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經》,小乘佛教經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乘經
- 性質:小乘佛教經藏
《小乘經》,小乘佛教經藏。
小乘九部 [出大智度論] 部即部類。謂佛所說經。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別也。小乘諸經。於十二部中無方廣授記無問自說之三部。故云九部。法華經雲。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是也。別論雖爾。若通而言之。...
《乾隆大藏經點校本·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純一法師,韓欣 內容簡介 《乾隆大藏經點校本》為《新修漢文中華大藏經》的階段性成果。我們以《乾隆大藏經》為底本,校以《房山石經》、《資福藏》、《...
全藏總計六百三十六函(函號為"天"至"石"),收經一千六百十部(據《南藏》目錄,一說實際有一千六百十四部)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其結構為:(一)大乘經,二百四函(函號為"天"至"賢")五百三十三部。(二)小乘經,四十六函(...
(八)佛藏,乃說諸佛所說法、神通變現,以化度眾生之大乘經。[菩薩處胎經卷七出經品]二,大小乘經、律、論、咒總稱 小乘聲聞四藏:(一)經藏,即四阿含經;(二) 律藏,即四分(比丘法、比丘尼法、受戒法、滅諍法)、十...
並說明以般若部為五大部之首的理由(大正55‧582b)︰「般若經,建初者謂諸佛之母也;舊錄之中編比無次。今此錄中,大小乘經皆以部類編為次第。」另外,將《法華》、《金光明》、《維摩》、《楞伽》、《觀無量壽》、《大日...
南北朝時代,為經錄組織漸備時期:南朝劉宋有不詳作者的《眾經別錄》二卷,為分類體裁,上卷載 一、大乘經錄,二、三乘通教錄,三、三乘中大乘錄,下卷載 四、小乘經錄,五、(篇目本闕),六、大小乘不判錄,七、疑經錄、八...
[菩薩地持經卷八、有部目得迦卷六、大智度論卷三十二、大毗婆沙論卷九、俱舍論光記卷一]或:(名數)一切之小乘經,以三法印印之,證其為佛說,大乘經以一實相印印之,證其為大乘之了義教。一、諸行無常印,行有遷流之...
其中,有些函內收有兩類性質不同的經典),收經一千六百十五部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始《大般若經》,終《大明三藏法數》。其結構為:(一)大乘經,二百六函(函號為"天"至"念")五百三十七部。(二)小乘經,四十五函(函號為"...
支曜,東漢譯經僧,西域人,博達典籍,妙解幽微。 支曜,於漢靈帝中平二年(185)抵洛陽,先後譯出《成具光明定意經》等大小乘經十部十一卷,其中七部地靈帝中平二年(185)問世。現存成具光明定意經、阿那律八念經、馬有三相...
此時佛經已廣泛流傳,佛教經典到劉宋時已經很多,據《眾經別錄》言⑿,這時已譯出的佛教典籍有 1890部,總 2596 卷,大小乘經、律、論皆有。且佛教經典亦有十二部之分,即 :第一經,第二重頌,第三諷頌 ;第四因緣,第五本事...
所錄典籍分為經、律、論、西土聖賢撰集、此土撰述等五類。經分大小乘經及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之餘。大乘經又分般若部、寶積部、大集部、華嚴部、涅盤部及五大部外重譯經、單譯經;小乘經又分阿含部、單...
途遇禪宗六祖(達摩、慧可、僧燦、道信、弘忍、惠能)往西天聽如來佛祖講經,即詢問六祖“如來所講何經”,六祖向九子聖母一一介紹如來說法所講的五部經文:《華嚴經》、《阿含小乘經》、《諸大乘經》、《諸部般若》、《法華大涅槃經...
佛說起佛經是佛教中一部經書的內容。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佛在祇園,為比丘說七佛氏族名字,及大弟子等。又廣說毗婆尸佛降生瑞應,長阿含初大本緣經前分同本。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第0855部 佛說七佛經一卷-佛說七佛經 宋朝散...
毗陵刻經處 毗陵刻經處,中國近代編校、刻印、流通佛典的佛教文化機構。沿革 清末冶開創建於江蘇常州天寧寺,故也稱“天寧寺刻經處”。數十年中,刻大小乘經論七百七十四部、二千四百六十九卷。後版片集中到南京金陵刻經處。
途遇禪宗六祖(達摩、慧可、僧燦、道信、弘忍、惠能)往西天聽如來佛祖講經,即詢問六祖“如來所講何經”,六祖向九子聖母一一介紹如來說法所講的五部經文:《華嚴經》、《阿含小乘經》、《諸大乘經》、《諸部般若》、《法華大涅盤經...
從北齊至宋元時期,究竟刻有多少石經已無法統計。清代金石學者葉昌熾就他所掌握的拓片舉出41種,從北齊起,經隋唐五代至宋、遼、金、元,歷時800年,大小乘經皆有。而且認為,這些石經當時所刻必皆全帙,沉埋而未出者,蓋不知凡幾...
《清文翻譯全藏經》共分五大部類,五大部諸經選收般若、寶積、大集、華嚴、涅槃各部,五部外諸單譯經包括:密部經、儀軌、法陀羅尼等,小乘經及集傳等,小乘律。大乘律、大乘論及小乘論全部未收錄。乾隆帝在經序中說,譯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