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技術項目管理

對象技術項目管理

《對象技術項目管理》是2004年0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加)RichardT.Due。本書介紹如何在項目管理中有效地套用對象技術來提高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

基本介紹

  • 書名:對象技術項目管理 
  • 作者:(加)Richard T.Due 
  • 譯者:韓柯 
  • ISBN:9787111133117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01月  
  • 裝幀:平裝
  • 叢書:華章·軟體工程技術叢書 
編輯推薦,主要內容,作者簡介,本書主題,書籍目錄,譯者序,前言,叢書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觀點鮮明、新穎獨特的專著。作者站在較高層次上,對傳統的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系統和關注代碼的軟體工程實踐做了深刻反思,圍繞“正義足夠”和“正好及時”思路,提出了對象工程思想,強調思維方式的轉變。

主要內容

本書介紹如何在項目管理中有效地套用對象技術來提高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象工程的基本知識,規劃和組織對象技術項目,管理對象技術項目,對象工程方法論,對象工程工具等,書中還包含對象工程的實例以及在管理過程中需要的模板等以供讀者參考。本書作者將豐富的實踐經驗融於本書的論述之中,因此本書頗具實用性,適用從事項目管理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閱讀,也適合作為用對象技術進行項目管理的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Richard T.Due是homsen Due公司的總裁。他制定並講授有關對象技術項目管理、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和面向對象設計模式等課程,並為對象技術轉換的機構提供諮詢服務。他作為程式設計師、分析師、經理、顧問、教師和作家,有30多年的IT行業的經驗,並經常在像TOOLS和OOPSLA這樣的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

本書主題

傳統it項目管理方法不適用於基於對象環境的原因
對象項目管理中的關鍵成功因素
預測和監控對象技術項目特有的“經驗法則”
制定現實的項目進度計畫
當前領先的方法論(包括統一和open方法)的發展狀況
用於管理面向對象項目的模板和技巧

