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寡民,讀音xiǎo guó guǎ mí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政府小,不輕易勞役人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國寡民
- 出處:《老子》第八十章
- 拼音: xiǎo guó guǎ mín
- 解釋: 人民少,土地小的國家
解釋,出處,出處原文,譯文,作品解讀,詞語辨析,
解釋
指政府小,不輕易勞役人民。國家小,人民少。
出處
《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舉例造句】 則雖弊精神,勞思慮,而不足以理小國寡民,況任天下之重乎?(宋·陸游《靜鎮堂記》)
出處原文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1]
譯文
治理土地小,人民少的國家首先要珍視人民,這樣有人民不是被用來作奴隸,也不是被武裝起來去打仗,這樣子的話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因為沒有人要遠走他鄉去避難,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生產到多到沒有地方要陳放它。因為沒人用它去打仗與消耗它。讓百姓恢復天真善良的純樸本性。國富民強到了鼎盛時代。人人恬淡寡慾,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飲食、華麗的衣服、安適的住所、歡樂的風俗,即使兩國人民相處得很近,交往密切到連雞鳴狗叫的聲音都混在一起,卻從來不發生戰爭與摩擦。
《道德經》為遠古華夏語錄體著作。《道德經》第八十章是為小國設計,為小國提供自處的一個方案。但是它更多的是為大國,比如《道德經》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然後接下來有好幾章都是為大國。《道德經》不僅談小國、更多的是談大國。小國、大國老子都提供了方案。
作品解讀
對“小國寡民”(第80章)的解釋,近代學者一般將老子的“小國寡民”理解為實指,即國家小,人民少。秦漢時期的河上公則不這么看,其註解說:“聖人雖治大國,猶以為小,示儉約,不為奢泰。民雖眾,猶若寡少,不敢勞之也。”這就是說,“小國寡民”不是實指,而是以之為小,以之為寡,實則國大民多。
對“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釋,所謂“什伯人之器”,異解頗多。河上公將此文分為兩句,斷句讀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註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召奪民良時也”。認為老子主張統治者要行清靜之治,不能擾動百姓。
對“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釋,所謂“什伯人之器”,異解頗多。河上公將此文分為兩句,斷句讀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註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召奪民良時也”。認為老子主張統治者要行清靜之治,不能擾動百姓。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xggm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