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屯村關索戲

小屯村關索戲

關索戲屬古老的儺戲的一種,在玉溪市為澂江縣陽宗區的小屯村所僅有,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著較原始的面貌,演出時一般頭戴面具,邊唱邊舞,有娛神歌舞的遺風。開演時要舉行祭祀,朝拜樂王廟。專演三國故事,流傳至今生、旦、淨三類面具共二十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屯村關索戲
  • 性質:儺戲
  • 地理位置:玉溪市
  • 專演:三國故事
簡介,特點,聲腔,關索戲曲考,歷史資料,

簡介

關索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屬於儺戲。在玉溪市為澂江縣陽宗區的小屯村所僅有,亦屬"儺戲"的一種,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著較原始的面貌,演出時一般頭戴面具,邊唱邊舞,有娛神歌舞的遺風。開演時要舉行祭祀,朝拜樂王廟。專演三國故事,流傳至今生、旦、淨三類面具共二十具。
初為古代用以驅邪逐疫的儺祭舞蹈,儀式,北宋時傳入宮庭後,才逐漸從儺舞向著表達故事情節的小戲形式發展。逐漸發展成娛神娛人兼有的古老而獨特的戲劇。澄江的儺戲為何以相傳為蜀漢大將的關索命名,無文獻可考證。

特點

關索劇的表演特點是不設舞台,不化妝,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戴上面具(臉殼),穿上服裝,帶上兵器即可出場表演。行當有生、旦、淨三行,而且多以淨行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飾區別。演出時無弦索伴奏,全用鼓點(也不正規)指點起落。一般情況是由小軍或馬童先上場,道說情況以後,即開始各種各樣的翻滾動作以吸引觀眾,繼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說說唱唱,唱唱打打,沒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繼承不全),演員可以自由發揮。

聲腔

關索劇的聲腔比較複雜,為無弦伴奏,伴唱參雜其間。有說源於高腔,但從某些曲調分析,又雜合當地民歌小調,頌佛唱經的旋律,更為明顯的是吸收滇劇腔調。無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節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調,各人所唱均有出入。
關索戲曲於年節演出。演出期間,有一套成規儀式貫串始終。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藥王、練武。正月初一日起開始演出時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時開頭第一個節目必演<點將>,當日演出結束後的辭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結束後的裝戲箱、送藥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式後要求。

關索戲曲考

"關索戲",是流傳在雲南澂江縣的一個古老而稀有的特殊劇種。"關索戲",以人名戲,顧名思義,當然是專以關索其人的事跡為中心的三國蜀漢故事為劇目內容的特殊劇種。
這個劇種流行地域非常局限,歷來只在今玉溪地區澄江(包括江川)縣流行。現在澄江陽宗公社小屯村還能演出。但在雲南其他地區卻沒有這個劇種蹤跡。這又是它的特殊現象之一。
現在澄江所演"關索戲",實際以關索為主角的戲還未見演出過。所演還是一般劇種都有的《戰長沙》、《走麥城》之類。可見劇目自己受其他劇種影響,已非原來面目了。
但在演出形式上,卻還保留著較原始的面貌。演出時一般頭戴面具,邊唱邊舞,有娛神歌舞的遺風。開演時要舉行祭祀,朝拜樂王廟。廟為康熙二十七年(1688)所建,戲裝也置於廟中。百姓家家放鞭炮。以此求免瘟疫,人畜平安。這顯然是與對關索的特殊崇拜有關,與一般戲曲班社供老郎有所不同。這也是它的又一特殊現象。
演出服裝與其它戲曲行頭大致相同而簡陋。這當然系因歷來只是在農村業餘演出,未有過營業性的專業劇團,所以如此。
它的唱腔,無管弦伴奏,只有打擊樂,邊唱邊舞。今天聽來已有不少滇戲腔調的影響,但仍然顯明的可以斷定,它和滇戲不同,不是皮黃聲腔系統,而純系高腔範疇。
唱詞為七字句或十字句,故有【十字板】、【七字板】之名。此外還有【大刀板】、【報信板】、【哭板】等。看來系按劇中情節所運用的作用命名?"大刀"、"報信"這些事物,顯然也與關索有關。
當地民間傳說,關索戲的產生,是因諸葛亮出征南中時,以關羽之子關索為先鋒,曾駐兵於今小屯村,故小屯村原名"先鋒營"。這種傳說,當然不會有史實根據。"先鋒營"之名,也可能只是與明代軍屯有關。
但從以上情況,可以肯定,關索戲起源相當早,清康熙以前就早已盛行。但它為什麼只演關索故事,為什麼只在這個有限的區域流行,這都是很特殊的現象,成為一個很難解釋的問題。
其實,這件事情雖然於史無據,但的確事出有因。和諸葛亮故事在雲南少數民族中廣泛流傳的道理相同,關索其人,也很早就有一個在雲南流傳的系統的故事,而且它的事跡就在今澄江一帶周圍地方,為該地區人民所崇拜,尊祀。略加考索,一個粗略的民間傳說的來龍去脈,關索戲的產生原因,還是可以梳理出來的。

