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黎

小巴黎

小巴黎是指廣東省湛江市,是因為周總理的評價而來。1960年2月10日,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親臨廣東省湛江市視察。專機剛飛臨湛江上空,周恩來總理便指示飛機低空盤旋,以便鳥瞰湛江的建設成就。透過舷窗,他看到湛江的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無比欣慰。

周總理在廣東省省長陳郁和湛江地委書記孟憲德的陪同下,從機場進入霞山區。沿途,他聚精會神遊覽市容,對路樹、房屋、花壇細心觀察,興致勃勃地對孟憲德說:“湛江與法國巴黎很相似,房子建在樹林中,既幽靜,又雅致。”並不斷盛讚湛江像個“小巴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巴黎
  • 別名:湛江市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
  • 所屬地區:廣東省
  • 著名景點雷州青年運河東海島堵海大堤
  • 氣候:陽光明媚,春意融融
廣東省湛江市美譽-“小巴黎”的由來,依據,湛江市古商埠赤坎老街,湛江市霞山歐陸風情街,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廣州灣法國警察署舊址,維多爾天主教堂(又名霞山天主教堂),東方匯理銀行舊址,基督教福音堂,東堤一橫路,漢口路,逸仙路,

廣東省湛江市美譽-“小巴黎”的由來

1960年2月10日,廣東湛江大地陽光明媚,春意融融。
湛江海濱城市遠眺湛江海濱城市遠眺
周恩來在湛江觀粵劇《寸金橋》後與演員握手周恩來在湛江觀粵劇《寸金橋》後與演員握手
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親臨廣東省湛江市視察。專機剛飛臨湛江上空,周恩來總理便指示飛機低空盤旋,以便鳥瞰湛江的建設成就。透過舷窗,他看到了湛江的市容、港口、膠林、雷州青年運河東海島堵海大堤……看到湛江的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無比欣慰。
周總理在廣東省省長陳郁和湛江地委書記孟憲德的陪同下,從機場進入霞山區。沿途,他聚精會神遊覽市容,對路樹、房屋、花壇細心觀察,興致勃勃地對孟憲德說:“湛江與法國巴黎很相似,房子建在樹林中,既幽靜,又雅致。”並不斷盛讚湛江像個“小巴黎”。

依據

總理稱讚湛江像個“小巴黎”是有依據的。
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1919年,21歲的周恩來到法國勤工儉學,尋求救國之道,在法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法國,他生活奮鬥了5年,1924年才回國,對巴黎很熟悉。而湛江自身的歷史,又與法國有著特殊的關係。
湛江舊稱“廣州灣”,於1899年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入侵47年中,侵略者在湛江建了不少西方建築,淡黃的外牆,粉紅的掛瓦,哥德式的門窗,很多建築都具有歐陸風格。
霞山的天主教堂、法國駐廣州灣公使署(現是霞山公安分局大院)、東方匯理銀行等舊址,都具有典型的法國色彩。解放後,湛江人民改造建設湛江,綠化美化湛江。
總理把湛江比擬為“小巴黎”是恰如其分的。湛江這顆南海明珠,又多了一個美譽——“小巴黎”。
法式建築遺蹟 湛江旅遊新景致
清末,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地圖清末,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地圖
1898年,法國人以武力進入湛江,開始租借“廣州灣”即現在的湛江市區,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法國租借地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偏安一隅,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繁榮一時。1943年,日本人占領湛江。曲指算來,法國人在湛江停留了整整45年,並在市區留下不少法國建築遺蹟。
霞山區海濱路一帶有許多法國人留下的西式建築,主要包括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維多爾天主教堂霞山福音堂、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舊址等,這些建築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體現了當時法國流行的建築風格,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湛江市對這些法式建築給予必要的保護。有的法式建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建築至今仍在使用並發揮一定作用。湛江評選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後,這些法式建築正逐漸成為遊客了解湛江歷史的新景致。
廣東省湛江市

