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腮腺炎

小兒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國歸屬於法定丙類傳染病,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高峰。多發於兒童,呈散發或流行,在集體兒童機構中可形成暴發流行。臨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膿性腫脹為特徵,常伴發腦膜炎、胰腺炎及睪丸炎等。其無特殊治療藥物,主要採取對症處理。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hildren mumps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腮腺
  • 常見病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 常見症狀:發熱、腮腺局部紅、腫、熱、痛
  • 傳染性: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其病原體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直徑約有90~135nm,系RNA病毒,屬副粘病毒。此病毒具有V抗原(病毒抗原)和S抗原(可溶性抗體),感染後1周在患者體內可出現S抗體,2周內達高峰,以後漸下降,可持續存在6~12個月,此抗體不具有免疫保護作用。V抗體出現晚,病後2~3周才可測得,4~5周達高峰,2年後仍可測出,此抗體對患兒具有免疫保護作用。
本病毒在乙醇、甲醇、1%來蘇液中經數分鐘可被殺滅,用紫外線照射可迅速死亡。在冷凍的條件下可生存較久,-45℃可生存9個月,4℃可保持活力2個月,在37℃只能生存24小時。此病毒還可在雞胚羊膜腔和各種組織(人和猴)培養中增殖,在一定條件下能與豚、雞、羊等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
其他病毒也可引起急性腮腺炎的報導日益增多。如A組柯薩奇病毒(1957年Howlett)、副流感病毒(1970年Zollar)、單純皰疹病毒(1975年Coffin)、A型流感病毒(1977年Stuart)、乙腦病毒(1981年段恕誠)等。1995年杜維波等報導柯薩奇病毒引起腮腺炎42例。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為2~3周,平均18天。
2.前驅期表現
前驅期很短,數小時至1~2天。常有發熱、食欲不振、全身無力、頭疼、嘔吐等。少數患兒早期並發腦膜炎,可出現腦膜刺激征。
3.腮腺腫大期
腮腺腫大先於一側,然後另一側也腫大,也有僅一側腫大或腮腺無腫大的病例。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擴大,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感及觸痛,表麵皮膚不發紅。腫脹範圍上緣可達顴骨弓,後緣達胸鎖乳突肌,下緣延伸到頜下,達頸部。腮腫約3~5天達高峰,繼而漸縮小一般1周左右消退,偶有延至2周者。有時頜下腺和舌下腺均可腫大,以前者腫大為多見,有些病例僅有頜下腺腫大而腮腺不大。部分患兒頜下腺、舌下腺及腮腺可始終無明顯腫脹,而僅有病毒血症或併發症的表現。腮腺管口可見紅腫。患兒感到腮腺局部脹痛和感覺過敏,張口和咀嚼時更明顯。在腮腺腫大的同時體溫仍高,但體溫增高的程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腮腺腫大程度無關。發熱持續時間不一,短者1~2天,少數可達2周。發熱以中等度多見,低熱與高熱均少見,約20%體溫始終正常。

診斷

當腮腺有明顯腫脹,又有明確的接觸史,在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腫大的情況下,臨床作出診斷並不困難。單純頜下腺或舌下腺腫大的病例,在有明確的傳染源,除外局部淋巴結炎後,即可作出診斷。腮腺腫大前,或無腮腺腫大的病例出現腦炎者,臨床診斷比較困難。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分類檢查淋巴細胞相對增高。血、尿澱粉酶測定輕至中度升高,但需與胰腺炎鑑別,血清脂肪酶測定對診斷胰腺炎有幫助。疑有腦膜炎者可做腦脊液檢查,但症狀明顯,腮腺炎診斷明確者,可不必檢查腦脊液,輕症無特殊處理需要。為作出病原學診斷,應作血、唾液、尿及腦脊液病毒分離。

