轄村,地處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市張甸鎮黃橋老區,屬通南高沙土地帶。村情簡介 2000年行政村撤併時,由原大彭、小彭、前彭三個村合併而成,總人口3500多人,耕地面積3000餘畝,工業經濟幾乎為零,農業無特色,負債達60多萬元,屬於典型的弱弱聯合,可謂“地偏人窮”,是全市榜上...
彭村位於北慣鎮西北山區,距鎮區約2.5公里,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8000畝,旱地2500畝,水田3200畝。下轄華地、龍高、石頭崗、龍門、雙興、新華、那新、和樂、素石、蕉坪、雞公山、沙新、新村、合旺、興平、永安、大坡頭、平垌、新安、大塘、龍新、高基、崗坳24個村民小組,共920戶,戶籍人口3750人。
彭村,浙江省浦江縣下轄村。該村位於浦陽江中游,全村人口數達530人,170戶,現有土地370畝,種植水稻、蔬菜、花生、葡萄以及一些小雜糧,特別是種植果蔗有悠久的歷史。村現有200餘畝,種果蔗作為本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鎮黨委和政府的直接支持下,進行品種改良和科學...
彭村村位於新塘邊鎮西部,離新塘邊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北面與江西省玉山交界,南面與鳳林鎮政棠村、官田村相鄰。1984年,彭村村因行政區域調整,原妙里圳鄉撤鄉後併入政棠鄉,1992年,因政棠鄉撤鄉後併入新塘邊鎮。近百年前,‘彭村’原村名為‘蓬川’,進入近代時期,因‘蓬川’與‘彭村’的江山方言音近而改...
彭村原名溜渡村,以衛河上設有渡口而得名。明洪武年間,彭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姓改稱彭村。全村共有1300口人,1650畝耕地,黨員33人。以板材加工產業為主,2005年底,彭村建成占地200餘畝的板材加工小區,削皮機已發展到82台,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年收入可增1500餘元。隨著板材加工業的發展,圍繞板材加工,...
彭村 彭村,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南流鄉。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南流鄉下轄行政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
截至2022年10月,祿口街道轄14個社區、16個行政村:永興社區、白雲路社區、茅亭社區、機場社區、銅山社區、陸綱社區、山塘社區、群力社區、新生社區、高伏社區、謝村社區、上穆社區、鐘村社區、陶東社區、楊樹灣村、成功村、張橋村、馬鋪村、秦村村、黃橋村、桑園村、陳巷村、徒蓋村、尚洪村、石埝村、小彭村、曹村...
截至2020年6月,槐樹鎮轄18個行政村:槐樹村、南張里村、泥馬村、後祖祥村、南白水村、周村、龍頭村、趙莊村、相邱村、小彭村、北張里村、前祖祥村、祁底村、北白水村、候城村、管洽村、河陰村、龍泉固村,鎮人民政府駐槐樹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槐樹鎮地處晉州市北部,東鄰小樵鎮,南鄰晉州鎮,西北倚滹...
趙銀武 趙銀武(1913年-1940年8月),男,河北省晉州市人。生前為管洽村抗日自衛隊副隊長,1940年8月在小彭村犧牲。人物生平 生前為管洽村抗日自衛隊副隊長。犧牲情況 1940年8月在小彭村犧牲。
沿途設定站點:銅山站、銅山衛生服務中心、銅山菜場、金肯學院、浣溪、金城學院、金城學院東、小埂頭、石埝社區、石埝、勝利橋、大魏莊西、大魏莊東、小彭村西、小彭村東、大塘劉、東崗頭、楊門澗東、彭福。該線路服務時間:銅山站:6:30-16:30,彭福:7:00-17:00;實行無人售票,IC卡通用,投幣1元。敬請廣大...
彭祖井在徐州有兩處,相傳為彭祖親自挖鑿。一處在大彭山北大彭村頭;另一處原在市內統一北街彭祖宅內。明嘉靖《徐州志》載:彭祖籛鏗,堯封之彭城,州城中有故樓、宅及井。清代道光《銅山縣誌》載:“彭祖井,在北門子城內,有石刻“彭祖井”三字,現碑刻已遷到徐州博物館內。歷史介紹 唐代著名詩人皇甫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