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湖

小南海湖

小南海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南海鎮西大垸,為松滋境內第一大湖泊。人們為紀念小南海,在島上修了一座小南海廟。把此廟稱為“小南海”廟,把湖泊亦稱之為小南海。

據2012年全省“一湖一勘”,湖泊面積8.03平方千米,正常水位38.2米,平均水深3.7米,總蓄水2971萬立方米。

小南海湖適應種植水稻、油菜和棉花,是松滋市主要糧棉油產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南海湖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南海鎮西大垸
  • 面積:8.03 km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水文特徵,流域特徵,湖區水系,資源狀況,歷史文化,社會生活,

形成演變

自然演變
小南海湖形成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黃家鋪江堤潰口,定型於民國時期。根據《松滋水利志2008年版》記載,清同治九年(1870年)松滋河形成之前,小南海是一片河網地帶,並未形成大的湖泊,一個興盛的磨盤洲小集鎮處於現今湖水中。
清同治九年(1870年)長江黃家鋪潰口後,集市被沖毀,該地區成為一片荒湖晚清時期,沿湖圍成眾多“私垸”,修築順河大堤。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又修築老嘴至麻城擋橫堤,至此小南海湖正式定型。由於兵荒馬亂,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湖水泛濫,釘螺密布,人民水深火熱。
20世紀80年代治理前,最大湖泊面積36.4平方千米,最大容積9750萬立方米。中水位(39米)時,湖泊相應面積29.2平方千米,容積6512萬立方米。水位在海拔高程38.5米以下時,湖水退落成兩個湖泊:北稱小南海湖,南謂慶壽寺湖(原名搖盪湖)。小南海湖底高程34.5米。慶壽寺湖底高程34米。治理後小南海湖北面是三垸村,靠西是南海新河堤防,東面是百溪橋村,南面是牛食坡村。
人為演變
1972一1973年,小南海圍成芭芒難、後繼渡、戈井潭和慶壽寺4大片。修築湖堤19千米,設計堤頂高程40米,面寬3米。至1973年6一7月,因連降大雨,湖水猛漲至39.73米,同堤先後漫潰,淹沒墾區農田520公項。當年冬堵口復堤,加培堤身,完成士方26.6萬立方米,投入用工21.9萬個。
1974年冬至次年春,對小南海上游的北河、南河和碾盤河進行疏導裁直,治理河道31.9千米。3條河在關洲匯流後,再沿山挖河抵磨盤洲。1975年冬,續挖增盤洲至太山廟的小南海主河道5千米,以攔截上游北河、南河、碾盤河的來水,減輕小南海湖的承水壓力。經過一個冬春的奮戰,主河道形成,完成土方250萬立方米,標工312萬個,從此,河、湖正式“分家”。
1976年,工程重點轉入湖內治理。南海、永合兩公社對原有湖堤進行調整加固,湖堤高程加培至海拔40米,並在墾區內開挖了縱橫溝渠長40多千米,配套各種建築物40多座,治湖工程基本結束。整個工程共開挖整治河道42.5千米,築堤85千米,投入用工891萬個。挖填土方735萬立方米,投入資金657萬元。開挖主河道搬遷90多戶,拆房350餘間,挖壓農田面積100公頃,並拆遷了磨盤洲的沿河街道。小南海治理,總計圍墾造田520公頃,保護湖周農田2000餘公頃,滅螺約1萬公頃。
1979年,滅螺治湖的主要配套工程一小南海泵站建成效益,裝機4×800千瓦,排水流量32立方米每秒,解決了小南海、慶壽寺湖及馬鞍湖區域的排水問題。

位置境域

小南海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南海鎮西大垸,為松滋境內第一大湖泊。據2012年全省“一湖一勘”,湖泊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826",北緯30°644",湖泊面積8.03平方千米。
小南海

水文特徵

20世紀50一60年代,小南海湖屬Ⅱ類水質,湖周邊居民可在湖中生活取水、淘洗、游泳,湖水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20世紀90年代,小南海漁場開始引進珍珠養殖,水質迅速富營養化。
2007年漁場改制後,承包者更是大量投肥精養,湖水不斷污染,水質下降。
2012年水質Ⅴ類,總磷(TP)、總氮(TN)超標,水體重度富營養。
據2012年全省“一湖一勘”,正常水位38.2米,平均水深3.7米,總蓄水2971萬立方米。

