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小兒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HS)是一種先天性紅細胞膜骨架蛋白異常引起的遺傳性溶血病,其主要特點是外周血中見到較多小球形紅細胞。臨床上以貧血、黃疸、脾腫大,血液中球形紅細胞增多、病程呈慢性貧血經過並伴有溶血反覆急性發作為主要特徵。現已明確,HS是一種紅細胞膜蛋白基因異常引起的遺傳性疾病。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 就診科室:血液科
  • 多發群體:幼兒或兒童期
  • 常見病因:先天性紅細胞膜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的紅細胞膜異常
  • 常見症狀:貧血、黃疸、脾腫大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溶血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紅細胞膜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的紅細胞膜異常。

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於幼兒或兒童期,從無症狀到危及生命的貧血,重者於新生兒或嬰兒期起病。臨床表現的輕重可有很大差別,同一家族的不同患者病情輕重常較一致。
多數患兒為顯性遺傳,臨床表現為輕中度貧血;極少數患兒為隱性遺傳的純合子或等位基因都發生突變,臨床表現為重型HS。貧血、黃疸和肝脾腫大是HS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三者或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大多數HS有輕中度貧血、中度脾腫大和間歇性黃疸。少數HS症狀輕微,雖然有溶血,但由於骨髓紅系代償性增生,一般無貧血,無或僅有輕微黃疸,無或有輕度脾腫大。

檢查

1.血象
輕、中度或重度貧血均可發生,也可無貧血。網織紅細胞計數增高,約為5%~20%,最低2%,也有高過20%者。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增,在溶血危象時可增高,血小板數正常。再生障礙危象時,貧血加重,甚至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計數也減少。
2.骨髓象
紅細胞系統增生極度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居多。在再生障礙危象時,紅細胞系統增生低下,有核紅細胞減少。
3.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是確診本症的主要方法。絕大多數病例紅細胞滲透脆性增高,增高的程度與球形細胞的數量成正比。球形紅細胞數量很少者,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也可以正常,須將紅細胞在37℃孵育24小時後才能發現其滲透脆性增高。紅細胞機械脆性增高。再生障礙危象和合併鐵缺乏時紅細胞滲透脆性可相應降低。
4.紅細胞自身溶血及自溶糾正試驗
48小時的溶血度明顯增加,可以達到10%~50%(正常5%),加入葡萄糖或ATP可不完全糾正。
5.酸化甘油溶解試驗(AGLT50)
正常人紅細胞AGLT50約為1800s,重症HS患者AGLT50可在150s內。該法操作簡單,適用於診斷和篩查
6.紅細胞膜蛋白定性分析
可採用SDS-PAGE對膜蛋白定性分析,80%以上的HS可發現異常,結合免疫印跡法,可提高可信性,還可採用放射免疫法或ELISA法直接對每個紅細胞的膜蛋白進行定量分析。
7.其他
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尿膽原正常或增高,糞膽原增高。51Cr標記測定紅細胞壽命縮短,其半衰期(T1/2)為8~18天,血清結合珠蛋白下降,乳酸脫氫酶增高。

診斷

典型病例可根據黃疸、貧血、脾腫大、球形紅細胞增多,網織紅細胞增多,紅細胞脆性增高和陽性家族史等作出診斷。輕型病例特別是球形紅細胞數量不多、滲透脆性正常者,須做紅細胞孵育後脆性試驗和自身溶血試驗才能確診。極少數HS的診斷需要依賴紅細胞膜蛋白分析或測定。對於青少年原因不明的脾腫大和膽石症,在感染尤其是細小病毒B19型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中出現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貧血時應疑有HS可能,需進一步檢查。

治療

血紅蛋白<70g/L時,應適當輸注紅細胞,以改善貧血。脾切除是治療本症的根本辦法,凡確診者都應進行脾切除術治療。極輕症患者可將手術時間推遲並追蹤觀察病情變化,以決定是否需行手術。
脾切除後紅細胞膜缺陷和球形紅細胞依然存在,但由於除去了主要破壞血細胞的場所,紅細胞壽命得以延長,使貧血獲得糾正,黃疸消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