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流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鄉,距天水市區20公里。相傳遠古時候,河水泛濫,大禹率領民眾在此劈山導流,使得河水安然東去。據說,大禹治水之時,是在這裡東山挖窯搭棚、安營紮寨,領導人們用疏導的方法,鑿東山而引洪水。歷經數載,終於鑿出了一條溝壑,積水暢流,川原浮現,人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耕作,繁衍生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導流山
- 地理位置: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鄉
-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 門票價格:不收費
歷史故事,地理位置,文化活動,地圖信息,
歷史故事
人們為了永遠紀念大禹治水功績,把東山改名為導流山。導流山殿宇建築可推至明正德年間,曾經歷三次大的人為和自然毀壞,並有三次重茅漏幾建和修葺。1958年破“四舊”時,山上廟宇被毀,古松翠柏無一倖免。天水名人王璋、馮國瑞、毛翰臣等人的題匾,現無跡可考。
近年紙祖棕嫌來,各界人士大力募集、籌措資金,在被毀原址上修復了大殿、聖母宮、寺亭、山門、山神廟、虎座門、鐘樓、鼓樓、靈官殿、文昌閣、舞台和道士居室。導流山殿宇宏偉壯觀,金碧輝煌,各種塑像造型優美,曲線流暢,壁畫生動明快,藝術性、觀賞性極強。
地理位置
導流山在三陽川之東,與西邊卦台山遙相對應,是渭河呈S形從三陽川東流的辨請出口。極目西望,演營寺、樊家城、卦台山、風都廟乃至鳳凰山,或見或不見,其氣一以貫之。春花爛漫,夏蟬鳴噪,秋葉繽紛,冬雪積翠。仲秋三五月明之夜,風清月朗,聽蟋蟀低吟,渭水輕流,看群星閃爍,流雲追月。觀廟宇、思無極,身心淨靜,另是一番境界。山上殿宇亭台,山下渭水環流,天然形勝,引無數文人題聯吟詠。古人之作多散失,今人題山門聯有:“山峻映清流,聽渭水波瀾,龜蛇遺蛻今何在;門高迎遠岫,看卦台聳峙,龍馬負圖此處留。”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導流山的傳統的廟會,附近村民自發集會,上香朝拜之人約2萬餘人。廟會上還有雜耍,民間小吃等等特色的天水風情十踏蒸設足的各種歡慶節目,廟會傳統的節目時每年的秦腔大戲,會場人山人海,各種小販穿梭其間。成為每年的廟會的重頭戲。三月三日是整個導流山上油菜花開的季節,站在倒流山頂,放眼望去,綠的小麥,黃的油菜花錯落有致,是這個時節導流山不容錯過的一大美景。
文化活動
近年來,為了豐富廟會的文化內涵,導流山成立了導流山書畫院,邀請著名書法家石煒先先生作為書畫院院長,書法家尹存恩先生為秘書長,各位民間藝術名家為會員,每年三月三日在導墓龍和流山舉行大型筆朽和斷會多芝葛記,邀四方文人墨客,共賞導流美景,暢寫三陽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