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日光疹

小兒日光性皮炎一般指本詞條

多形性日光疹亦稱多形性光敏疹,系光變應性反應,為反覆發作的慢性多形性光感性皮膚疾患。大多數病例的致病光譜在UVA範圍內,但有的病例由UVB或既對UVA又對UVB致病。絕大多數病例光斑貼試驗陰性。約15%的患者有光敏家族史。

基本介紹

  • 別稱:多形性光敏疹,系光變應性反應
  • 英文名稱:Polymorphous Sunlight  Eruption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頸下V形區、前臂伸側和手背、上肢、面部、肩胛、股和下肢等暴露部位
  • 常見病因:遲發性光變態反應
  • 常見症狀:局部皮膚燒灼感或瘙癢,數日後發疹,損害有紅斑、丘疹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目前認為可能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遲發性光變態反應。多種光致敏物與此有關。有報告同卵雙胞姐妹可同時發病,似與遺傳因素有關。本病女性易發病,妊娠似可影響疾病的過程。此外,對本病活動期患者的檢查發現血中鋅、銅降低,錳增高,已知這些微量元素參與DNA損傷的切除、修復過程。

臨床表現

青年女性易發。發病與季節有關,春夏症狀加重,秋冬自行減退或消退,次年又可復發,一般反覆發作數月乃至數十年。好發於暴露部位,受累部位依次為頸下V形區、前臂伸側和手背、上肢、面部、肩胛、股和下肢。皮疹多形性,常於日曬後2小時~5天間局部皮膚燒灼感或瘙癢,數日後發疹,損害有紅斑、丘疹、結節、水皰、糜爛、結痂、落屑或苔蘚樣變等。臨床可分五型:
1.丘皰疹型
也稱濕疹型,集簇分布的丘皰疹和水皰,或有糜爛、滲液、結痂、落屑,或呈苔蘚樣變。
2.丘疹型
密集分布的針頭至粟粒大丘疹。
3.痒疹
米粒至豆大的丘疹、丘疹性風團及小結節,有時伴發紫癜或毛細血管擴張。
4.紅斑水腫
大小不等的暗紅色水腫性紅斑,浸潤不著,境界明顯。有時可見毛細血管擴張。
5.混合型
同時或先後出現兩種以上型別皮疹。

診斷

明確發病與日光的關係,再結合患者多為青年女性,皮疹發生於露出部位,損害多形性,反覆發作,與季節有明顯關係等有助於診斷。本病病程慢性經過,光斑試驗陰性,紫外線紅斑反應試驗呈異常反應。必要時行組織活檢。

鑑別診斷

本病需和濕疹痒疹多形紅斑、痘瘡樣水皰病、紅斑狼瘡或光化性皮炎相區別。

治療

1.藥物治療
(1)氯喹 硫酸羥基氯喹對眼毒性較輕,更適合於每年6~8月份重複治療。
(2)對氨苯甲酸(PABA) 一般需連服6周。
(3)煙醯胺 連服2周。
(4)酞胺呱啶酮(沙利度胺,反應停) 口服半個月即出現療效,疾病控制後減量或停藥。孕婦禁用,生育期婦女慎用。
(5)糖皮質激素 短程套用的適應證為嚴重急性加劇階段,但應避免長期用藥。常用潑尼松。
(6)硫唑嘌呤 對極其嚴重的患者或對PUVA等其他治療無效時,可服硫唑嘌呤。
(7)雷公藤片或昆明山海棠片 有較好的療效。
(8)β-胡蘿蔔素(Solatene) 目前對此藥療效評價不一。
2.光化學療法(PUVA)
PUVA對本病預防性治療有效,其機制為引起角層增厚和皮膚曬黑所致,PUVA也有一定的免疫學作用。若因補骨脂素的不良反應而不能連續使用PUVA療法時,可採用UVA+UVB聯合治療,效果亦佳。應注意有時可使重症患者皮疹加重。
3.外用遮光劑
所有患者都應該用避免日曬和套用遮光劑。含有PUVA酯(如7%辛基二甲基對氨苯甲酸酯)和二苯甲酮的洗劑和霜劑是最有效的。水楊酸和肉桂酸鹽亦有效,這些化合物可吸收UVB,故可防護UVB。二苯甲酮尚能遮避UVA。其他如二羥丙酮、萘醌洗劑對紫外線和可見光均有良好的防護作用。反射型的遮光劑如二氧化鈦和氧化鋅亦有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