湛江市古商埠赤坎老街

赤坎(區)自古以來是廣東省湛江市商業文化中心,歷史悠久,即使到了今天,在古老的老街滲透出往時商業興旺的盛況前景。據歷史記載,在道光年,赤坎己“商船蟻集,懋遷者多”,“商旅穰熙,舟車輻輳”, 向官府註冊登記的商船達400多艘,成為粵西商業物流中心。筆者在赤坎民主路(靠近晨光國小)的古老商業文化街發現一道靚麗的風景:原來受歷史歲月侵蝕而破舊不堪的廣州灣商會會館披上新衣裳,注入青春的活力,讓人感覺古老的老城區變得靚麗起來了。經過政府的資金投入,廣州灣商會會館會址煥然一新,成為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
廣州灣商會會館舊址廣州灣商會會館舊址
據了解,廣州灣商會會館位於湛江市赤坎區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號籌款在原平房舊址興建。1923年破土動工,1925年落成。仿法國鐘樓樣式設計,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頂有鐘亭,設定自鳴鐘報時,風格別致,是赤坎最早的現代堂皇建築。會館建成後,成立廣州灣商會,屬下有30多個同業公會,會員人數過千,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商會。1991年廣州灣商會會址被列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古老的歷史文化街襯托廣州灣商會會館會址新形象】
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民主路法式騎樓群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民主路法式騎樓群
赤坎老城是廣東省湛江市歷史最悠久的地域,也曾經是湛江商貿最發達的地域之一。赤坎原是只是個海邊的古商小埠,早在宋代就已成雛形。
自從清康熙年解間除長達200餘年的海禁後,海運商貿迅速發展。閩浙、廣潮、瓊崖商戶紛紛從海上到赤坎經商,高雷一帶商人也從陸路接踵而至貿易,赤坎逐漸形成了繁榮的商埠。
深藏閨中的法式建築(許愛周故居)深藏閨中的法式建築(許愛周故居)
因為這裡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建築受到法國影響較大。這一帶還有較多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式殖民地風格建築與嶺南騎樓建築混合的“南洋風格建築”,是歐亞混合的“南洋”文化的產物,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景觀欣賞和經濟開發價值。
除了西式的建築外,老城區也有彎彎曲曲的小巷和規模彎嶺南大屋。騎樓建築群曾經是廣州灣時代輝煌一時的商業街,顯示出海港城市的商業傳統。舊的風情老街、民居舊宅,對研究赤坎歷史進程、商貿發展、風土人情、民俗文化極具史料價值,也是城市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
霞山從“廣州灣”歷史遺存中炫出城市的活力
歷史遺留的足跡和建築藝術精品
百年前的湛江市霞山區,曾是世界著名的“廣州灣法租界”,“廣州灣”的魄力迷勾歐洲人前來這裡尋夢淘金。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為避颱風闖入“廣州灣”時,曾為湛江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國政府,租借“廣州灣”。1899年,法國侵略者強占了海頭巷(今霞山),揭開了廣州灣輪為法國殖民地的歷史。
舊騎樓建築 廣州灣印記舊騎樓建築 廣州灣印記
經歷45年殖民地歷史的霞山,聚集著湛江人民抗法、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精神,也遺留著記證這段歷史的法國古建築藝術精品,使霞山擁有了豐富的法國古建築遺存:典型的法蘭西特色、法式鋼筋的法國駐廣州灣總公署;歐洲12世紀至15世紀最流行的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精湛富有風味的廣州灣法國滙豐銀行、威嚴堅固的法國軍部辦公樓,紅磚紅瓦平調的福音堂……
給霞山這個海港城區增添了幾許歐洲建築風味的氣息。漫步霞山延安路、綠萌路、逸仙路、海濱路一帶,觸目皆是法國風情的古建築;踏上舊青石鋪裝的小街小巷,遺存在那裡的法國古建築卻引發著人們對這段歷史的刷新。
建築是城市的眼睛,它見證著城市的歷史變遷和發展,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這些法國殖民者遺留下的經歷100多年歷史的法國建築群,是法國殖民者強占廣州灣、實行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同樣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城市歷史與城市魄力的聚合
回溯霞山的歷史,100年的法國舊建築,抒寫著霞山的城市歷史,讓人們忘不了湛江人民抗法、反對外來侵略的歷史,追溯著這些法國古建築給後人的啟迪。有人認為:這些殖民法國的舊建築記錄著我們屈辱歷史,必須徹底清除。也有人認為:清除屈辱歷史,是對這段充滿血與淚的歷史的忘即。
【霞山東堤路上這些見證歷史滄桑的古建築,獨具歐陸風情】(見右圖)
一個城市不能沒有自己的歷史,離開自己歷史的城市,是一個永遠不能凝聚人心、永遠沒有發展前程的遺墟。殖民法國的舊建築群,凝固著殖民法國侵占廣州灣、實行殖民統治的歷史,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我們要把它建設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後人牢記“貧窮就遭挨打”的殖民統治歷史,鼓勵下一代人為國富強爭榮譽。當時,這些殖民法國的舊建築群也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傑作,是法國建築文化藝術的奇葩。如果我們政府不儘快採取措施,對這些歷史文化風貌街區進行有力的保護和改造,相信千百年後,再也難以在霞山找到這些珍貴、具有歷史價值的法國舊建築群。
【法國枇杷和騎樓群是湛江很多老街的典型象徵】
目前,經濟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異常迅速,人們正生活在一個觀念大碰撞、社會大轉型時期,如何在追求現代藝術效果和歷史資源保護上找到最佳

