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中的技術吸納與開發中國家技術進步

對外開放中的技術吸納與開發中國家技術進步由陳小文著,劉厚俊指導,屬於世界經濟學科。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以東亞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為例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陳小文著
導師
劉厚俊指導
學科專業
世界經濟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京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對外開放 對外貿易 技術引進 開發中國家 東亞
館藏號
F112.1
館藏目錄
2009\F112.1\1

中文摘要

技術進步按照來源可以分為兩類:自主研發和來自外部的技術吸納。對於處於經濟起步階段的開發中國家而言,研發支出一直較低,因此封閉經濟系統中由開發中國家內部研發投入帶來的長期技術進步勢必不足。但在一個開放的發展中經濟體中,通過模仿、許可、FDI、商品貿易等途徑從國外獲得新技術比獨立開發更容易。對於中低收入國家來說,外部的知識和技術是生產率增長的重要來源,通過改進從高收入國家獲得的技術,中低收入國家可以更快地沿著技術階梯向上移動。 東亞新興經濟體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經歷了快速的經濟成長,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深入剖析其經濟發展過程,也是對外開放和外部技術吸納的過程。許多學者對東亞的分析表明,東亞的技術追趕過程不是傳統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創新,而是對現有來自國外的產品或工藝的逐漸改進,包括產品改進、工藝改進以及引進國外先進企業設計的新產品。由此可見,對外開放提供了發展中經濟體獲得技術的前提條件,通過在對外開放中獲得外部技術、促進本國技術進步,成為發展中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獲得快速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 從外部吸納技術具有多種途徑。技術本身具有多種形式,它不僅包括直接的藍圖、訣竅、專利等,也可以蘊藏在中間投入品或資本品中,還可以體現於人力資本中。技術的多元化特性決定了技術吸納相應地具有多種途徑。發展中經濟體的技術吸納,可以區分為商品貿易和技術引進、引進的FDI和對外直接投資等主要渠道。外部技術吸納的程度和渠道的多少取決於技術輸入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並需要相應的其他條件支撐。 商品貿易和技術引進是技術吸納的最早來源。除了包括直接的技術進口(技術許可)、資本品設備進口這兩種可以直接進行數量衡量的技術吸納活動以外,因為技術知識的外部性,通過進口獲得高質量的中間投入品、通過出口獲得需求方的技術指導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獲得技術的重要手段。特別是當跨國公司在全球布局生產鏈成為普遍現象之後,開發中國家企業進入這種由跨國公司主導的生產鏈條中,通過加工貿易獲得技術成為拉動技術升級的重要因素。 隨著跨國公司大量進入開發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東道國技術吸納。跨國公司進入後對東道國技術的影響不僅通過其主動的技術轉移、技術合作等技術戰略而產生,而且包括示範與模仿、前後向關聯、技術人員流動等方式。 另外,技術尋求型的對外直接投資也帶來了技術先進地區的技術信息.由於技術和信息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特徵,而且技術研發和創新的聚合更有利於知識的傳遞與反饋,所以,開發中國家對外投資也有利於學習和模仿國外的先進技術,從而獲得新的信息渠道。 東亞新興經濟體的產業演進和技術變遷已經證明了外部技術吸納的重要性,對其進行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對外開放是獲得技術的重要條件,這一條件因為開發中國家本身資金的不足而尤為重要。二是各經濟體通過對外開放獲得了顯著的技術進步,並且對外開放的進程和內容有差異因此技術獲取的具體路徑略有差異。三是對外開放政策和技術戰略是影響對外開放和技術吸納的重要變數。四是各經濟體的技術發展模式具有階段性,在經濟起飛時側重外部技術獲取,到了一定階段後注重自主研發和外部技術獲取的並重。東亞新興經濟體的外部技術吸納經驗給我國帶來的啟示是,在技術成長過程中除了重視自主研發外,外部技術來源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要在市場培育、政策導向、開放戰略等方面的配合中尋找技術增長的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