歷史資料

今案陳壽<三國志>並無關索其人,其《蜀志·關羽傳》載: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羽子平於臨沮,追謚羽曰忠義侯,子興嗣。
關羽之子,只有平、興二人,並無關索,記載明確。裴松之注是以博採舊志,與陳志補充資料最豐富而為世所重的,但他也沒有關於關索其人的任何補充材料。可見關索其人的真實性,是頗有問題的。明清時文人有種種解釋,欲圓其說,但都多屬附會穿鑿,不足信服。我們是就戲曲論戲曲,關索其人之果有果無,可以不管,我們只問這個劇種是根據什麼傳說,何時產生、產生的原因。因為前者是歷史家的事,後者才是我們戲曲史的應有課題。
雖然在正史上並沒有關於關索的記載,但是關索其人的英雄事跡,早在宋代就已普遍流行,盛傳人口了。根據宋人筆記小說平口史籍,當時的許多有名草莽英雄、武勇戰將和江湖人物,多喜用"關索"為綽號,以標榜自己的武勇,成為一種十分流行的現象。如:
《茶香室叢鈔》卷12:宋范公<過庭錄>曰:"忠宣守信陽時,漢上有巨賊曰羅塹,擁眾直壓郡界。忠宣集群僚謀守御,皆懦怯無敢當者。有酒吏秦生請行,獨以數十騎直對敵壘。賊副小關索者,領十餘騎飲馬河側,秦射中關索心而死。"
<北盟會編>卷120:建炎三年,攻充出兵杜張用,岳飛、桑仲、馬皋、李寶等皆率兵城南以搗用,用勒兵拒戰,賽關索李寶被擒。
又卷211引《林泉記》:劉光世命王德斬邵譚、喜關索……於饒州。
岳珂《金陀粹編》卷72:王貴等自偽齊回軍至北塔,李成率……賈關索……等並兵來,絕貴歸路,以馬軍迎擊,賊兵盡敗。
<金史>卷18《突合速傳》:宋兵救太原……擒其將……張關索。
薛季宣《浪語集》卷33《先大夫行狀箋》:討積年名賊……朱關索等,皆獲之。
<夢梁錄>卷6載諸色藝人名,有角觝張關索,女占賽關索等。
<武林舊事>卷6載諸色藝人名也有角觝張關索、賽關索、嚴關索、小關索。
還有大家都熟悉的<水滸傳>的病關索楊雄,宋龔聖《三十六人像贊》就有他。
這么多人取關索之名為綽號,雖然當時流傳的關索事跡已無可考知,但從關索這樣普遍地被人們所欣慕,成為英雄武勇人物的一種標誌,爭相以他的名字以顯耀自己的本領,他的事跡之傳頌人口,其人之英雄武勇,是完全可以斷言的了。
關索的故事為什麼與雲南有關係,又為什麼只在澄江等地傳呢?
元至治建安虞氏<全相三國志平話>及明弘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都沒有關於關索的事跡。只有毛宗崗本《三國志演義》有五處提到關索,其八十九回敘諸葛亮南征孟獲時,有一段說:
忽有關公第三子關索軍求見,自云:"自荊州失陷,養病鮑家莊,每欲赴川見先帝報仇,以創痕未復,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聽得東吳仇人皆已誅戮,徑來四川見帝,恰在途中遇見南征之兵,特來投見。"
這段話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關索與諸葛亮南征,與雲南有關係了;二是提到了"鮑家莊"之名。這是關索故事中在雲南流傳,已知演為戲曲的一個傳奇性情節,後面我們還要提到。<三國演義>中這小部分關索事跡,是羅貫中原本部分,還是後來說書人加進去的,無法斷定。但有關關索的一個系統傳奇故事已盛傳於民間,這是可以肯定的。而且這個故事中,有大量的英雄事跡與雲南有關,並且就產生流傳在澄江一帶,也可以探索到它的蹤跡。
根據明、清人記載,在雲、貴之間,民間早已崇拜關索,有不少關索嶺、關索廟和關索遺蹟,其中就明確記載在澄江(江川)等地。如:
明李文鳳《月山叢談》:雲南平夷過曲靖、晉寧,過江川,皆有關索嶺,上各有廟。
王士禎《池北偶談》卷24:雲、貴間有關索嶺,有祠廟極靈,雲明初征雲南至此,見一古廟,廟中石爐插鐵箭一钁,其上曰:"漢將關索至此,雲南平。"遂建關索廟,今香火甚盛。
《圖書集成》職方典安順府永寧州條:關嶺在州城西三十里,上有漢關索廟,舊志:"索,漢壽亭侯子,從武侯南征有功,土人祀之。"
清陳鼎《黔遊記》:霸陵橋即關索橋。水從西北萬山來,亦合盤江而趨粵西以入海。關索嶺為默山險峻第一。……山半有關壯繆祠,即龍泉寺,中有馬跳泉,甘碧可飲,相傳壯繆少子索用槍刺出者。……西巔即順忠王索祠。鐵槍一桿,重百餘斤,以鎮山門。
從這么多的傳說記載,可知西南彝族中,特別是澄江一帶,早有關索英勇事跡在流傳,而且造為遺蹟,立廟祭祀。完全和諸葛亮在這些地區受到的崇拜一模一樣。這些地方為了祭祀他們崇拜的關索,把他的故事演為戲劇以娛神,這是很合理的論斷。"關索戲"這個特殊的劇種的起源,就是如此。
前述毛宗崗本《三國演義》曾說到關索曾在鮑家莊養病,究竟其具體情況如何,渺無可查。但在雲南滇戲傳統劇目《送京娘》舊抄本中,有一段唱詞,藝人口口相傳,來源很古,甚至他們已不知"關索"之名,訛而成為"關瑣"。詞曰:

