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廣侗族娶親節

小廣侗族娶親節

劍河小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磻溪鄉西南面,距縣城25公里,北連化敖村,東南和南接南寨鄉的芳武、新寨,高尖、岑本、新達村,西抵南寨鄉的柳富村,北接大廣村。北面丘陵地形,化敖溪由寨中穿過,沿岸而下有田壩,南面靠清水江,山勢陡削。小廣,漢意為最大最大的寨子。現轄前鋒、光茫、團結3個行政村,是一個擁有600多戶2000多人。小廣侗寨是一個有近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侗寨,侗族建築風格的房屋保存完好,木製結構的房屋占95%以上,寨中現存風雨橋1座,戲樓1座,庵堂1座。村寨的房屋依山而建,布局典雅。石拱橋、石板橋及小石路把整個寨子連起來,寨邊有參天的古樹,寨中小溪兩岸芭蕉葉密布。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古樸的民風民俗在這裡依然留存;“採桑節”、“采葛節”、“吃細魚節”等傳統節日在這裡傳唱;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的廟會香火不斷。娶親節更是劍河小廣侗族流傳於劍河縣磻溪鄉小廣地區的前鋒、光茫、團結3個侗族村寨,至今還流傳一個民間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廣侗族娶親節
  • 節日時間:農曆十月頭卯日
  • 流行地區:劍河小廣侗族流傳於劍河縣磻溪鄉小廣地區
  • 節日起源:傳說
  • 節日意義:嫁娶
來歷,過程,評價,

來歷

據當地民間傳說,在很早以前,小廣地區有王、文、潘、楊、龔五姓,不管姓王姓文,姓潘姓楊,同寨的男女是不準結親,能開親的地方有幾十里甚至上百里之遙,來往極不方便,途中要經過許多大小河流,有時擇定了婚嫁的佳期,因突發洪水,無船可渡或有船難渡而被錯過。加上路途遙遠,山高路險,毒蛇猛獸常出沒傷人,每遇這種情況,喜事也辦成傷心事。加之小廣人口發展得快,女大十八嫁不出去,男大十八找不到愛人。後來,小廣侗寨有兩個德高望重的寨老,一個叫告巒包,一個叫海戀歲,他倆招集寨眾在傅年隆(地名)倉腳殺豬議約,在芙隆芽(地名)門前宰牛定款,在盤岑登(地名)殺紅公雞吃雞血酒,在嶺底下打破大白碗起誓,破除遠嫁遠娶的老規矩,就近在本寨開親,只要不是同姓同宗,那怕兩家人只隔一條陽溝,“上寨的可以為妻,下寨的可以為婿,”在簡地辣(地名)立岩。因為十月天氣暖和,第一個卯日又是適宜嫁娶的黃道吉日,當年全寨70多對適婚的青年男女都在這一天完婚,婚後家家有兒有女,大吉大利。從那以後,小廣地區要結親嫁女的人家,為求吉利,都沿用立岩改規當年70多對青年男女完婚的日子,即農曆十月頭卯日,作為婚嫁良辰吉日,從而形成了這一地區獨有的娶親節

