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過程說

對抗過程說(opponent process theory),①一種色覺理論。由黑林於 1870 年提出。認為視覺系統中存在三類受納器,一類為明暗受納器(黑-白),另二類為顏色受納器:即紅-綠受納器和藍-黃受納器。假設每一受納器以兩種方式活動,當受納器處於合成代謝階段時,就產生一對顏色中的一種,當它處於分解代謝階段時,則出現這對顏色中的另一種。例如,當一個藍-黃受納器受到刺激時,它或者用藍或者用黃反應,而不能用兩種方式同時反應。

據此,人們永遠不能同時看見紅-綠或藍-黃,而只能看到帶紅的藍或帶綠的黃。研究表明,在從眼睛到腦且靠近腦一端的通道上有一種對應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在起作用。這為黑林的學說提供了某種證據。②一種動機作用理論。由所羅門提出。假定一完整無損的機體的活動是基於維持動機作用的中等狀態。向任何一極的擺動將導致該系統恢復平衡的對抗過程。該理論的原則是:一極的興奮同時導致另一極的抑制。據此,若導致原先狀態的條件消除,則由於去抑制作用而會出現向平衡的另一邊的過分偏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