書籍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對象工程:信息技術的一種
新方法 1
1.1 需要:信息技術的新方法 2
1.2 需要:業務過程再工程的新方法 3
1.3 探求新方法 3
1.3.1 對象技術:一種新的範例 4
1.3.2 基本定義 6
1.4 很多方法論,但是只用於代碼的
分析與設計 9
1.4.1 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語言 9
1.4.2 輕型方法論 12
1.5 面向對象的企業建模 14
1.5.1 企業建模的工作流方法 15
1.5.2 對象工程:將對象技術與工作
流分析合併 16
1.6 是銀彈還是機構過程 18
1.7 複習題 20
參考文獻 20
.第2章 信息技術的生產率的挑戰 23
2.1 生產率悖論 24
2.1.1 生產率悖論的真實性 24
2.1.2 如何提高生產率 25
2.1.3 信息技術作為生產力時出現的
問題 25
2.2 對象技術是否能解決問題 27
2.3 遺留系統,遺留人員 30
2.3.1 包裝器、模型與管理信息系統 30
2.3.2 管理信息系統的5個錯誤假設 32
2.4 遺留人員 32
2.5 思考題 33
參考文獻 33
第3章 規劃對象技術生產率 35
3.1 哪個方面出了問題 37
3.2 不穩定的趨勢 38
3.3 組件與模式:消極的技術 39
3.4 從數據到對象和組件的遷移 40
3.4.1 組件與模式的消極作用 40
3.4.2 對消極作用的反應 41
3.4.3 未來展望 41
3.5 新方法的時代 41
3.6 複習題 45
參考文獻 45
第4章 管理對象技術項目 47
4.1 項目管理策略 48
4.2 面向過程與面向項目 50
4.3 項目管理策略 51
4.3.1 業務說明 51
4.3.2 描述 52
4.3.3 環境模型 52
4.3.4 方法論 52
4.3.5 項目資源估計與時間進度制定 53
4.3.6 質量保證 59
4.3.7 實現後的評審 60
4.3.8 風險分析與意外事件計畫 60
4.4 項目歷史手冊 63
4.5 監控項目的過程與進展 65
4.6 複習題 67
參考文獻 67
第5章 組織與指揮對象技術項目 69
5.1 向新範例的遷移 70
5.1.1 知識傳遞 72
5.1.2 動力 73
5.1.3 環境因素 74
5.2 新的功能與角色 75
5.2.1 模式和框架設計人員 75
5.2.2 類開發人員 76
5.2.3 業務分析人員 76
5.2.4 企業建模人員 76
5.3 評估與計酬的新方法 76
5.4 三團隊組織方法 79
5.5 思考題 80
參考文獻 81
第6章 業務過程再工程 83
6.1 關鍵標準 87
6.1.1 知識管理 87
6.1.2 時間 88
6.1.3 清理 89
6.1.4 環境控制 89
6.1.5 質量 90
6.1.6 調節性庫存儲備 90
6.1.7 標識核心競爭力 91
6.1.8 融合 91
6.1.9 全球化 91
6.1.10 互操作 92
6.1.11 匯聚 92
6.1.12 樂趣 92
6.1.13 價值流分析 92
6.2 日本再工程失敗的教訓 93
6.3 啟動再工程 94
6.4 再工程的前景 95
6.5 “正好足夠”方法入門 95
6.5.1 框架 97
6.5.2 模式 97
6.5.3 需求復用 100
6.5.4 分層類庫 101
6.5.5 形式化的規格說明語言 101
6.5.6 需要新思維 102
6.6 思考題 102
參考文獻 103
第7章 對象工程方法論 105
7.1 對象工程方法 106
7.1.1 第一階段:項目管理、策劃和準備
活動就緒程度評估 106
7.1.2 第二階段:類的實現 108
7.1.3 第三階段:確認 110
7.1.4 第四階段:交付與實現 110
7.1.5 第五階段:過程評估、改進計畫
與準備活動就緒程度評估 110
7.2 最佳軟體工程實踐與對象工程 111
