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鰭蠕鰻

小尾鰭蠕鰻,Echelus ur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是蛇鰻科蠕鰻屬的一種動物。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28.4-31.3倍;全長為軀幹長的3.5-4.1倍。吻尖,眼稍大;尾端柔軟不尖硬,且尾鰭存在,但組成鰭條不明顯;背鰭起點於胸鰭末端之上方或稍前;背、臀鰭於接近尾端處,帶有黑緣;除鋤骨齒為顆粒狀之外,上下頜齒皆為細狀齒,且均排列成齒帶狀;新鮮標本體略呈黃綠色,腹部則為白色;浸漬標本則有數個白斑紋分布於吻部;平均脊椎骨組成:11-48-155,總脊椎骨數為154-15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尾鰭蠕鰻
  • 動物界
  • 蛇鰻科
  • 蠕鰻屬
  • 分布區域:日本南部、琉球海域皆有產,台灣則主要產於宜蘭海域一帶
  •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棲所生態,漁業利用,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尾,全長430mm;采自海南白馬井。
頭與軀幹合長為吻長的14.8倍,為尾長的0.6倍,為胸鰭長的11.8倍,為胸鰭基底寬的44.0倍,為背鰭起點至吻端距的2.7倍。鰓孔處體高為體寬的0.7倍,為鰓孔寬2.1倍。肛門處體高為體寬的1.0倍。吻長為口裂長的0.7倍,為眼徑的1.8倍,為眼間隔距的1.4倍。
體較粗短,軀幹部橫切面橢圓狀,尾部側扁。頭較平扁,中等大;吻尖。眼較大,圓形;眼間隔較寬,平坦。前鼻孔短管狀,位於上唇邊緣,接近吻端;後鼻孔長裂縫狀,具一皮瓣,位於眼前緣稍前方的上唇邊緣外側。口大,口裂向後達眼後緣下方。上頜長於下頜。上下唇無須,無皮突。鰓孔側下位,中等大,裂縫狀。胸鰭基部約1/3位於鰓孔上方,約2/3位於鰓孔後方。舌附於口底。肛門顯著位於身體中部之前。
頭部粘液孔明顯但數量少。眶下孔4個:兩鼻孔間2個,後鼻孔後2個;眶上孔3個:前鼻孔的正前方1個,吻背部2個;下頜骨孔7個;前鰓蓋骨孔3個,缺少第4前鰓蓋骨孔;頭部側線孔7個;缺乏上顳骨孔、眶後孔和額骨孔。
兩頜骨齒分為兩類:較大的為顆粒狀,較小的為細棒狀。上頜骨齒群呈帶狀,內側齒較大,中部和外側齒較小;犁骨齒較大,前方為2行齒,後方齒群帶狀,與上頜骨齒不相連;前上頜骨齒為不太規則的3行,與犁骨齒相連;下頜骨齒群亦帶狀。
側線孔明顯,呈灰白色小圓點;肛門前側線孔37,肛後側線孔為61;肛門前脊椎骨44。
體無鱗,皮膚光滑。
背鰭起點在胸鰭中部的稍後方,臀鰭起點位於肛門略後方。背鰭和臀鰭低長,與尾鰭相連。胸鰭中等發達,較長,未端稍尖。尾鰭較短且柔軟。
液浸標本體灰白色,體側無斑紋或斑點。背鰭在尾端稍前處有一長黑帶,臀鰭在尾端稍前處也有一黑帶。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海域之沙泥底,以無脊椎動物或小魚為食。

漁業利用

數量多,但經濟價值不高,多作為下雜魚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