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間苗,除草,施肥,收穫,病害防治,主要價值,食用,藥用,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莖直立,具多數分枝,分枝對生,節間長,有縱溝槽。葉紙質或堅紙質,對生,有時兼有三葉輪生,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6 (-8)厘米,寬1-4(-5)毫米,先端漸尖,尖頭微鈍,邊緣全緣,脈3條或僅中脈明顯;基部無柄,具略擴大的短鞘。
花序生於莖中部以上葉腋;花序梗長2-8厘米。穗狀花序卵球形至橢圓球形,長0.7-2厘米,緊密,不間斷;苞片卵形,先端具葉質長突尖,基部苞片較大,長0.5-2厘米,向上漸小,長3-4毫米。萼片具寬脈,龍骨突狹,不達頂端,背面有短腺毛及柔毛,邊緣有緣毛,前對萼片倒卵形,長3-4毫米,兩側片不對稱,後對萼片狹橢圓形,長2.7-3.5毫米。花冠淡褐白色,無毛,冠筒略長於萼片,具橫皺,裂片狹卵形,長1.5-2毫米,於花後反折。雄蕊著生於冠筒內面近頂端,與花柱外伸,花葯橢圓形,淡黃色,長1.8-2.2毫米,先端具三角形小突尖。胚珠2。
蒴果橢圓形,長3.2-3.5毫米,於基部上方周裂。種子2,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2.5-2.8毫米,深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澤,腹面深陷成船形,邊緣內卷;子葉左右向排列。
產地生境
中國遼寧、河北、江蘇、浙江、廣西、四川、新疆、西藏有栽培或逸生。生於砂地、草甸、路旁,海拔100-3500米。原產歐洲、北非、亞洲西南部,東達伊朗、高加索、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及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有栽培或歸化。
生長習性
車前草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溫暖、潮濕、向陽、沙質沃土上能生長良好,20-24℃範圍內莖葉能正常生長,氣溫超過32℃則會出現生長緩慢,逐漸枯萎直至整株死亡,土壤以微酸性的沙質沖積壤土較好。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6-10月陸續採收成熟種子。春季直播,3-4月進行,開1.3米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27厘米挖淺穴,每1公頃用種子4.5千克。按行株距各約27厘米開穴,每穴栽苗2-3株,每1公頃苗床,可移栽10公頃左右。
栽培技術
間苗
苗高3-5厘米時進行間苗,條播按株距10-15厘米留苗,車前草喜肥,施肥後葉片多生長,旺盛且抗性增強,穗多穗長,產量高。
除草
車前草出苗後生長緩慢,易被雜草抑制,幼苗期應及時除草,除草結合鬆土進行,一般1年進行3-4次鬆土除草。
施肥
第1次施肥在5月份,每公頃施清淡人畜糞水22500千克,以增強其長勢;第2次於7月上旬進行,此時車前草進入幼穗分化階段,部分幼穗從葉腋抽出,要控氮補磷、鉀、硼肥與激素等,為開花結籽創造條件。
車前草抽穗期必須及早疏通排水溝,防止積水爛根。封壟後切勿中耕鬆土,否則傷根及土壤漬水造成爛根。
收穫
車前草果穗下部果實外殼初呈淡褐色、中部果實外殼初呈黃色、上部果實已收花時,即可收穫。車前草抽穗期較長,先抽穗的早成熟,所以要分批採收,每隔3-5天割穗1次,半個月內將穗割完。宜在早上或陰天收穫,以防裂果落粒。用刀將成熟的果穗剪下,在曬場曬穗裂果、脫果。曬乾後搓出種子,簸淨雜質。種子曬乾後在乾燥處貯藏。
車前草幼苗長至6-7片葉13-17厘米高時可採收作為菜用。車前草在旺長後期和戮穗期之前,穗已經抽出與葉片等長且末開花,此時藥效最高,可進行全草收割。把全草連根拔起,洗淨泥沙和污物曬2-3天,待根頸部乾燥後收回室內自然回軟2-3天,可成商品出售。
病害防治
防治方法:控制車前草白粉病、穗枯病、褐斑病、白絹病等擴展蔓延,並用50%多菌靈150克對水30-40千克噴灑花穗,每隔4-5天1次,連噴3-5次防止病菌侵染穗部。
主要價值
食用
幼苗可食。4-5月間采幼嫩苗,沸水輕煮後,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或和面蒸食。
藥用
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
植物文化
相傳漢代名將馬武,一次帶領軍隊去征服武陵的羌人,由於地形生疏打了敗仗,被圍困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時值盛夏,又遇天旱無雨,軍士和戰馬都因缺水而得了“尿血症”,當地又沒有清熱利水的藥物,戰士們個個焦急萬分。一個名叫張勇的馬夫偶然發現有三匹患尿血的馬不治而愈,感到奇怪,尋根追源,只見地面上一片象牛耳形的野草被馬吃光。為證實其效果,他又親自試服,亦效。於是報告馬武。馬將軍大喜,問此草生何處?張勇用手遠指說:“就在大車前面。”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個車前草。”當即命令全軍吃此草,服後果然治癒了尿血症。車前草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