7.2.1 評審與審查 111
7.2.2 信息隱藏 111
7.2.3 增量開發 111
7.2.4 用戶參與 111
7.3 選擇合適的系統開發方法論 111
7.4 方法論框架 114
7.5 使用case工具開發富有活力的模型 115
7.6 複習題 116
第8章 對象工程手段 117
8.1 對象工程手段 118
8.1.1 問題或機會陳述 118
8.1.2 環境圖 119
8.1.3 用1小時頭腦風暴開發用例圖 119
8.1.4 用例模型 120
8.2 用例遷移問題 126
8.3 主要經驗教訓 128
8.4 任務腳本:用例的一種替代方法 128
8.5 戲劇腳本模型 130
8.6 類-責任-協同模型 131
8.7 根據契約進行設計 133
8.8 abbott文本分析 133
8.9 複習題 134
參考文獻 134
第9章 對象工程工具 137
9.1 用於第一輪疊代的工具 138
9.2 用於後續疊代的工具 140
9.3 對象管理系統 140
9.3.1 面向對象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解
決方案 141
9.3.2 對象技術項目所使用的資料庫
類型 142
9.4 自動化的組件組裝工廠 143
9.4.1 使用自動化的組件組裝服務 143
9.4.2 這對於我的機構意味著什麼 145
9.5 模式是基本工具 146
9.5.1 早期的信息技術模式 146
9.5.2 模式的生命周期 147
9.5.3 未來的希望 148
9.6 項目管理工具 148
9.7 思考題 149
參考文獻 149
第10章 對象工程示例 151
10.1 案例研究:處方藥品控制系統 152
10.1.1 研討會輸出示例 153
10.1.2 第一次研討會:問題陳述 154
10.1.3 第二次研討會:環境圖 154
10.1.4 第三次研討會:用例圖 155
10.1.5 第四次研討會:編寫用例 156
10.1.6 第五次研討會:abbott文本分析 157
10.1.7 第六次研討會:類-責任-協同
手段 158
10.1.8 第七次研討會:類圖 159
10.1.9 第八次研討會:對象互動圖模型 160
10.1.10 第九次研討會:狀態轉換圖 160
10.1.11 第十次研討會:類描述 160
10.1.12 第十一次研討會:非功能性
需求 161
10.1.13 第十二次研討會:用戶界面 161
10.1.14 第十三次研討會:設計類-責
任-協同 162
10.1.15 第十四次研討會:設計對象交
互圖 164
10.1.16 第十五次研討會:設計類圖 164
10.1.17 第十六次研討會:設計類規格
說明 165
10.2 誤用的示例 165
10.3 複習題 167
第11章 入門:實現指南 169
11.1 啟動對象技術項目 170
11.2 對象技術轉型過程 172
11.2.1 策劃與項目開始前的階段 172
11.2.2 變更現有文化 172
11.2.3 向客戶推銷面向對象軟體工程 173
11.2.4 組織軟體開發團隊 173
11.2.5 面向對象技術插入階段 173
11.2.6 人員招募與組織 173
11.2.7 項目管理階段 174
11.3 其他方法 174
11.4 其他的實現方法 175
11.4.1 基於組件開發的啟發式方法 175
11.4.2 意外收益 176
11.5 向對象技術轉型時遇到的問題 176
11.6 複習題 178
參考文獻 179
第12章 未來的發展 181
12.1 未來趨勢:近期 183
12.1.1 osql、sql3和面向對象
cobol 184
12.1.2 對象-關係混合資料庫 184
12.1.3 指數增長曲線 185
12.1.4 一點忠告 187
12.2 未來趨勢:中期 187
12.3 未來趨勢:遠期 191
12.3.1 面向代理的程式設計 192
12.3.2 蜂群法 192
12.4 小結 193
12.5 複習題 193
參考文獻 194