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小南海湖具有侵蝕與堆積的地貌特徵。西大垸東南側為平崗和丘陵地,東低西高。小南海湖為典型崗邊湖。湖盆呈淺碟形,湖底平坦,湖底淤泥深厚,有機質含量高。
氣候
小南海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該地區年平均氣溫17.1℃,年極瑞最高氣溫42℃,極端最低氣溫一14.9℃,風力一般3一5級,多年平均降水量1204毫米。
新中國成立以來,年最大降水量1982.4毫米(1954年)。區內全年風向以東北風和偏北風為主,暴雨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一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自然災害
小南海湖歷來水患嚴重,據《松滋縣誌》(1986年版)記載,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至1983年的708年間,松滋有78年遭受重大水災,幾乎每次小南海都在其中。
清同治九年(1870年),龐家灣(老城東)、黃家鋪(大口)潰堤。老城城牆潰五丈余,磨盤洲全被水淹,幾無人煙。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初五,暴雨傾盆,兩日不止。小南海湖水陡漲丈余,淹沒湖周的趙家、人和等7個民垸,洪水擠破橫堤的響水擋,永合垸全部淹沒,上起新江口,下至窯溝子,頓成澤國。
1954年1一8月,陰雨連綿,雨量1954毫米,江河堤防屢次潰口,農田全部被淹,災民22萬人,倒房8000多棟,死亡70人。
1962年6月22日,新江口、南海降大暴雨,內漬成災,災田5533.3公頃。南河橋墩被衝垮,北河橋引堤被沖斷。
1983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全縣大暴雨不斷,山洪成災。全縣受災面積2.46萬公頃,倒屋6000多間、死亡4人,傷72人,沖毀水利、交通設施2000多處,損壞農具、家具3萬多件,塌房壓死豬、牛324頭。南海、街河市、王家大湖3個公社災情最重。除水災以外,還遭遇過風災,1966年2月21日,江漢平原遭寒潮大風襲擊。湖區損失慘重,其中南海,雷電燒屋11間,倒屋32間,死亡3人、傷1人。血吸蟲災小南海周圍是血吸蟲病的重疫區,有螺面積1353.3公頃,血吸蟲病人甚多。
據《松滋水利志》(2008年版)記載,新中國成立前,紅花崗村(今百溪橋村)有51戶人家,計240人,其中有80%的人患血吸蟲病,因病死亡47人。

湖區水系

小南海湖原有承水面積402平方千米,上游的北河、南河和碾盤河匯流入湖。
20世紀60年代,上游北河、南河兩水庫攔截87.5平方千米,減少湖泊來水。1975年小南海湖治理,上游北河、南河和碾盤河匯流後由新河導入松滋河,該湖的承水面積減至138平方千米。
小南海湖岸邊長滿豐富的蘆葦,橫壩以下是滿片的荷塘,湖中島嶼眾多。

資源狀況

魚類
小南海湖共有7目15科60種。其中以鯉形目鯉魚科為主的有38種,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為主要經濟魚類。
水生植物
小南海湖有20科29屬41種。主要水生植物有紅蓮、湖蓮、藕、白蓮、菱、荸薺、水葫蘆、水浮蓮、水藻等。
林木類
小南海湖有樹種58科250多種。主要林木有楊樹、柳樹、銀杏、樟樹、泡桐、桑樹、桃樹、茶樹、梧桐、李樹、椿樹、冬青、白楊等。竹類有楠竹、桂竹、水竹、金竹、苦竹、斑竹、紫竹、喜竹、麻竹、羅漢竹、慈竹等。花卉:有170多個品種、490多個類型。主要品種有廣玉蘭、海棠、桂花、石榴、茉莉、月季、水仙、菊花、荷花、仙人掌、仙人球等。藥材常見的有穿心蓮、吉祥草、黃姜,爬山虎、金銀花、細辛,黃芥子、毛薑等百餘種。菌類常見的野生食用菌有雞油菌、淡綠菇、草菇、橙蓋傘菌、多汁乳菌、紅汁乳菌、黑木耳、毛木耳等。草類常見的有茅草、絆根草、艾蒿、回頭青、苔草、芭芒、毛狗草、苦草、聚合草等。
動物類
小南海湖湖區少有野生動物,能見到的僅有黃鼠狼、山雞、野兔、田鼠、刺蝟、獾子等。爬行動物常見的有蛇、蜈蚣、蚯蚓、青蛙、蟾蜍。昆蟲類有蒼蠅、蚊子,蚱猛、螳螂、螞蟻、蟬、蝴蝶、野蜂等。
鳥類
小南海湖常見的有40餘種,最多的是麻雀、燕子。省重點保護鳥類有大白鷺、白鷺、蒼鷺、綠頭鴨、鶴鴣、杜鵑、棕背伯勞、八哥、喜鵲等。
瀕危魚類資源保護
據《松滋水產志》記載,小南海有風尾魚、皺紋冠蚌、花骨、短頜鱭等名貴稀有品種。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小南海廟的傳說很久以前,南海龍王獨子,小南海漫遊到劍峰山下,心儀一個才貌出眾的女子,化作一少男與她結為連理之好。龍王聞訊後,馬上派蝦兵蟹將來捉,小南海不肯返回。龍王發大水來淹,小南海寧死不屈,化成長堤擋水。龍王拋下定海針定小南海海水化成一座小島。後來人們為紀念小南海,在島上修了一座小南海廟。另說,觀世音菩薩雲遊經此,見風景幽靜、湖廣水深、修煉好去處,便隱於廟中。常顯現真身求應靈驗。人們敬奉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把此廟稱為“小南海”廟,把湖泊亦稱之為小南海。

