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省戰工會和山東軍區與侵華日軍在對崮山展開的一場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對崮山戰役
- 地點:山東省沂水縣沙溝鎮對崮峪村
- 時間:1942年11月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中國勝利
- 主要指揮官:黎玉,李竹如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戰役結果,
戰役背景
對崮山位於臨沂市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海拔500多米。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發動大規模的掃蕩和圍剿,將我軍圍困在對崮山,我軍以慘重代價最終實現了勝利突圍。
1942年秋,日軍又一次妄想在沂蒙山區剿滅我黨政軍領導機關。此前卻故意透出情報,說這次拉網合圍的重點是濱海區。當時,山東分局、一一五師、山東軍區和省戰工會等領導機關正在濱海地區組織指揮甲子山戰鬥,面對這變幻莫測的敵情,領導機關經過研究分析認為,為了迎擊敵人的“掃蕩”,我們必須化整為零,與敵人周旋,並伺機打擊敵人。為此決定,一一五師等主力部隊和山東分局留在濱海區,觀察敵情,準備迎擊敵人“掃蕩”。省戰工會等領導機關和山東軍區(山東縱隊兼)由黎玉等人率領,北上沂蒙,以應付形勢的發展變化。
戰役經過
1942年10月27日,臨沂、沂水、蒙陰等縣之敵1.2萬餘人,分12路“拉網合圍”沂水縣南牆峪一帶,經過激烈戰鬥,山東軍區一部及二軍分區武裝跳出敵人的合擊圈。但山東省戰工會、山東軍區等領導機關卻於11月1日被敵人圍困在對崮峪,形勢萬分危急。
我部剛剛占領南邊的山崮,兇惡的敵人接著占領了北崮並隨即向南崮開始猛烈的炮擊。敵人從東、西、北三面形成包圍之勢。戰鬥打響後,沂水青年團部隊、沂水縣區隊、抗大山東分校的部分人員,以及國民黨五十一軍六七七團九連等部,也來到了山上,加入了抗擊日寇的行列。史稱這一國共兩方軍隊合力殺敵的史實,是“統一戰線上火線”。
對崮山東、西、南三面皆沒樹木,是光禿禿的山岩,只有北面長滿了馬尾松、柞樹和灌木叢。敵人從上午8點,開始在機槍、大炮的掩護下,利用這片樹林為掩護,向我山頭陣地發起衝鋒。面對數倍於我的強敵,我指戰員巧妙地利用地形,遠了用機槍掃、小炮轟,近了用梭子槍、手榴彈,給敵人以慘重的殺傷,連續擊退了敵人的十幾次衝鋒。
傍晚時分,領導機關在警衛部隊的掩護下,衝下對崮山,突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而特務營則落入了敵人的包圍之中。特務營的指戰員們以死抗擊,最後只剩下14人。當鬼子們衝上崮頂時,14名勇士在嚴營長的帶領下,縱身跳下懸崖。6人犧牲,倖存的8名勇士在嚴營長的帶領下歷盡千般坎坷,終於回到了我機關駐地。
戰役結果
此次戰鬥,我軍以劣勝強,以少勝多,共斃傷敵人六七百名,粉碎了敵人妄圖在沂蒙山合圍消滅我領導機關的罪惡夢想。這次戰鬥是相當殘酷的,我山東省戰工會主任黎玉負傷,秘書長李竹如,一團團長劉毓泉、政委王銳等數百名指戰員壯烈殉國。國民黨五十一軍等部亦陣亡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