鑑別診斷

1.其他病毒所致腮腺炎  
現已知流感、副流感、腺病毒、腸道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炎。初步鑑別可參考流行病史及臨床伴隨症狀,最終的鑑別方法是進行病原學及血清學的檢查。
2.化膿性腮腺炎  
常多次復發,且均位於同側腮腺,應疑及化膿性腮腺炎,擠壓腺體可見腮腺管口有膿液流出。局部表麵皮膚紅腫,壓痛明顯,周圍界限不清,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各年齡期兒童均可發生,至青春期可自然消失。用催涎劑(如咀嚼橡皮糖)使唾液流暢,抗生素治療有效。
3.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腫大  
(1)在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時,腮腺可腫大。多為雙側性,輕度腫大,無壓痛,皮膚無熱感,存在時間持久,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狀,局部也無明顯疼痛和壓痛。
(2)當唾液管有結石阻塞時,腮腺可腫大,也可由壓痛,但無急性感染症狀,反覆發作,腮腺突然腫大,迅速消退,且常為同一側是其特點。
4.局部淋巴結炎  
急性淋巴腺炎多為單側病例,位於頜下或頦下,腫塊不以耳垂為中心,開始淋巴結腫大較硬,邊緣清楚,壓痛明顯,多有咽部炎症存在。腮腺管口無紅腫。
5.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如腦炎、腦膜炎、脊髓炎、顱神經損害等出現於腮腺腫大前,或腫脹後一段時間、或無腮腺腫大的病例,需與其他病原體尤其是其他病毒性中樞神經感染鑑別。常需根據血清學檢查確定診斷。

併發症

小兒腮腺炎本身並非重症,但併發症較多,有些病情較重。
1.神經系統併發症
據報導約有10%~20%病例可有臨床表現,臨床表現為腦炎(約5%)、腦膜腦炎(約27%)、腦脊髓炎。小腦病變為主者出現共濟失調;以豆狀核病變為主者,出現扭轉性痙攣;尚可見顱神經損傷,腦積水等。總的預後良好,但也偶見死亡病例及留有後遺症者。腦膜腦炎的出現,可在腮腺腫脹前、腫脹同時以及腫脹後。統計表明腫脹前6~10日的發生率1.6%,1~5日為11%,腫脹同時為2.5%,腫脹後1~5日20.3%,6~10日為11%,11~26日1.6%。具體而言,腦膜腦炎可於腮腫前後兩周出現。臨床的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疼、嘔吐、嗜睡、頸強直,少數病例可有昏迷、驚厥。由於一般不做腦脊液檢查,確切的發病率及腦脊液的變化難以得知,一般認為,腦脊液細胞數略增高,多為數十至數百,偶見超過1000×106/L者,分類以淋巴細胞占多數,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輕度增高。腦脊液恢復正常時間較長,一般需要3~6周。
2.生殖器官併發症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也可侵犯生殖腺,表現為睪丸炎或卵巢炎,前者較後者多見,可能與臨床易於發現有關。此併發症多見於青少年或成人,兒童期少見。多發生於腮腺腫脹後3~13日,單側較多,僅2%~3%見於雙側。臨床表現有高熱、頭疼、噁心、嘔吐、局部疼痛。陰囊腫脹、皮膚發紅。病程大概10日左右。卵巢炎的發生率較睪丸炎少,臨床症狀也輕,僅有腰部酸痛,下腹部有壓痛、月經失調等。可致約30%~50%睪丸或卵巢發生不同程度萎縮,雙側萎縮者可導致不育症。
3.急性胰腺炎
可見於年長兒,大多數發生於腮腺腫脹後3~5日至1周。主要表現為體溫驟然上升,伴有反覆頻繁的嘔吐、上腹劇烈的疼痛、腹瀉、腹脹或便秘。上腹部壓痛明顯,局部肌緊張,B超有時顯示胰腺腫大。血、尿澱粉酶增高,但90%單純腮腺炎病例澱粉酶也可輕或中度增高。血清脂肪酶測定,有助於胰腺炎的診斷。近年有測定澱粉酶同工酶,可區分腮腺(P型)及唾液腺(S型)澱粉酶。
4.感音性耳聾
聽力減退甚至耳聾也是腮腺炎的併發症及後遺症,國內外均有這方面的報導。這種改變不僅見於並發腦炎的患者,也可見於單純性小兒腮腺炎的患兒。據觀察,耳聾多為一側發生,年長兒發生率高,大多於發病後10日以內出現,若並發腦炎,耳聾的發生率則更高約23.8%。由於聽神經水腫所致耳聾,經降低水腫、改善局部微循環,大約6個月內可恢復,而由聽神經變性引起耳聾,往往成為終身的損害。
5.其他併發症
腮腺炎並發腎炎約1.14%,可在腮腺腫脹同時或患腮腺炎1周以內發生。除腮腺炎的表現外尚可有腰痛、尿頻、尿少、血尿、眼瞼及下肢浮腫、高血壓等表現。尿常規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血尿。腎功能大多數正常,或暫時降低。隨腮腺炎的好轉,腎炎的炎症也減輕,一般3周內恢復。有時可從尿中檢查出病毒,提示由病毒直接損害腎臟的可能性。約2%~4%腮腺炎的患兒並發心肌炎、心包炎,臨床症狀輕,心電圖可見各種類型的心律紊亂及ST-T改變。多數在數日內恢復正常,少數重症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也有報導引起8次阿-斯綜合徵者。並發肝炎約1.25%。還有少數並發關節炎,常累及大關節,多在3個月內症狀消失。此外,血小板減少約2.6%。還有乳腺炎、淚腺炎、胸骨前軟組織水腫、面神經麻痹、消化道出血及流行性出血熱等。

