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觸電與雷擊

小兒在日常生活中與電接觸的機會隨社會的發展而增多,觸電的原因多為用手觸摸電器,電源插孔或手抓電線的斷端,偶有雨天在樹下避雨時遭到雷擊,重者可造成局部和全身嚴重傷害,甚至使患兒致殘、致死。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原因
(1)無知:兒童出於無知或好奇玩弄電燈插頭、插座、電線或其他電器等。電線斷落時,不知躲避,甚至用手觸摸。
(2)插座安裝過低:室內電器插座安裝過低,易被小兒觸摸到,或用手指、鑰匙、硬幣、金屬別針等掏挖。
(3)誤觸:攀登屋頂或樹上捉鳥、玩耍時誤觸高空電線。
(4)無防護設備:無防護設備去牽拉觸電的親人或夥伴。
(5)大樹下避雨:雷電時衣服淋濕,在大樹下避雨或玩耍。
2.影響損傷程度的因素
(1)交流電比直流電危險大:交流電低頻率比高頻率更危險。
(2)電壓高:電壓愈高或電流愈大則損害愈嚴重。
(3)通電時間:通電時間越長損傷越嚴重。
(4)接觸部位:身體接觸部位距心、腦距離越近越易致死亡,接觸部位的電阻越小越易表現為全身反應。
(5)電流通入點和流出點:電流通入點和流出點的方向、位置以及單線觸電還是雙線觸電,其損害均有不同。
(6)跨步電壓觸電:人在高壓線落地點周圍(約10m以內)雖未直接觸及電線,由於兩腳邁開形成不同的電位差,也可發生肌肉痙攣甚至昏迷,即所謂跨步電壓觸電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是局部組織電燒傷和電休克的全身反應。
1.全身反應
小兒以手部觸電多見。
(1)輕型 觸電後表現面色蒼白、無力、觸電手指麻木,輕度肌肉痙攣,但易於鬆手脫離電源,短時間頭暈、心悸、噁心、呼吸急促、觸電部位皮膚疼痛,一般神志清楚。
(2)重型 觸電後當即昏迷,呼吸淺快或暫停,迅速發生呼吸麻痹,血壓下降,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或心室性纖顫,復甦不利,終致呼吸心跳停止,治療及時大部分患兒可以獲救。
2.局部組織損傷
觸電後局部皮膚表現嚴重燒傷,電流通過人體流出體外形成一個電流入口和一個以上的電流出口,這是電擊傷的特殊表現。一般入口皮膚燒傷範圍不大,但是燒傷嚴重,出口燒傷範圍較大而燒傷程度較輕,皮膚燒傷多呈橢圓形黑炭狀、焦糊狀,表皮爆開的乾裂口損傷可達皮膚下層各組織,包括骨骼、顱腦、內臟、脊髓等主要臟器,疼痛輕微,在傷後1~2周內多為進行性組織壞死性改變,故燒傷早期僅據表皮燒傷,很難準確做出診斷,隨著組織發生壞死可並發嚴重感染,尤以厭氧菌感染危害極大,如發生氣性壞疽時,則需截除已感染的患肢,如大血管受到傷害可因突然破潰發生致命的大出血。

檢查

應做血,尿,便常規檢查,血電解質,pH值,肝,腎功能檢查。

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多可確診。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有助於了解病情和併發症情況。

治療

首先儘快使患兒脫離電源。關閉電源離開電閘,用乾木棍或竹竿撥去搭在患兒身上的電線,把患兒推離電源現場,施救者不能用手直接推或拉觸電患兒。
脫離電源後如已停止呼吸,立刻口對口人工呼吸,對已處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擴大的患兒,也應積極搶救。因觸電後電流的強刺激作用,常出現“假死”現象,因此給予胸外心臟按壓,不可間斷,同時急送醫院進行復甦治療。
入院後應行氣管內插管,人工呼吸,正壓吸氧,在心電監護下,胸外心臟按壓無效時,立即開胸,行心臟直接按摩,直到患兒恢復心跳呼吸。
其他治療包括:給予洛貝林、尼可剎米等中樞興奮劑,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失衡,鹼化尿液,套用高滲性利尿劑,維持血壓正常,大量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破傷風抗毒血清預防破傷風。實踐證明,心跳停止患者在心臟有效擠壓,心臟缺血得到糾正後,腎上腺素心內注射可增強已停搏的心臟張力和興奮性,刺激心臟起搏,可能使心顫自動消失或為除顫創造有利條件,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臟血運,對觸電後心跳停止患者的搶救,可取得良好效果。
局部創面處理:經心肺復甦治療,病情穩定後仔細檢查創面,估計可能的深度及範圍,儘快清除壞死組織,可以減少毒素的吸收,減輕臨床中毒症狀,消除並發感染的病灶,因電燒傷病變是進行性發展的,故應反覆多次的清創,不能期望1~2次清創就可以結束,待壞死組織徹底清除乾淨,再採用各種方法覆蓋創面促進癒合。
患肢因組織壞死或嚴重感染無法保留時應考慮儘早截肢。並發肢體筋膜腔綜合徵時,應立即行筋膜切開減張術以恢復患肢血運。大血管損傷出血,多發生在傷後2周左右,常於換藥時埋在壞死組織中,已損傷血管突然破裂,故換藥應仔細,給患兒鎮靜劑,爭取合作,充分做好精神和物質準備(如止血帶,準備好紗布,彈力繃帶)爭取主動,發現有出血跡象的大血管,可根據解剖關係及周緣組織健康狀況儘早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