過程

小廣侗族娶親節的頭一天,由男方家選派5—7人作關親客,由“關親頭”帶領前往女方家迎親,其中一人為女性。去時男方家需備八斤肉,一壺酒,五升糯米,一隻殺好去毛的鴨子作為“彩禮”。肉和鴨子都各用生麻和米草搓成的兩根繩子分別吊好(因為過去接親路途遙遠,一根繩子在路上容易被朽壞,所以用兩根繩子來吊肉和鴨子),同時用一根現砍的楓香樹作扁擔挑彩禮,天黑前從男方家出發。到女方家時,女方家的父母和親屬在大門口迎接,進門後雙方互道祝賀,由關親頭把帶去的彩禮交給女方家的父母,隨後女方家的親屬便端出早已準備好的酒菜,擺在堂屋長長的條桌上,主客各坐一方,開始喝酒吃菜,敬酒唱歌。所唱的歌當地人稱之為“進寨歌”,多是古歌和敘事歌,席間還不時敲響銅鑼以助酒興。天黑後女方家的房族來到酒席上,將所有關親客別分接到各自的家中,同其他各路來迎親的關親客聚在一起,大家飲酒唱歌。這時唱的歌比較自由,內容也不限定,有誇獎主人賢惠的,有稱讚姑娘能幹的,也有各路關親客互相盤問的,場面非常活躍,一直唱到深夜。當關親客被女方家房族接走後,出嫁的姑娘要準備一些酒菜和糯米飯,用篩子盛著,在兩個女伴的陪同下,到樓下去招待以前的“老久伴”(姑娘定婚前結識的男友)。因為女方家的父母親不同意,兩人不能成為夫妻,女方要出嫁了,男方也備辦一些禮物來祝賀。由於樓上(侗家人一般都住樓房)有客人在,不便上樓與姑娘見面,只好在樓下等候。男方來時也帶有兩個夥伴,大家聚在一起後,吃著姑娘拿來的酒菜和糯米飯,雙方互唱別離歌和祝願的歌,一起追憶往日。當唱到動情之處時,女方的夥伴或男方的夥伴這時會唱歌來勸解。當地人稱為“吃篩子飯”,侗語為“ieeouxxaip”。如果誰家姑娘出嫁時沒有人去討“篩子飯”吃,就說明那姑娘平時不逗人喜愛。同這種情形相似而意義有別的還有“吃分離飯”,侗語為“ieelgaosdangh”。所謂“吃分離飯”,是說男女雙方過去確曾相愛,女方父母也很喜歡,但男方父母不同意,雙方不能成為眷屬,男方已經先於女方娶妻成家,今天女友要出嫁,出於對以往感情的留戀,男方準備了一些禮物(一般都是比較貴重的禮品,如銀制菩薩童帽之類),邀約三五個夥伴,在姑娘出嫁的當晚來到女方家,祝賀女方。女方的父母會將他們接到家中,把他們當上等賓客來招待,擺上酒菜,安排三五個女伴來陪同,和他們一起飲酒唱歌。這種場合所唱的歌內容非常豐富,意思是從今往後,各自已成家立業,不要再懷戀舊情,雙方各自奔前程,互相祝願幸福快樂,發達興旺。這種場面既熱烈歡快,又文明禮貌。每逢這種場面,觀眾和聽者非常的多,有時能把樓枕壓斷。時交子醜,當雄雞發出第一聲啼鳴,到處響起了“嘛買耶!”(侗語,以為:吉時已到)侗語為“mapmaixyeex”的呼喚聲,在女方家房族家裡飲酒唱歌的關親客聽到呼喚聲後,起身告別主人,各自趕回新嫁娘家,請求女方家的父母親打發新娘出門,當地人稱為“催親”,侗語“sensmaix”。這時,新娘的父母在堂前擺上幾碗酸湯、肉和米酒,關親頭把盛有米酒的酒碗舉過頭頂,將少量的酒灑在地上,敬告天地神靈,然後請新娘的父母飲一口,自己接下來一飲而盡,新娘的父親則從桌上端起一碗酸湯回敬關親頭,新娘的母親將一個用家機布墊單包好的包袱交給關親頭。小包袱裡面裝有一套換洗衣服,一雙布鞋,兩條花圍腰帶和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具,這就是新娘的全部嫁奩。當關親頭接包袱時,旁邊來陪嫁的女伴們便趁機用手在黑鍋底抹一把鍋煙,塗在關親頭和關親客的臉上,當地人戲稱為“號女婿”,侗語“haollaxsaox”,意思是將女婿打上“記號”,避免在路上弄錯了,其為戲弄關親頭和關親客。之後,新娘與父母話別,其父母安排一兒女雙全的婦人陪新娘到新郎家,新娘出門時則由自己的一個兄弟或堂兄弟從樓上背著出門,在三五個女伴陪同下,跟在火把後面朝新郎家走去。當送親的隊伍走到半路時,新郎家派來的兩個“引娘”早以在此等候。因為進門的最佳時辰還未到,引娘便與送親的人對歌。歌的內容主要是誇獎新娘心靈手巧,賢惠能幹,又有教養。女伴們則代替新娘唱謙虛歌,說自己生來愚笨,不懂禮節,希望得到公婆指教,丈夫包涵,兄嫂諒解。正當新郎家響起鞭炮聲時,新郎家響起鞭炮聲,送親的隊伍便朝新郎家走去。