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導”林兆華全面回憶戲劇人生的口述大作,家族記憶、早期經歷、青少年事情懵懂的情愫,一一涉及。重頭仍舊放在了戲劇上,分“做戲”“看戲”兩部分。“做戲”以“我與高行健”“我與過士行”“我和名劇”“農村戲”“人藝,人藝”等版塊,其近四十年的戲劇生涯的重要作品無一遺漏,以一戲一談的方式,回到歷史現場,縱論心得體會、收穫遺憾;“看戲”分“我看的戲”“寫的記的畫的”“看我的戲”“一個劇本”四個版塊,作為觀眾的林兆華看到的國內國外大小戲劇,長短優劣如何,都有“看戲筆記”為證;作為導演的林兆華在眾多合作夥伴、前輩同行、名家晚輩眼中,其性情、其成就、其思想,其在中國當代戲劇乃至藝術上的影響,也以二十餘篇文章論及。
《絕對信號》 《車站》 《野人》 《鳥人》 《棋人》 《廁所》 《哈姆雷特》 《大將軍寇流蘭》 《建築大師》 《三姊妹·等待戈多》 《櫻桃園》 《伊凡諾夫》 《二次大戰中的帥克》 《羅慕路斯大帝》 《浮士德》 《盲人》 《紅白喜事》 《狗兒爺涅槃》 《田野田野》 《白鹿原》 《北京人》 《茶館》……一戲一格,一談一戲,舞台之光照亮現實。
曹禺、吳祖光、于是之、高行健、濮存昕、裴艷玲、牟森、孟京輝、林連昆、過士行、陳忠實、陳丹青、童道明、郭文景、李六乙、解璽璋、林克歡、李靜、梁冠華、何冰、徐帆、宋丹丹、蔣雯麗、易立明、譚盾 小陶虹……聽林兆華談及他們,看他們評論林兆華。
七十餘年得失甘苦,三十多載戲裡戲外,盡在《導演小人書》(全本)。
圖書目錄
自 序···4
關於“我”···7
我與高行健···53
1982 年《絕對信號》···54
1983 年《車站》···108
1985 年《野人》···126
我與高行健···160
我與過士行···177
我與過士行···178
1993 年《鳥人》···188
1995 年《棋人》···198
2004 年《廁所》···210
我和名劇···225
1990 年《哈姆雷特》···226
2007 年《大將軍寇流蘭》···260
2006 年《建築大師》···276
1998 年《三姊妹·等待戈多》···296
2004 年《櫻桃園》 ···316
2011 年《伊凡諾夫》···342
1986 年《二次大戰中的帥克》···353
1992 年《羅慕路斯大帝》···358
1994 年《浮士德》 ···366
2008 年《盲人》···380
農村戲···393
1984 年《紅白喜事》···394
1986 年《狗兒爺涅槃》···418
1990 年《田野田野》···427
2006 年《白鹿原》 ···432
人藝,人藝···453
1989 年《北京人》···456
1999 年《茶館》···464
其他幾部我喜歡的戲···493
戲曲 歌劇···523
附錄:林兆華戲劇年表···573
看戲·目錄
我看的戲···45
01 國外看戲···46
02 看戲筆記···52
03 關於創作與導演···60
04 完善“中國學派”要有緊迫感···96
05 自己的戲劇···101
06 從“處女作展”到“新三言二拍”···120
07 戲劇教育···122
08 林兆華戲劇邀請展···127
08 有關戲劇的隻言片語···136
寫的、記的、畫的···145
看我的戲···167
01 時代的驕子···168
02 墾荒人···169
03 好 友···171
04 戲劇藝術革新家林兆華···172
05 林兆華的導演藝術···176
06 林兆華導演方法之我見···182
07 林兆華對我的影響 ···188
08 陪一個人上原···190
09 歷史的叫喊···195
10 濮存昕談林兆華···198
11 略論林兆華···206
12 歷史舞台表演···212
13《哈姆雷特》(1990)···216
14 相信音樂···220
15 悲劇時代:惴惴不安的戲劇靈魂···223
16 大導與編劇···227
17 自由的美學,或對一種絕對的開放···229
18 自由戲劇及其自由王國···247
19 一個人的舞台···253
20 我看大導林兆華和他的戲···257
21 林兆華和他最最遙遠的路程···260
21“怎么說”·“說什麼”·“說是什麼”···269
一個劇本···327
《三姐妹·等待戈多》···328
作者簡介
林兆華,世界殿堂級導演,中國戲劇實驗活火。以其探索精神與創新追求,被戲劇界與文化界尊稱為“大導”。迄今導演七十餘部作品,八十年代與高行健合作的《絕對信號》《車站》《野人》三部曲、九十年代與過士行合作的《鳥人》《棋人》《魚人》三部曲及《廁所》等作品,前後三十年導演的《哈姆雷特》《大將軍寇流蘭》《櫻桃園》《三姊妹·等待戈多》等二十餘部名劇、《紅白喜事》《狗兒爺涅槃》《白鹿原》等“農村三部曲”,都成為了富有林兆華特色與標籤的戲劇傑作,當時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與關注,今日仍舊在戲劇創作與藝術思想上給人以強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