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十年

小小十年

《小小十年》是現代葉永蓁創作的小說,1929年首次出版。

作品以樸實的文筆反映了一個投身大革命洪流的青年在十年中的曲折經歷。作者通過對主人公十年間的生活道路的描寫,特別是愛情與革命的描寫,再現了大革命時代有為青年探尋自我、建設自我的艱難歷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小十年
  • 作者:葉永蓁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小說
  • 字數:約40000
  • 首版時間:1929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書敘主人公的父親、祖父沒有念過書,他們都支持主人公讀書。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了,祖父仍然盡力讓他堅持學習。他在國小讀書時,感到一位叫茵茵的女孩很可愛,常常夢見她。以後,祖父故去,母親生活貧苦,她繼續供主人公讀書。不久,他給茵茵寫了信,她不但復了信,還送給他書籤。後來,聽說她被父母許配給同學趙泌。他便離開家,先到上海,又到了廣州。報考黃埔學校,學校開學後,女同學的英姿使主人公想起了茵茵,他寫信給她,勸她拋棄小姐的生活,去找新的生命。茵茵來信說,她接受他的意見。後來,一些投奔革命的人,暴露了本原面目,主人公結束了部隊的生活。此後,生活很艱難。茵茵來信,說她愛他,但無力反抗,勸他忘掉她。在回家途中,見到了茵茵,他們熱烈地相愛著。可是,茵茵在以後的封來信中說,趙家要求趙泌和她在暑假裡結婚,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他恨茵茵,又原諒了她。

作品目錄

1.父親的死
2.祖父
3.母親
4.學校里
5.茵茵
6.祖父口中的“妻”
7.苦悶
8.亂
9.霖
10.祖父的死
11.今立
12.給茵茵信
13.珠江之濱
14.入伍
15.出發
16.長沙
17.江西路上
18.病
19.戰
20.南昌
21.黃鶴樓頭
22.武漢時代
23.在上海
24.月清
25.墮落
26.我能懺悔了嗎
27.初見到茵
28.所謂“家”
29.再見到茵
30.看茵去
31.終結
32.重上征途

創作背景

作者從1928年秋開始,用了十個月時間,將自己十年中的學校和社會生活情況,寫成小說,取名《楓葉》。從其十二歲喪父,至時年廿一,恰恰是十年,遂改名為《小小十年》。

人物介紹

葉余
葉余是一個“舊的傳統和新的思潮,紛紜於他一身”的知識青年,他的苦悶、失望和追求,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從五四運動到國民革命前後這一歷史時期里部分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和生活的軌跡。
茵茵
主人公的女同學,她由她的家庭許給了葉余的同學趙泌。最終茵茵以“環境太壞”的原故,拒否了主人公的愛情。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小小十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以作者自己從12歲喪父到21歲困居上海運10年間的生活經歷為素材,著力表現了他在這小小人生10年中間的生活發展和思想變化。
小說是以青年知識分子葉余為主人公的,透過他與茵茵的愛情生活展現了其思想和人生歷程。小說還以廣闊的藝術視野,展示了北伐戰爭的壯烈圖景,描寫了北伐戰士的群像,記錄了廣大民眾勇敢無畏的反帝鬥爭場景。這是一部以描寫個人生活經歷為主線的小說,同時也是一部反映時代社會發展進程的記實性小說。

藝術特色

作者誠實坦白地寫出了自己的一段經歷,能夠直抒胸臆,發自真心,所以才令人同情,深信不疑。作品文筆通俗、平易、流暢。

作品評價

文學家魯迅:這部書的成就,是由於曾經革命而沒有死的青年。我想,活著,而又在看小說的人們。當有許多人發生同感。
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浦江清:總而論之,此書流暢之文筆,以及青年健康之作風,皆可稱述,其寫戰爭,比寫戀愛好,如“戰”、“黃鶴樓頭”、“武漢時代”三章為全書之精采。其寫月清比寫茵茵好,以更真確而精煉也。全書體近自記,而若視為長篇小說以論之,則缺點滋多。

出版信息

1929年,春潮書局的初版本是32開,分上、下卷兩本,上卷249頁,下卷續至479頁,前有魯迅所作的“小引”,後有作者的“後記”,書中配有12幅插圖,均由作者本人繪製。但該書出版後銷售一般,直到1933年8月,才由生活書店再版。再版本仍是32開,“小引”、“後記”依舊存在,但卻改排成單本452頁,書中的插圖全部撤換,另由作者繪製17幅補入。大約因為初版本發行後曾受到沈端先(夏衍)和王榮等人的批評,作者另寫一篇《後記之後》作為還擊,到1934年2月便再版重印了。
1955年6月,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小小十年》,印數37000冊。
1985年11月,上海書店以《魯迅作序跋的著作選輯》的名義出版《小小十年》,印行4000冊。全書以上海春潮書局1929年8月版為底本影印,除將原上下冊合為一冊外,魯迅的《小引》與葉永蓁的《後記》均保持原狀出版,沒有刪除。
1998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新文學碑林》的名義出版《小小十年》,印行10000冊。編者刪去了魯迅的《小引》與葉永蓁的《後記》。

作者簡介

葉永蓁(1908-1976),原名葉會西,字永蓁,筆名葉蓁,浙江樂清人。1926年在溫州第十中學畢業後,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後入廣州燕塘之炮兵團,不到一周即隨師北伐。1927年1月入武漢軍校,7月畢業後任第一路軍連營參謀。國民革命失敗後,他痛感自己受了“革命領袖”的騙後脫離軍隊,由武漢而轉居上海。《小小十年》即是他此時居上海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34年冬,葉永蓁深感於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再次回到軍隊投入到抗戰救國的行動中。抗戰時期,他參加過台兒莊戰役,曾任第59軍炮兵團團長。抗戰勝利後升為59軍少將炮兵指揮官,後任166師少將師長。1949年去中國台灣,曾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少將副參謀長,中國國民黨陸軍第54軍副軍長。1964年退役,1976年10月7日病逝於台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