譯者序

本書是一本觀點鮮明、新穎獨特的專著。作者站在較高層次上,對傳統的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系統和關注代碼的軟體工程實踐做了深刻反思,圍繞“正好足夠”和“正好及時”思路,提出了對象工程思想,強調思維方式的轉變。
作者關注信息技術套用的一些長期需求,認為機構真正需要的是管理信息,而並不只是數據處理。管理信息是臨時定製、主觀、非正式、“模糊”和面向未來的。在面對這些長期挑戰時,對象技術並不能自然而然地獲得成功,最大的阻礙因素仍然是個人和機構對變更的消極態度。
作者根據自己為多國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諮詢的經驗,論述了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策劃、估計、人員招募、組織、實現、動態監管等,提出了新穎的觀點,相信會對關心信息技術發展和運用的經理、開發人員、用戶大有裨益,對於將來有志成為信息系統經理、開發人員和用戶的在校學生,也會有所幫助。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力求忠實原文。書中關於莎士比亞作品的翻譯,參考了朱生豪等人的譯本。參加本書翻譯、審校工作的還有:黃慧菊、屈健、劉芙蓉、王威、李津津、原小玲、韓文臣等。由於譯者的知識水平和實際工作經驗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譯 者

前言

面向對象:回到基礎
在過去的一年半中,我一直培訓和指導來自軍隊、主要國防工程承包商、醫療保險公司、州政府、電力和電話設備公司以及世界級研究機構的經理、用戶和開發人員。每當發現來自這些機構的人們仍然在努力理解面向對象的基本知識時,我都會很驚訝。這些來自“頂尖”機構的人看起來還並不清楚像“對象是什麼”、“用例是什麼”和“怎樣管理面向對象項目”這樣的問題。我原以為這些機構中的每個人都已經在10或12年前學習過面向對象的基本知識。
我有意識地詢問過我的幾個顧問同事,他們都說最近有類似經歷。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普遍問題:主要機構中的大部分人還沒有理解和運用對象技術。很多經理、用戶和開發人員在過去的5~10年中,對Y2K、客戶-伺服器、關係資料庫和數據倉庫等項目過於關注,以至於忽略了面向對象領域。而且,大部分承包商和主要諮詢公司中的顧問也不理解對象技術。很多機構都運用,甚至開發了面向對象的方法和工具,其中部分工具已經被機構中的一部分員工成功地套用在對象技術項目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機構中的每個人都理解對象技術。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大型的跨國機構中,機構中歐洲分公司的員工看起來比北美同行對對象技術有更好的理解。
機構現在已經把對象技術看作是解決生產率問題的有效方法,或是電子商務項目的必要組件。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機構所做的只不過是採用C++或Java替代傳統程式設計語言。面向對象中95%的成分是思考方式,只有5%的成分是技術。但是,這些機構還很少或沒有接受培訓以改變開發系統時的思考方式。他們只是採用了面向對象系統開發方法,例如RUP或OPEN,但還堅持使用其傳統瀑布型開發方法,即面向過程系統的開發生命周期。這類不改變開發方法的例子包括:
關注程式設計套用,而不關注構建能夠用於搭建很多應用程式的可復用的領域模型。
開發數以百計的所謂用例替代傳統的需求採集,而不是運用疊代過程,先開發和實現3~5個能夠用來快速檢驗所提出的體系結構、系統開發和項目管理方法的用例。
將用例轉換為代碼模組,而不是將用例作為候選類的來源,並作為面向對象系統開發方法的輸入。
主要的對象技術項目在進度計畫、預算和生產率上會遇到麻煩。他們不是在3~6個月的時間內,利用小型聯合開發小組快速疊代開發,而是調集100個甚至更多開發人員花9個月的時間,只是將用戶需求整理成文檔。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摒棄了傳統的、在很多情況下口碑並不好的開發方法中的程式設計語言,這只能重蹈主要項目失敗的覆轍。
現在,很多機構認識到曾經一度過熱的信息技術經濟近幾年不斷縮水,大批職員跳槽,造成企業知識庫規模下降。在很多情況下,用戶並不真正理解要使用或要增強的系統。目前的信息技術開發人員和維護人員發現自己甚至都不能理解遺留代碼,更不要說維護或增強這些遺留代碼了。人們正在把對象技術用作捕捉用例、UML模型和類的共同知識的一種“銀彈”。對象技術可以用作一種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但是僅僅改變程式設計語言並不會自動產生這種效果。相反,創建出的還是難以理解、不可維護的老式代碼,在很多情況下只
