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蝸

小土蝸

小土蝸殼是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肺螺亞綱(Pulmonata)、基眼目(Basommatophora)、椎實螺科(Lymnaeidae)、土蝸屬的一種。高約8毫米。呈膨脹卵圓形。有4~5個螺層,皆外凸,各螺層呈階梯狀排列。螺旋部呈寬圓錐形,體螺層膨大。別名:椎實螺 痕螺 小椎實螺 鴨母螺。英文名:Galba pervia(Martens);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土蝸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腹足綱
  • 亞綱:肺螺亞綱
  • :基眼目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外形特徵

貝殼小型,或中等大小,殼質薄,外形呈卵圓形。殼高約為12毫米,寬8毫米。有4—5個螺層,皆外凸,不傾斜,緩慢均勻增長,並呈階梯狀排列,螺旋部寬圓錐形;體螺層膨大。縫合線淺。殼面淡褐色或黃褐色,具有明顯的生長紋。殼口呈卵圓形,較蘿蔔螺屬的種類狹小,其高度等於或大於螺旋部的高度,外緣鋒利,內緣貼覆於體螺層上,軸緣寬、垂直,或稍扭轉。臍孔較寬被軸緣覆蓋。

生活習性

棲息於各種靜水和緩流水域,中國各地皆見。卵生,卵產出後包裹於卵袋內,在25℃情況下,8~12天可孵出幼螺,約兩個月幼螺可發育成熟。為肝片吸蟲和大肝片吸蟲的主要中間宿主,亦為引起皮炎的程氏鳥畢吸蟲、包氏毛畢吸蟲和卷棘口吸蟲的中間宿主。
中間宿主:
肝片吸蟲的蟲卵在溫暖(15~30℃)的氣候條件下,經10~20天發育成毛蚴,從卵中孵出,在水中游泳。遇到中間宿主小土蝸等,即鑽入其體內繼續發育,經胞蚴、雷蚴、子雷蚴階段,產生尾蚴。從毛蚴進入螺體至尾蚴成熟逸出,約需50~80天。尾蚴在水中作短時間活動後,附著在水草中形成囊蚴,隨動物食草或飲水而進入終期宿主體內。囊蚴在牛、羊小腸中脫囊,幼蟲穿過腸壁進入腹腔,從肝表膜鑽入肝實質,或經過腸靜脈經門脈循環進入肝臟,在肝內逐漸發育成熟。成蟲寄生於膽管,從動物攝食囊蚴至蟲體成熟排卵,約需2.5~4個月(見圖)。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Mollusca:軟體動物門 - Gastropoda:腹足綱 - Pulmonata:肺螺亞綱 - Basommatophora:基眼目 - Lymnaeidae:椎實螺科 -Galba:
學名:
Galba pervia(Martens,)
中文名:
小土蝸
中文拼音:
XiǎoTǔWō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