大哥送我到路旁,

菜子花開遍地黃;

大哥好比花關瑣(索),

小妹好比鮑三娘;

花關瑣,鮑三娘,

成就一對美鴛鴦。

從這一段唱詞,透露出關索曾經與一個鮑三娘的女子有過一段愛情糾葛,所以趙京娘用它來暗示自己對趙匡胤的愛情。我們必須注意,這不是一般的用典,趙匡胤是紅臉武生,關索是關羽之了,也當然是紅臉武生,這分明是以戲比戲。其可比之處,就在於二者皆是紅臉武生,舞台演出形象相似,這個比喻才是恰切的。這就說明,關索的故事很早就流行於舞台了。但是遍查滇戲和其他劇種,從示發現過有關鮑三娘和關索愛情故事的劇目,可見這個比喻只能是來自雲南的關索戲,而不可能來自其他劇種。從上述關索傳說之盛行於雲南,時間多在明代,而高腔傳入雲南,也恰在這個時期。關索故事上舞台,最可能也就是這個時期。這肯定還與明初略定雲南,統治者有意利用少數民族原有信仰,以便於威懾懷柔,從而故神其說,故作尊崇,一定也有關係。
雖然如此,但關於關索的傳說故事,多年來始終只知其一鱗半爪。現在所見澄江所演"關索戲"劇目,又多與一般三國戲內容差不多,不足以推定原來全貌。1967年,上海市嘉定縣出土了一批成化年間的說唱詞話和傳奇刻本,其中發現有《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說唱本。四種題名與插圖如下:
一、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下刻白文"全集";插圖有"劉備關張同結義"、"胡氏生關兒"、"先生引關索學道"、"索童得水打強人"、"索童拜別師父下山"、"員外引索童見外公"、"關索殺退二強人"、"十二強人投關索"、"關索別外公去尋父"、"收太行山二強人"、"關索射包(鮑)王"、"關索問包豐包義"、"三娘問父要捉關索"、"關索大戰鮑三娘"、"關索娶鮑三娘"。
二、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認父傳。下刻白文"後集"。插圖有"廉康太子要娶妻"、"關索殺廉康"、"關索收蘆塘寨主"、"軍師與關公圓夢"、"姚賽盜馬夜走"、"張飛殺姚賽"、"關索認父"、"關公引公索見先主"、"關索戰廉旬"、"姜維用計借馬"、"魏國請先主赴宴"、"先主二人去赴宴"、"關索舞劍殺呂高"。
三、新編足本花關索下西川傳續集。書後刻白文"續集"。插圖有"關索與張琳舞劍"、"關索扭斷張琳頭"、"先主入荊州作宴席"、"關公父子守荊州"、"先主閬州被圍"、"姜維靖關家父子救閬州"、"關索入閬州捉王志"、"關索巴州捉呂凱"、"眾官商議戰周霸"、"關索離閬州"、"關索先主入西川"、"關索入西川捉周倉"、"關索下西川"。