湛江市霞山歐陸風情街

湛江市霞山區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打造“歐陸風情街”?因為這裡有不少歷史的“老面孔”。 這裡的歷史建築是指1949年以前建造,反映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風貌特色的建築,在規劃區範圍,歷史建築主要分布在海濱路、延安路、綠蔭路及東堤路周圍地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位於海濱路,建於1903年。自建成至1945年廣州灣租界法國總公使歷任均設治於此。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18日,國民政府與法國政府在重慶簽定《中法交收租借地條約》。
1950年至1954年,湛江市人民政府亦駐原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辦公,1955年以後該舊址先後為湛江市少年宮、湛江公學院等單位使用。1986年9月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灣法國警察署舊址

位於霞山區海濱一橫路,建於1900年。磚石砌築的二層樓,面積約400平方米,現為市某局霞山分局辦公樓。
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

維多爾天主教堂(又名霞山天主教堂)

位於霞山區綠蔭路85號,是當年法國天主教在“廣州灣租界” (今湛江市區)建的一座哥德式教堂,1903年竣工。該教堂現貌完好。1991年6月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東方匯理銀行舊址

位於霞山區延安路,建於1926年。原是法國的商業銀行(廣州灣最早出現的銀行),今為湛江某銀行營業部。
東方匯理銀行舊址,今為湛江工商銀行營業部東方匯理銀行舊址,今為湛江工商銀行營業部

基督教福音堂

位於霞山區延安路,建於1925年。占地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7平方米。是一座高9米的鋼架掛瓦房。
霞山延安路基督教福音堂霞山延安路基督教福音堂

東堤一橫路

東起東堤路,西至民治路。建於清代。居住小販、手工業作坊者較多,住房鐵皮屋瓦平房參半,街通海邊可見潮汐,其時人稱海潮為“括流”,故叫“括流街”,建國後改現名。

漢口路

南起逸仙路東,北止青島路,長171米,建於清代,是西營古老街道之一。舊稱丹社路。

逸仙路

北起解放東路,東止湛江水道,建於清末。法占初期最早鋪設的道路,又名“貝當街”,街名取自法國貝當政府。回歸後改現名,1966年曾稱紅旗路,1980年復現名。
另外,當地還有本地的居民(主要是當時的地主和資本家)修建,用於生活或商業用途的建築。按照修建時間的順序可以分為三種:法國殖民前中期修建的仿法建築;二戰時香港淪陷期間,許多外國僑民和香港當地富人在廣州灣避難時,修建的一批建築物;抗戰後到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期),法國人撤離廣州灣以後,當地的居民在修建房屋時加入的一些“廣州灣”時期的元素,如窗花、柱子的修飾,地中海式的騎樓建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