社會生活

交通
1995年,沿湖的南紙公路建成通車。
2002年後,湖區鄉村公路網逐步形成。湖區公路已有5條30多千米,基本實現了腳不沾泥風雨無阻的通行目標。
2010年,松滋市城區公交4路車延伸到南海鎮,湖區人民的出行已步入城市化。
綜合治理
2012年5月30日《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出台後,地方政府採取積極措施治理污染,保護水源。一是控制工業污染,凡湖泊、水庫的承水面積內,禁止發展工礦企業,所有工廠都進入排污效果較好的城東、城北和港口工業園,實行集中治理,集中排污;二是推廣科學用肥用藥,儘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三是控制投肥精養,逐步淨化湖泊水質;四是加強監測,掌握水質變化情況,為全面治理達標提供可靠信息。
2012年7月,省水產局以鄂漁函〔2012〕63號檔案批覆松滋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南海湖短領鱭等瀕危經濟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區,規範小南海湖泊的投放行為,保護短頜鱭等瀕危經濟魚類親本正常產卵繁殖和幼魚正常生長,促使短頜鱭等瀕危經濟魚類資源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和增長。2012年8月,農業部批准成立“小南海短頜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經濟
南海水產養殖場始建於1951年,是松滋最早的國有水產養殖企業之一。
1951年,成立“地方國營小南海養殖場”,屬縣水利電力局管理。
1958年改名“南海人民公社養殖場”。
1958一1971年,隨著行政體制的不斷變化,漁場或放或收,幾度更名,經營範圍和效益也極不穩定,直到1971年底,漁場才正式定名“國營南海漁場”(含慶壽寺湖),隸屬松滋縣水利電力局。
2007年被湖北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之一,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等品種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之一,中國水產展示交易會上多次獲得金獎。是松滋市主要商品魚生產基地,荊州市農業產業化企業之一,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之一,農業部“菜籃子”工程水產品生產基地之一。“詭水”牌水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
水利工程
小南海泵站位於松滋河西支右岸的厙家嘴,是松滋市內最大的電力排水站,也是小南海治理的主要配套工程。1976年11月動工興建。
1979年12月6日竣工試車抽水。泵站裝機800千瓦機組4台總容量3200千瓦,設計揚程7米.排水流量32立方米/秒泵站排水區域承水面積138.1平方千米,有耕地7800公頃。該站承擔小南海、慶壽寺湖、馬鞍湖及廟河的排水任務,排澇農田4433.3公頃,排湖水面積1000公頃。排區內受益兩鎮(南海鎮和新江口鎮)兩場(南海漁場和水稻原種場),受益農戶1.54萬戶、城鄉人口11.8萬人。
2006年12月,泵站更新改造完成。共利用國家投資資金750萬元,完成2台主水泵、電機、4台勵磁櫃及行車的更新;興建中控樓和主廠房、節制閘、攔污柵、辦公樓、門房等維修;站區建設綠化、進出公路硬化、圍牆維修等4項主體工程。
2008年9月,該泵站列入《中部四省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規劃》再次進行更新改造,排澇標準為十年一遇,3日暴雨5日排至農作物耐淹水深的排澇標準。工程總投資1507.89萬元重點實施主泵房維修、改建攔污柵橋、進水渠疏挖護砌、維修進水池兩側擋土牆、豎井加高改造、出水箱涵和防洪閘改造加固、消力池整修。工程於2010年10月19日開工,2010年4月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
新河堤防上起三岔河,下至太山廟松滋河西支,全長10千米,1975年冬形成,共完成土方250萬立方米,標工312萬個。它的主要作用是將上游北河、南河、碾盤河的來水直接導入松滋河,減輕小南海湖的承水壓力,它是河、湖的“分家”邊界。
松林擋倒虹吸管為解決南海主河道以北新江口鎮及趙家垸區域12.4平方千米的排水。
1975年在填築新河堤防的同時在松林當修建穿過河底的倒虹吸管管長203.5米,排水流量6立方米/秒,使上游漬水排入湖內,從而解決了新河道以北包括新江口城區、水稻原種場、趙家垸的排水問題。
2013年,荊南四河堤防整險加固對該倒虹吸管重新建設,完成投資15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