四、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貶雲南傳。下刻白文"別集"。插圖有"漢王收得成都府"、"關索共劉豐出外"、"關公戰陸遜"、"劉王得夢見關張"、"劉王詔關索回朝"、"先生救關索病"、"關索引兵征吳"、"關索戰顏昭"、"曾宵敗關索"、"關志入水取刀"、"關索殺旗曾宵"、"關索殺將祭父"、"先主歸天關索死"。
以上插圖的標目,實際上也就是全部情節的概要,和小說綱目作用差不多了。
這四種刻本中的故事,雖然從劉關張結義說起,直到劉備死去,幾乎是全部三國故事,但與《三國演義》差不多完全不是一回事,關索是全書中心,全書主宰,第一英雄。開始講劉、關、張在姜子牙廟結義,因劉備說出"我獨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掛心,恐有回心"。關、張二人遂決心殺死自己家中老小,但原不忍親自下手,遂商議由張飛去殺關羽老小,關羽去殺張飛老小。張飛去關家,關平苦苦哀求,被張飛留在身邊。關羽夫人胡金定身懷有孕,逃至娘家,生下兒子,後來又因觀燈,兒子被人拐與索員外為子。索員外將他送與丘衢山班石洞花岳先生門下學武藝。聊以取三家之姓,名叫花關索。
關索藝成回到外公家,曾殺退賊人,又收了賊家,成為統帥,需要有一副寶甲。聞得鮑家莊鮑王有赤龍鱗甲,就興兵去奪取。恰好鮑王有女鮑三娘,武藝超群,曾宣布有人將她戰勝,就許之為妻。關索打敗了鮑三娘,得了妻子,還得了寶甲。
認父之後,關索與關羽同守荊州。關羽被東吳呂蒙陸遜所害。關索為報父仇,活捉了呂蒙、陸遜,還捉了出賣關羽的糜竺糜芳,一齊殺了祭關羽張飛。然後劉備憂悶而死,諸葛亮回臥龍崗隱居,關索也氣死了。鮑三娘回山稱王。這是四種唱本的簡括情節。
這個故事,與<三國志>不合,與《三國演義》也完全不一樣。實際上是為《三國演義》關羽之死表不平,虛構出關索報仇以快人心。但其中大部分專寫關索英雄事跡,應該還是歷來流傳下來的情節,這些故事與現在所見到雲南澄江關索戲的劇目內容,也不一樣,可見許多故事在關索戲的產地也已失傳了。還有一點很重要,成化唱本第四種,題名叫?quot;……花關索貶雲南",可是其中竟無一事與雲南有關。而且此傳註明是"別集",所敘完全是虛構出來的關索報仇故事。可見此集並非原傳說所有,是說書人編了續上去的,可是寫定的人沿用了原題名,而"貶雲南"因關索已死,沒法接下去,就被刪了。所以這四種唱本的出現,還留下了一個重要缺陷,使我們今天還是無法得知全貌。
但是,由於明成化刻本的出現,完全證明了從前確有這樣一種以關索為中心的三國傳說故事,雲南"關索戲"這個特別的劇種,其由來絕不是偶然的,它的產生髮展、衍變,它的特殊內容和有流行的地域局限性等等,都有它本身歷史、社會、政治的原因,完全不是怪異的現象,而是一種合乎邏輯的產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