治療

小兒腮腺炎無特殊治療藥物,主要採取對症處理。
患兒應臥床休息,給予對症治療,至腺腫完全消失為止。高熱降溫,為減少酸性對口腔的刺激,可用腸溶性阿司匹林或對乙醯氨基酚。可用複方硼酸溶液漱口,磺胺藥和抗菌藥無效。中藥是常用的藥物,內服可用普濟消毒飲,單味藥用板藍根。局部用紫金錠或如意金黃散,用醋調後外敷,是否確實有效,有待一定數量病例嚴格對照觀察證實。臨床用干擾素治療,是否有加速消腫、縮短療程的效果尚有不同意見。局部也可用透熱、紅外線燈理療。
並發睪丸炎時,可用棉花及丁字帶將睪丸托起,局部冷敷以減輕疼痛。重症病例可短期用氫化可的松。
並發胰腺炎時,應禁食,靜脈輸液加抗生素。腦膜腦炎患者主要採用對症治療,伴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用脫水療法。

預後

本病預後良好,均能完全恢復。並發腦膜腦炎者,一般預後良好,偶有重症因呼吸、循環衰竭致死者。少數病例可發生一側永久性感音性耳聾。

預防

1.自動免疫
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已證實安全有效,日前常採用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接種後抗體陽轉率可達96%,腮腺炎自然感染的保護效果可達97%左右。免疫後中和抗體至少可維持9.5年。疫苗一般無發熱或其他反應,但孕婦、免疫缺陷及對雞蛋過敏的病兒宜忌用。
2.被動免疫
丙種球蛋白和腮腺炎高價免疫球蛋白均無預防效果。也不能減輕症狀,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3.隔離與留觀
患者應隔離至腮腫完全消失為止。對接觸者應逐日檢查,見有可疑症狀,應隔離觀察。集體兒童機構應檢疫3周。
參考文獻
1.胡亞美, 江載芳主編. 實用兒科學第七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756-759.
2.費方榮, 馮錄召, 許真, 馮子健. 2008 -2010 年中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 疾病監測, 2011, 26(9): 691-69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流行性腮腺炎行業標準. 流行性腮腺炎診斷標準[S]WS. 2007.
4.董慶華等. 流行性腮腺炎腦炎並發聽力障礙. 中華兒科雜誌, 1988, 6: 338.
5.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umps. Available at: http://www.cdc.gov/mumps/index.html,2011-04-02.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mmunization, Vaccines and  Biologicals. Available at: 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pp_mumps_zh.pdf, 2011-04 -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