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龍船花(學名:Ixora philippinensis Merr.)是茜草科龍船花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圓柱形,淺灰綠色至紅褐色。葉對生,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卵形,側脈每邊11條,纖細,明顯,葉柄極短或無,托葉披針形,頂部長漸尖。聚傘花序單生,分枝極短,略被柔毛。花具梗或無梗,花萼長2毫米,花冠白色至淡紅色,冠管長1.8-2厘米,柱頭長2毫米,微突出冠管外。果卵形,雙生,稍壓扁,乾時紅色,成熟時長1厘米。花期6-8月。
分布於菲律賓;中國產於台灣。生於雜木林內,少見。
球形苗經修剪整形後,形成主枝分布均勻,外形呈球狀,供觀賞。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插後管理,移苗上袋,苗木管理,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除花序有疏散柔毛外全部無毛;小枝圓柱形,淺灰綠色至紅褐色。葉對生,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卵形,長4.5-6厘米,寬2-2.5厘米,頂端急尖,罕鈍,常由於中脈延伸出頂端成1小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心形,生於枝上部的葉有時抱莖,乾後呈茶褐色;側脈每邊11條,纖細,明顯;葉柄極短或無,很少長達3毫米;托葉披針形,頂部長漸尖,長3-5毫米。
聚傘花序單生,分枝極短,略被柔毛;總花更長1-1.5厘米,基部常被1對卵形或近圓形、基部心形、長1-3厘米的退化葉包圍著;花具梗或無梗,密集成一稠密的花序,直徑約1厘米(不包括花冠在內);花萼長2毫米,略被柔毛,萼檐4裂,裂片齒形,微小,頂端具小尖頭;花冠白色至淡紅色,冠管長1.8-2厘米,外面略被柔毛,頂部4裂,裂片橢圓狀長圓形,頂端圓或鈍,長約7毫米,寬3.5毫米;花葯長3.5毫米,頂端尖,基部2裂;柱頭長2毫米,微突出冠管外。果卵形,雙生,稍壓扁,乾時紅色,成熟時長1厘米。花期6-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菲律賓;中國產於台灣。生於雜木林內,少見。
繁殖方法
採用扦插繁殖。
圃地選擇:宜選擇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0℃以上的地區。龍船花屬不同種的光照適應範圍不同,大部分種類適合在半蔭到全光照的環境生長。
扦插時間:全年均可扦插,以3-10月為宜。
插條製備:選取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1-2年生枝條;截成長10-15厘米,保留3-4個節,1-2個節葉片完整。扦插前,把插條基部浸泡於濃度為200-800毫克/升的IBA(吲哚丁酸)溶液中3-5秒。
基質選擇:採用河沙。
扦插方法:扦插時除去基部葉片,先用小竹籤在基質中插個洞,再將枝條的最後一個莖節埋入。
栽培技術
插後管理
保持空氣濕潤。可搭拱棚或大棚,採用內薄膜、外遮光網(60-70%)覆蓋。插條生根超過0.5厘米時,可拆棚。根據天氣條件澆水,保持苗床濕潤。
移苗上袋
容器:可用塑膠薄膜容器或膠盆。培育1年生綠籬苗時,採用(10-20)厘米×(10-20)厘米的塑膠育苗袋;培育1-2年球形苗時,採用(20-40)厘米×(20-40)厘米的容器。
基質:基質用泥炭土、黃心土、沙按體積3:5:2混合,可加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質肥,如堆肥、花生麩、豆餅、雞糞等,混合均勻,過篩裝袋。
移苗:扦插後40-60天生根,即可移苗。移苗前一天將營養基質澆透水,移植後淋一次定根水。移苗時用竹籤起苗,保持根系完整,植於容器中央,覆土壓實,根頸與土面平齊。初期可用遮光網等材料遮光,2周后逐漸拆除。培育球形苗或盆苗時,可在容器小苗上袋6-8個月後進行。
苗木管理
水分管理:移植後一周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其後,保持容器土壤濕潤,不積水。
除草施肥:及時清除雜草。移苗1個月後施肥,生長前期淡施,後期濃施。4-10月宜每15天施1次複合肥,每次的施肥量約為375千克/公頃;每個月施1次有機肥,每次施用量約為150千克/公頃。
修剪防寒:上袋1個月後,對苗木進行整形修剪,去除弱枝、斷枝等,使枝條分布均勻。
病蟲防治
病害
主要病害有灰斑病和赤枯病。發生灰斑病時,交替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30%氟菌唑500-700倍液。發生赤枯病時,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
蟲害
主要價值
球形苗經修剪整形後,形成主枝分布均勻,外形呈球狀,供觀賞。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評估級別為極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