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不穩定性(convective instability)是2019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流不穩定性
- 外文名:convective instability
- 所屬學科:物理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 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對流不穩定性(convective instability)是2019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
對流不穩定性 對流不穩定性(convective instability)是2019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 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物理學名詞》第三版。
束流對流不穩定性是指流體運動的多樣性和不穩定性。流體運動的多樣性和不穩定性長期以來都是重要的課題。下面這些圖片都出自1998、1999和2000年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力學分會舉辦的年度流體運動圖片展,有的是實驗結果,也有計算機模擬圖象,...
位勢不穩定是一種潛在不穩定,它的實現需要整層大氣的抬升運動,即需要天氣系統或大地形的作用,造成的對流性天氣往往比較強烈,範圍也大。判據 下圖為大氣整層抬升過程的示意圖,a為對流性不穩定,b為對流性穩定。虛線直線表示乾絕熱線...
《多層流體Rayleigh-Marangoni-Bénard對流不穩定性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由劉秋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 本項目將採取理論分析、數值計算模擬與地基實驗觀測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研究兩層流體Rayleigh-...
《射流的不穩定性研究》是依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明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研究了絕對/對流不穩定性的理論框架並討論了局部穩定性和整體穩定性之間的相互關係。在此基礎上,用數值分析和實驗兩種手段研究了二維射流...
本項目以電霧化和電紡絲為研究背景,以牛頓流體和粘彈性流體帶電射流為研究對象,採用理論推導、數值模擬和實驗觀測相結合的方法,分別研究牛頓流體和粘彈性流體在徑向電場作用下的局部絕對與對流不穩定性、線性整體穩定性、軸對稱模式的...
(1) 前人研究指出對流不穩定性的出現只能由孔隙介質的非均質性(如迂曲度、孔隙度和滲透率的變化)引起。但是,由於模型設定中空間和時間離散以及收斂標準的影響,數值模擬中“對流混合”現象的形成(開始時間) 和發展(超臨界CO₂在...
在這方面,很早就把雷利的對流不穩定理論套用於雲的是布侖特(1925)大氣亂流和邊界層理論其起源主要歸功於埃克曼(1925)、泰勒(1915)和施密特(1925)的開創性工作,其後有許多進一步的成果(如里查森和羅斯貝的貢獻)。邊界層的...
太陽中心部分的核聚變所釋放的輻射能,經過漫長的熱擴散過程傳至太陽的外層氣體而被吸收,產生對流不穩定性,稱為對流區。最後大部分能量作為熱能傳到光球層而向外輻射,能量主要在可見光波段內,這部分能量比較穩定。太陽有複雜的磁場結構...
第七章 流動穩定性 第一節 研究穩定性的方法 第二節 開爾文一亥姆霍茲穩定性問題 第三節 對流不穩定性 第四節 熱不穩定性一貝納德問題 第五節 平行流線性穩定性理論(Orr - Sommerfeld方程)第八章 黏性不可壓縮流體的湍流運動 第...
從θₑ的分布(圖9)可以看出暖區暴雨系統南北兩側氣團差異明顯,暖區暴雨系統及北側氣層大氣層結接近於中性或具有弱的對流不穩定性;系統南側熱帶氣團中對流層低層是高θₑ值區,700~500hPa為低θₑ值區,熱帶氣團內層結是不穩定...
大氣湍流的發生需具備一定的動力學和熱力學條件:其動力學條件是空氣層中具有明顯的風速切變;熱力學條件是空氣層必須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其中最有利的條件是上層空氣溫度低於下層的對流條件。大氣湍流運動是由各種尺度的旋渦連續分布疊加而...
暴雨在黃河氣旋的初生、發展階段,產生於氣旋前部暖區的盾狀雲系中;暴雨的水汽有西南和東南兩個來源,其中西南水汽通量大於東南;暴雨區上空大氣具有很強的對流不穩定性,中尺度對流雲團的發生髮展,造成了氣旋降水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強...
5.3 電場作用下的對流不穩定性 5.3.1 基本電學參數 5.3.2 低頻時的實驗觀察 5.3.3 Helfrich 解釋 5.3.4 推廣到較高頻率 5.4 分子運動 5.4.1 介電弛豫 5.4.2 核自旋——晶格弛豫 5.4.3 聲弛豫 5.4.4 平移運動...
超米粒組織的形成機制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超米粒組織與米粒組織類似形成於光球層底部的對流區大型的對流元;也有人認為超米粒組織來源於對流區的對流不穩定性。一般認為,光球層的超米粒組織往上延伸,形成了色球層寧靜區觀測到的網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