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再發性嘔吐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嘔吐反覆發作,每天吐數次至十數次,約持續1~5天,偶可延至1周。其後自然痊癒。1年內可發作數次,發作間期無不適。嘔吐多很劇烈,攝食或飲水均全吐出,吐物中有時含血絲或膽汁,嚴重者吐大量咖啡樣物質。常伴口渴、頭痛或腹痛、吐重者很快導致周身乏力、精神萎靡,有的吐後嗜睡。反覆嘔吐、不能進食易導致脫水和酸鹼平衡紊亂。患兒血、尿中酮體增高,血內葡萄糖減少,血氯降低,吐重者易發生低鉀血症。

用藥治療

首先應尋找病因,進行去除病因治療。
1.飲食  對頑固嘔吐,開始治療時宜禁食4~8h,其間小量多次給以涼糖水。待嘔吐控制後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2.輸液  此類患兒多伴有酸中毒、酮血症、酮尿症及血糖降低。應給輸葡萄糖、鹼性液,糾正低血糖,消除酮血症。一般病例輸液每次30~50ml/kg,可採用4∶3∶2溶液或1∶1加鹼液(即10%葡萄糖100ml∶0.9%氯化鈉100ml,5%碳酸氫鈉10ml)。有尿後適量加鉀。如有嚴重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則參照血生化檢查結果予以糾正。
3.藥物治療
(1)多潘立酮(嗎丁啉):每次0.3mg/kg,3次/d,餐前15~30min口服。不能口服者可用栓劑,嬰兒用每栓10mg;兒童用每栓30mg;成人用每栓60mg,每天可用2~4次。
(2)山莨菪鹼(654-2):可解痙、止痛、止吐,每次1mg/kg,口服或肌注,3~4次/d。
(3)氯丙嗪:對重症病兒可肌注氯丙嗪(常採用複方氯丙嗪)0.5~1mg/kg,可起到鎮靜止吐作用。視情況每天可用2~3次。
4.針灸治療  常用穴:中脘、天樞、內關、足三里等。幼兒用灸法,年長兒可針可灸。

飲食保健

飲食宜清淡為主,注意衛生,合理搭配膳食。

預防護理

防止過食油膩食物,防止誘發嘔吐的因素,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飢餓、便秘等,也要防止過度疲勞,劇烈的體力活動,防止焦慮和情緒波動等。

病理病因

患兒反覆發作嘔吐常持續數年。可有家族史,兄弟姐妹有患同樣疾病者,可能和體質因素有關。過食、攝脂肪過多、便秘、上呼吸道感染、飢餓、劇烈體力活動、疲勞或精神受刺激等是常見誘因。尤其是青春期前女孩,常因焦急或情緒波動而發病。

疾病診斷

應注意發病年齡和體質因素。嘔吐重者容易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疾病如腦膜炎、腦腫瘤,以及急腹症相混淆,但神經系統和腹部檢查以及鋇餐檢查皆正常。腦電圖檢查有時可見癲癇波形,但用抗癲癇藥無效。以後隨年齡增長至青春期發作漸輕,次數減少漸趨痊癒、個別患兒青春期以後遺留偏頭痛。
鑑別診斷方面須與顱內壓增高症(顱內感染及腫瘤等)、先天性代謝病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及尿素環代謝病(urea cycle disease)也可出現反覆嘔吐、較大兒童出現再發性嘔吐而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者,須考慮自主神經性癲癇。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反覆嘔吐可造成水與電解質紊亂,根據病情做血清鈉、氯、鉀、血pH值、尿素氮、血糖、尿酮體等檢查;懷疑顱腦疾患需要時做腦脊液常規檢查,必要時做嘔吐物的化驗、毒物分析等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腹部X線透視或平片、胃腸鋇餐透視或攝片、內鏡檢查等,有助於了解消化道梗阻、腹腔炎症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疑為顱內出血、顱內占位性病變時可作腦超音波、腦血管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腦掃描及磁共振成像等檢查。

併發症

常並發脫水、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低鉀血症等。

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青春期多痊癒,有的遺留偏頭痛。

發病機制

嘔吐是一複雜的反射動作。嘔吐中樞位於延髓,鄰近迷走神經核和呼吸中樞。嘔吐中樞活動受大腦皮質控制。嘔吐中樞接受迷走神經和內臟神經自腹腔臟器傳來的衝動,及舌咽、視、嗅及前庭等腦神經傳入的衝動,同時也接受第四腦室底的化學感受區的衝動,嘔吐中樞傳出衝動經傳出通路,即內臟神經、脊神經、腦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傳出神經,分別到達食管、胃、膈肌、腹肌、肋間肌及咽、齶、會厭等處,通過一系列複雜而協調的神經肌肉活動引起嘔吐。嘔吐前常有噁心、流涎和乾嘔,即膈肌強烈收縮下降,口及聲門關閉,幽門收縮,胃底鬆弛,腹肌收縮加強,賁門向上並開放,迫使胃內容物排出。消化道及消化道外感染時,炎症刺激胃、腸黏膜致反射性嘔吐。消化道梗阻時的嘔吐是由於食管、胃或腸內容物下行受阻,積聚於梗阻上端由逆蠕動所致。顱內病變和顱內高壓的嘔吐是嘔吐中樞直接受病變或壓力刺激,引起中樞性嘔吐,或因腦脊膜受刺激致反射性嘔吐,藥物也可刺激延髓化學感受區引起嘔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