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齡童

小六齡童

小六齡童(1950年3月12日-1966年4月13日),本名章金星,又名妙良,上海著名演員。漢族,祖籍浙江,小六齡童三歲即隨浙江紹劇團演出並從父六齡童、伯父七齡童學藝等,八歲成為該團正式學員。曾主演紹劇傳統戲《西遊記》、《打半山》、《齊王哭殿》 。

1966年4月13日,因患白血病去世,年僅16歲。在他短暫的一生曾和他父親、弟弟一起演出過《三打白骨精》。

基本介紹

人物履歷,演藝經歷,主要作品,個人榮譽,人物紀念,

人物履歷

周總理曾把小六齡童摟在肩上 
一說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會想到紹劇,就會想到“江南猴王”六齡童;正如一說到《西遊記》,就會想到“美猴王”六小齡童一樣。對這個傳說中的“猴王世家”,人們有太多的好奇。而真相有時也往往會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傳播中,變得似是而非。在送別一代紹劇宗師之際,讓我們還原歷史,一起去“猴王家族”探密。
“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章宗義是家中最小的兒子,母親對其極其疼愛,嫌演戲太苦,一直不同意他學戲。章宗義6歲那年,在哥哥七齡童向父親的極力遊說下,得以首次在上海登台,演出的劇目是《霸王出世》,角色是“小霸王”。
據他後來回憶,登台前,他極為緊張,“大人說,你只要裝出蠻橫的樣子就可以了。於是,到了台上,我就憋著臉,扭著脖子,舉手抬足地來了一通。演完後,我不曉得成功還是失敗,只見父親笑著把我抱了起來。有印刷廠的工人當場給我取了藝名叫六齡童。第二天,‘六齡童’3個字還被印上了演出說明書。”
小六齡童
隨著影響越來越大,“六齡童”的名號從此在上海灘打響,並最終走向全國。另據章宗義的四子章金山介紹,“齡童”作為藝名在那個時代非常常見,正如女性喜歡以“筱燕秋”作藝名一樣。
而下一代則往往在父輩的藝名前冠以“小”字,作為自己揚名立萬的名號。如因扮演《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而家喻戶曉的六小齡童,就是六齡童最小的兒子。六小齡童前面還有一位演紹劇的哥哥,叫小六齡童,名氣當時也很大。六齡童共育有11子,但只有這兩人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回望歷史時,總會發現一些不該被遺忘的名字,因為造化弄人,而被湮沒於歷史的風煙中,令人唏噓不已。七齡童就是這樣一位人物。
七齡童本名章宗信,六齡童的親哥哥,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豬八戒的扮演者。
在六齡童口述的《取經路上六十年》一書中,六齡童對這位長自己3歲的哥哥的崇拜、依戀之情溢於言表:“哥哥自小很聰明,他常留心觀察生活中各種有趣的事,而且學什麼像什麼。”“哥哥”是孩子王,在老紹興的大街小巷裡,他帶著小弟“鶴皋”(六齡童小名)度過了快樂而短暫的童年時光。
哥哥也是六齡童走上戲曲道路的領路人。六齡童曾回憶,“當年,實歲7歲的哥哥亮相上海灘,憑藉英武的扮相和一副好嗓子,竟換來了‘神童老生’的稱號,並在戲院門口掛上了特牌……親戚不斷帶來哥哥的訊息,真說得我腳底都發了癢,我吵著鬧著也要到上海去,非要和哥哥比個高低不可。”
六齡童的第一次登台更是哥哥為他向父親爭取的——幼小的他愛上了猴戲,揣摩了無數遍的猴戲表演在心裡翻騰,卻因害怕觀眾不接受而不敢上台,也是哥哥七齡童巧妙地把他“推入了猴戲之門。”
六齡童的兒子章金山回憶,大伯七齡童是個全能型人才,會寫會編會演,還善管理,幽默風趣,多才多藝。
七齡童的表演藝術同樣爐火純青。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他飾演豬八戒,兄弟倆一個“南猴王”,一個“活八戒”,可謂珠聯璧合,同台生輝。紹興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退休幹部王春燦曾搞過多年的電影研究,他回憶說,七齡童笨扮巧演,其塑造的豬八戒形象無人超越,這也是業界公認的。
但這位大才子卻命運多舛,“文革”中,兄弟倆雙雙被打倒。1967年,年僅47歲的七齡童因病去世。他的兒子七小齡童、小七齡童都是紹劇團的演員。
章金山的評價是,父親專一,“一輩子鐘情悟空。”而大伯七齡童則是博學多才。
七齡童,不應被遺忘的全才
六齡童,6歲揚名上海灘
六齡童與家人在一起
六齡童為六小齡童化妝
六小齡童《西遊記》揚名
小六齡童,是六齡童的第二個兒子,《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傳令猴的扮演者。
紹興人一定不會忘記那張著名的照片——周恩來總理把一隻天真無邪的“小猴”摟在肩上,開懷大笑。這個“小猴”就是小六齡童。
那是1957年12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上海陪同緬甸總理吳奈溫觀看紹劇團演出的《大鬧天宮》,其中六齡童扮演孫悟空,七齡童扮演楊戩,小七齡童扮演哪吒,小六齡童扮演羅猴。
演出結束後,總理陪同外賓健步走上舞台,伸出手,一把將六齡童的手握住,對他說:“我是紹興人,看紹劇可還是第一次。你們演得很好,外賓看了很滿意。”總理還問到紹劇的曲調。
問完後,總理回身就抱起了一直在旁邊蹦來跳去、還沒有卸妝的小六齡童,將他擎起,懸空舉著。此時,觀眾掌聲雷動,記者連連拍照。這張經典的照片就此誕生。
如今,這張照片就掛在六齡童位於紹興八字橋的家中。7年前,六齡童讓兒子章金山輾轉找到當年拍攝這張照片的上海《新民晚報》的記者,要到了原照。
這一次的接見中,總理還用手拍著小六齡童,對六齡童說,“文藝事業需要接班人,你要把後一代帶出來,多培養幾個小六齡童呀!”
但或許是天宮也喜愛這隻精靈古怪的“小猴”,早早將他召了去。1966年,小六齡童辭世,年僅17歲。
小六齡童,早夭的“靈猴”
六小齡童章金萊,是六齡童最小的兒子,因在電視劇《西遊記》中成功扮演了孫悟空,而名動全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2014年1月,六齡童病逝前夕,他特意趕到紹興探望,飯店的服務員活兒都不幹了,搶著與他合影。
但在他出道的時候,曾被許多劇團拒絕。
據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的章金山介紹,父親很忙,孩子又多,老爺子對孩子的管理實行“無為而治”,孩子們學戲全憑興趣。
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使六小齡童愛上了演戲。但當學藝初成時,他碰上了“文革”。父親進了牛棚,很多劇團都不收藝人的孩子。章金山以父親的名義向省內的許多劇團都發出了推薦信,均無果。父親說,藝不壓身,咱們在家自己練。
一直到1978年,浙江省崑劇團公開招考,六小齡童被錄取,成了一名崑劇演員。
1980年,重新出山的六齡童帶團到杭州演出《火焰山》,引起轟動。據傳當時的浙江省文化廳長說了一句話,“你父親演得這么好,你應該跟他學啊。”六小齡童遂一邊學崑曲,一邊繼續隨父研習紹劇猴戲。
1982年,中央電視台要開拍電視劇《西遊記》,總導演楊潔在看了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專程從北京坐飛機過來,找到六齡童,為新劇物色演員。六齡童推薦了兒子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出演《西遊記》時,父親曾送給他1000張猴的動作照片,希望他能仔細揣摩,將猴性與人性融合,塑造一個完美的孫悟空。
京劇表演藝術家李萬春,是與六齡童並稱的“北猴王”。據稱,六小齡童在拍攝電視劇《西遊記》時,李萬春曾提議:“猴戲就是要讓觀眾記住那雙火眼金睛。”這個建議對六小齡童成功塑造孫悟空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如今,除了六小齡童,子孫中已經沒有學猴戲的了,這也成了六齡童一生的遺憾。

