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行為模型

對象行為模型

對象行為模型(Object behaviour modelling)是指面向對象系統或產品的動態行為。為達到此目標,我們必須將系統的行為表示為特定事件和時間的函式。

對象行為模型指明面向對象系統如何相應外部時間或激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象行為模型
  • 外文名:Object behaviour modelling
  • 定    義:面向對象系統或產品的動態行為
  • 套用學科:計算機原理術語
概念,工作原理,用用例標識事件,狀態表示,

概念

對象行為模型(Object behaviour modelling)是指面向對象系統或產品的動態行為。為達到此目標,我們必須將系統的行為表示為特定事件和時間的函式。
對象行為模型指明面向對象系統如何相應外部時間或激勵。為了創建該模型,分析員必須完成下面幾個步驟的工作。
(1)評估所有的用例以完全地理解系統中互動的序列;
(2)標識驅動互動序列的事件,理解這些事件如何和特定的對象相關聯;
(3)為每個用例創建事件軌跡;
(4)為系統建造狀態——變遷圖;
(5)複審對象——行為模型以驗證精確性和一致性。

工作原理

用用例標識事件

用例(use case)表示了涉及參與者和系統的一些列活動。通常,當面向對象系統和參與者(注意,參與者可以是人、設備甚或外部系統)交換信息時,引發一個事件。事件是布爾量,即,事件不是已經被交換的信息,而是信息已經被交換這樣一個事實。
在面向對象分析模型的語境內,參與者會發生一個事件給系統相關部分,這個事件可被稱為申請節約;傳送的信息是參與者的基本信息及申請信息,但這不是行為模型的本質構成部分。
一旦標識完所有事件,它們即被分配給所涉及的對象。參與者(外部實體)和對象負責生成事件。

狀態表示

在面向對象系統語境內,須考慮兩種不同的狀態特徵:
(1)當系統執行其功能時每個對象的狀態;
(2)當系統執行其功能時從外部觀察到的系統的狀態。
一個對象的狀態有被動和主動兩種特徵。被動狀態僅是簡單的對象所有屬性的當前狀況,必須發生某一事件(有時稱為觸動)來促使對象從一個主動狀態過渡到另一個主動狀態。對象行為模型的組成成分僅僅對對象的主動狀態及促使對象於不同的主動狀態間轉變的事情(觸發)的簡單表示。
通常,轉變的保護條件依賴於對象的一個或多個屬性的值,換句話說,保護條件依賴於對象的被動狀態。
動作和轉發並發或作為轉變的結果而發生,並且通常涉及對象的一個或多個操作(責任)。
OOA行為表示的第二種類型考慮對整體產品或系統的狀態表示,它包含一個用以指明時間如何引起從對象到對象的轉變的簡單的事件1模型,以及一個描述每個對象的處理行為的狀態轉變圖。
一旦已經為用例標識出事件後,分析員要創建一個對事件如何導致從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流的表示,稱為事件軌跡,該表示式用例的簡化版本,它表示了引致行為從對象流向對象的關鍵對象和事件。
一旦確定完全的事件軌跡後,所有引致系統對象間的轉變的事件可以被分為輸入事件集和輸出事件集(從一個對象),這可以使用事件流圖來表示。所有流入和流出某對象的事件以序列圖的方式標註。可以用狀態變遷圖來表示和每個類的責任相關聯的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