新郎家樓腳的火塘燃燒著熊熊大火,引娘拉著新娘來到火塘邊,引娘幫新娘脫下從娘家穿來的布鞋,換上新郎專為新娘準備的用糯米草紡編織的拖鞋,圍著火塘轉三圈,然後引新娘上樓。此時,男方家的人都迴避,只有男方家請來的一個會算八字的老人在事先擺好的貢桌旁邊靜候。新娘進屋後,引娘拉著新娘圍著火爐轉一圈,然後將帶來的包袱放在貢桌上,老人焚香奠酒,將新娘安坐在板凳上,坐東朝西,面朝貢桌,當地人稱為“坐時”,即坐等最佳時辰。這時老人口念咒語,將新娘的生辰年月、結婚時日敬告列祖列宗,恭請他們日來護佑、夜來扶持,生男育女,家道興隆。念畢,從貢桌上取下一隻鴨腿給新娘吃,新娘象徵性地吃一小點,並換上新郎家準備好的布鞋,起身走出大門。這時,在大門外等候送親來的女伴們擁上前來將新娘圍住,簇擁著新娘朝新娘家走去。新郎家另外安排一男一女送新娘回家,同時包一盒糯米飯,一塊生肉,一支鴨腿送給新娘,當地人稱為“轉腳”,婚禮到此就算結束。新娘回到娘家的當天晚上,寨上的後生約伴前來新娘家討茶吃。新娘家將本族的歌師和歌手接到家裡等候,到了晚上,當女伴們都攏來時,本族的歌師和歌手陪同出嫁歸來的姑娘一起,與寨上前來討茶吃的後生們對歌,新娘家的父母則要煮“茶”來款待大家。當地人煮茶是先大米炒胡後,放上水和鹽與玉米、大豆、切成小快紅薯一起煮沸,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粑放入鍋中,等糯米粑熟後,便可食用。歌的內容非常豐富,有盤問“茶”來歷的,有讚美主人家熱情好客的。這種讚美歌唱到一定時候,雙方會追憶在一起“涼月”(意為:談情說愛)、唱歌的情景,又唱起惜別和懷戀的情歌。娶親節的當天晚上,新郎和新郎是見不到面的,要等到快過年的時候,男方打發人去接女方來洗糯米打粑,才來住上一夜;春耕時節,男方又打發人去接女方來泡谷種,又住上兩天;採桑、割麻、栽秧、打穀或家裡有紅白喜事時,女方要來幫忙,又住上幾天。只有等到女方有身孕後,才到夫家長住。
小廣地區侗家人結親嫁女的日子每年只有一個,即為每年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卯日。小廣地區這一特定的婚禮時間,在各民族的婚嫁習俗中實屬罕見。同時,小廣地區侗家人的婚禮必須經過“迎親”、“吃篩子飯”或“吃分離飯”、“催親”、“發親”、“送親”等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又有許多的耐人尋味的環節。迎親的時候要唱“進寨歌”;“吃篩子飯”或“吃分離飯”的時,要唱“別離歌”和“祝願歌”;“轉腳”吃茶時,要唱盤問“茶”來歷的歌。老人之間唱歌增加親情,年輕人唱歌追憶少年時的美好時光。小廣地區侗家人的婚禮,不辦嫁裝,不備彩禮,不要花很多錢財,合符“勤儉節約”的要求,但整個婚禮過程卻充滿著隆重的節日氣氛。結婚的當天晚上,新郎和新郎是見不到面的,更不能同房,要等到快過年的時候,男方打發人去接女方來洗糯米打粑,才來住上一夜;春耕時節,男方又打發人去接女方來泡谷種,又住上兩天;採桑、割麻、栽秧、打穀或家裡有紅白喜事時,女方要來幫忙,又住上幾天。只有等到女方有身孕後,才到夫家長住。

評價

小廣侗族娶親節是當地侗族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是小廣侗族地區所獨有的娶親節日活動。娶親節對於維繫該侗族社區的社會穩定起到積極的作用,是該侗族社區內民族情感的紐帶。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雖然當地的侗族人結親嫁女的婚嫁日子依然為每年農曆十月的頭卯日,但婚嫁過程中的許多傳統習俗已經開始慢慢淡出,舉辦婚禮的許多環節已經簡化或取消。加之當地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增多,許多年輕人已不愛也不會唱侗歌,曾經發生在老一輩人身上感人至深的娶親情懷已很難遇到,通過它所傳遞出來的豐富的婚嫁習俗也很難看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