  

演藝經歷

小六齡童,在現代戲《智取威虎山》、《血淚盪》、《節振國》等中均有他出色的表演。他曾隨劇團二次北上、一次南下,並多次為國內外元首及國賓演出:1957年12月14日,紹劇《大鬧天宮》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演出後,周恩來總理上台接見六齡童,給扮演小羅猴的章金星贈名“小六齡童”,並懷抱小六齡童合影留念,留下了極其珍貴的一瞬。現合影留在周總理紀念館以及人民大會堂等刊展,深受觀眾稱讚。
小六齡童家族世系圖小六齡童家族世系圖

主要作品

傳統戲《西遊記》、《打半山》、《齊王哭殿》 。

個人榮譽

1961年10月10日,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由六齡童七齡童、小六齡童主演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給予了巨大的鼓舞。小六齡童的表演藝術天真、淳樸、詼諧、幽默,深受海內外觀眾的喜歡,為章氏猴王世家猴戲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被《中國戲劇藝術家辭典》譽為中國最有名的“戲曲小神童”,其藝術成就被載入多部中國名人傳記。

人物紀念

為紀念猴娃小六齡童,中國工人出版社在1992年(猴年)為其出版傳記《猴娃》,北京郵票公司發行《猴娃》紀念封及《猴王世家》紀念小型張。中央電視台影視部、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華華集團聯合拍攝的八集電視劇《猴娃》,由冰心老人題寫片名,蕭乾先生給予作評,播出後深受海內外觀眾的喜愛並榮獲當年電視劇兩個題詞大獎:“金鷹獎”、“飛天獎”最佳兒童電視連續劇,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為該劇祝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