是偶然地創建了面向對象代碼。
實踐證明,有關對象技術的大多數專著對於一般的開發人員來說還是難以理解的。但是,還沒有開發出一種“傻瓜對象技術”。對象技術要求接受過培訓、教育的人能夠進行較高層次的抽象。分配去完成新對象技術項目的傳統程式設計師和代碼編寫人員中,只有20%的人能夠成功地遷移到新手段、方法和技術上。即使這部分少數的人,要掌握對象技術也需要6~12個月,而整個機構則需要3~4年才能掌握對象技術。我們肯定需要對象技術,但是這並不是一種現成的、無須付出代價的解決方案。
機構必須理解,對象技術的核心原則是復用。應該組裝領域模型,這些模型藉助已得到實踐驗證的設計模式而生成,能夠在項目內部、跨不同項目、最終在整個行業甚至經濟體中得到復用。新代碼的持續開發肯定會導致項目的不斷失敗。
機構必須理解,對象技術不一定適合所有項目。使用Java語言構建批處理記賬套用系統,是對象技術的一種完全錯誤的套用。對於批處理記賬套用系統還有其他已得到實踐驗證的技術可以使用。但是,使用對象技術組裝按需記賬或流水記賬系統是一種非常有意思且可行的方法。同樣,所需要的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並不只是新的程式設計語言。
令人欣慰的是,經理和用戶對用例技術很感興趣。這是因為,只要運用恰當,用例還可以作為培訓手冊、測試驗收標準、幫助螢幕、訪問問卷調查、開發人員的候選類來源和用戶界面(UI)小組工作計畫等的基礎。但是,用例手段最重要的優點是,能夠支持用戶和管理人員100%地參與到系統開發過程中。
我認為,如果要成功地運用面向對象和基於組件的方法,就需要長達數年的基本培訓、教育和指導。這種培訓、教育和指導也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套用到今天的開發人員、用戶和管理人員身上。但是,同樣重要的是需要重新思考,並重新規劃用於培養未來開發人員、用戶和管理人員的大學、學院和技術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
本書是專為那些尋求策劃、控制、組織、指導和協調其信息技術投資的新的高效方法的經理、公司計畫人員、高級業務系統分析人員和信息建模人員而編寫的。最為關注本書的應該是對象技術系統開發項目的經理。但是,有效運用本書描述的概念,應該會使開發小組的所有成員,包括項目投資方和用戶受益,從而更好地理解對象技術方法。本書中的表單、模型和模板可以用作實際信息系統項目的實用實現指南,可以用來增強當前具有有效管理策略和手段的任何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方法論。本書還可以用作大學的教材和培訓課程的教材,特別適合在案例研究課程和討論會上補充實用實現經驗。本書還可以作為新對象技術信息系統的公司經理、項目經理、開發人員和用戶的強化培訓教材。
使用本書的最佳方式是,首先閱讀每一章的執行小結部分。這些部分歸納和列出每一章的關鍵學習點,然後直接閱讀討論自己最感興趣或所遇到的問題的章節。
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際問題
在過去的15年裡,我曾經為來自25個國家的數以千計的經理、用戶、供應商、分析員和程式設計師做過諮詢、授課、指導和演講。我多次發現,雖然很多人對於了解數據處理的新技術、手段或工具很感興趣,但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是:
1)對自己機構的實際信息系統缺乏必要的理解。
2)缺乏開發和維護這些系統所必需的基本管理技能和實踐。
. 在大多數機構中,在信息技術中的投資都沒有得到有效管理。例如,Howard Rubin估計,只有20%的機構知道本公司有多少個電腦程式。Capers Jones估計,不足5%的機構以恰當的方式對其信息技術投資的生產率進行度量。至少有1/3的機構還沒有採用正式的系統
開發方法,有2/3的機構從來都沒有採用過結構化的方法去分析、設計或編程其信息系統。難怪麻省理工學院的Ernst R. Berndt博士和Tufts大學的Catherine J. Morrison博士發現,美國製造業從1968年到1986年在計算機化方面的投資,每1美元的投入只有不足0.80美元的回報。
對象工程
我認為,在採用某種全新方法管理信息技術資源方面,我們已經遲了一步。我發現大多數機構仍然試圖獲取、存儲、傳播和提供更多的數據。這種策劃、控制、組織、引導和協調信息技術投資新方法的理念來源於教學、諮詢、參與標準開發委員會、在國際會議上演講和主持電子公告板和電子郵件討論等方面的經驗。我把這一套思想叫作“對象工程”。
對象工程是對象技術範例和企業建模、信息工程以及工作流分析方法的結合。對象工程的目標,就是組裝和實現實際成為機構信息系統的動態模擬模型。這些現實世界的模擬模型可以令你深入理解機構及其信息資源。對象工程提供的是一種方法,使人們能夠使用這些新的理解,提高機構的規劃和控制的生產率,增強管理信息和數據處理系統的溝通功能並提高效率、經濟性、有效性。對象工程是一種途徑,人們可以通過這個途徑進行機構業務過程的再工程。
從本書可以學到什麼
有效地指導和管理對象技術項目必須具備的知識。
對象工程是什麼。
怎么知道自己的機構已經能夠採用對象技術。
如何管理對象技術項目。
怎樣構建對象工程並改進企業建模、信息工程和工作流分析。
如何使用對象工程實現業務過程再工程項目。
如何開發機構的動態模型。
如何識別和使用系統模式和模式語言生成並組裝模型。
如何提高信息工程和戰略規劃投資的回報。
對象技術的前景如何。
實現的實用方法
本書最後給出一個實用管理決策的實現計畫,以滿足在你自己的機構中實現對象工程的需要。讀者需要確定自己的機構是否有足夠的技術、經費和文化能夠做出決策並支持這些決策,必須確定自己對這種信息技術新方法的反應。我們的挑戰是提高過去30年中在信息技術方面的1萬億美元投資的生產率。
我的動力與目標
撰寫本書的靈感來自另兩位作家Frederick Brooks和David Taylor。Frederick Brooks的《人月神話》(The Mythical Man-Month)是信息技術領域的一本真正的經典著作。雖然成書於20年前,但是直到今天,這本書仍然在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科學課程中使用。這本書之所以具有這種獨一無二的生命力,是因為Brooks能夠簡明地論述獨立於技術的基本項目和變更管理問題。David Taylor的《面向對象技術:管理者指南》(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A Manager誷 Guide)是目前對象技術領域銷售量最大的一本書。該書
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Taylor能夠以管理人員很容易理解的方式,簡明地描述面向對象的理念和觀點。
我撰寫本書的目標,是向必須理解、參與和管理對象技術項目的人員提供簡明參考。要想成功地引入和管理新技術,就要了解項目所涉及人員的希望、擔憂和動力。我們用來實現對象技術的工具、手段、表示法和方法,都取決於我們對人們理解和接受新方法的能力和態度的認識。
戲劇腳本方法
本書每一章的開頭都會引用威廉·莎士比亞話劇中的一段話。請讀一下這些有400年歷史的話劇台詞和詩歌,從中仍然能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選擇莎士比亞的作品,是為了突出本書的基本主題。與劇作家試圖在舞台上捕獲人物和事件的動態和基本模型一樣,對象工程也試圖創建這種模型。就像演員可以出現在不同場景中,或像不同演員可以在不同時間扮演同一個角色一樣,構成機構及其產品和服務的對象行為,也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通過不同的視點觀察和解釋。
網際網路連線
本書還討論了技術問題。一旦我們理解了對象技術和重要項目管理問題的哲學基礎,就應該能夠選擇成功實現對象技術項目的合適方法、手段和工具。但是我編寫這部分技術材料所面臨的困難是,本書所列出和描述的工具和手段很快就要過時。對象技術是一個動態領域,只能靠動態媒體支持。對象技術領域幾乎每天都發生變化,不斷出現新方法、手段、語言、對象管理系統和CASE工具。有關對象技術的大多數專著、文章和技術方面的介紹到它們出版時已經過時,至少已經相當落後。本書設立網站的目的是:
更新本書所包含的隨時間變化的信息。
使讀者可以與作者溝通。
使讀者能夠連結到其他對象技術資源。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會根據讀者的提議增加其他新網站連結。
這個網站包含一些使讀者能夠掌握對象技術、業務過程再工程和項目管理的最新發展動態的連結。瀏覽這些網站,可獲取對方法論、手段、定義、產品、研討會、諮詢和培訓服務以及其他書籍的最新論述。
致謝
我要感謝幫助我形成本書創作思路並整理材料的很多學生。我還要感謝很多付出大量寶貴時間與我一起討論的對象技術方法論的學者和顧問。我要特別感謝ANSI任命的“X3資料庫系統研究小組”和“X3H7對象信息管理系統標準委員會”的所有同事所提供的很多獨到
見解。
Richard T. Du

叢書信息

華章·軟體工程技術叢書 (共120冊), 這套叢書還有 《軟體架構師職業導讀》,《UML和統一過程實用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面向使用的軟體設計》,《The Object Primer中文版》,《軟體再工程》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