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

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

《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是2010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麗娟。本書介紹、梳理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在新中國外交各發展時期所起的重大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
  • 作者周麗娟
  • ISBN:9787503949296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內容簡介:筆者在中國戲曲學院工作,在和一些前輩藝術家、教師和學生們聊天時,常會聽到他們說起在國外演出時轟動的場景,源於自己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並以新中國外交作為研究方向,因此意識到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藝術在增進國外觀眾對中國人民的了解和理解方面一定會起到重要的作用,這對於溝通雙方之間的感情、推動國家關係發展、樹立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是有幫助的,因而有意識地去查找了一些資料。果然,在新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中,戲曲藝術格外引人注目。據不完全統計,從新中國成立至1991年,中國共派出各種純戲曲藝術團體179起,占同期整個出訪藝術團的19.6%,另外在一些綜合藝術團體中,也有不少戲曲節目,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戲曲藝術在世界藝術舞台上更加活躍。但在查找過去報刊中有關中國戲曲在國外演出的盛況時,常常只能看到比較簡單的介紹,有的只寫謝幕多少次或者鼓掌達多少分鐘。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中國雜技、歌舞、電影等藝術同樣深受外國觀眾喜愛。筆者感到自己有責任去收集、整理這方面的資料,特別是搶救前輩藝術家進行對外文化交流時的感受和國外的反響等一些鮮活的史料。
從2006年起我承擔了《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的科研課題,該課題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和中國戲曲學院的支持和幫助。完成這個課題的關鍵是要通過對當事人進行採訪,整理出一些對當時的背景、語境和場景及個人感受所描述的材料,以彌補文獻資料的缺失,再現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些歷史片段,研究對外文化交流的特點和規律,尤其是與新中國外交的關係。為了收集整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我先後拜訪了有關的戲曲藝術理論家、作家和表演藝術家,如王文娟、馬少波、張春華、江新蓉、張瑋先生等。雜技藝術由於沒有語言障礙,又驚險刺激,老幼鹹宜,是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藝術形式,我拜訪了著名的雜技表演藝術家金業勤和夏菊花先生。我拜訪的很多藝術家均年事已高。拜訪王文娟老師時,王老師已81歲,且正值其愛人孫道l臨老師病重住院,王老師抽出寶貴的時間和我談了兩個多小時,過後又給我郵來了資料和照片。馬少波老先生已91歲高齡,馬老和我談了三個多小時。因為當時有兩份重要檔案沒有找到,他又給我打電話約我再去談,第二次去他不但讓我看到了那兩份資料,而且又補充介紹了一些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的情況,尤其是介紹了周恩來總理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為了增加我的感性認識,馬老還拿出了當年在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穿的西裝,告訴我周總理強調在穿戴上也要展示出新中國的面貌,晚年時馬老不願意別人為他錄像,但在講到周總理的那一段,應我的請求,破例讓我錄像了。馬老因白內障看不清東西,可我第二次去時,他卻把五六《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中我需要看的地方都夾上了紙條(我了解到他是讓家裡人讀給他聽並幫他做的),他讓我讀,訂正了書中有錯誤的地方。馬老還特別談到當年許多人認為京劇文戲因為有語言障礙不適宜出國演出,他說:周總理說不要低估了外國觀眾和專家的欣賞水平。他還談到了1955年在北歐演出時,周總理叮囑他告訴藝術團成員在瑞典街上不要走得太快也不要走得太慢,走得太快會讓人當做小偷或者日本人(其時日本人在瑞典人心目中形象不好),走得太慢會妨礙別人走路。84歲高齡的張春華老師和我談了半天的時間,後來他又約我去談了半天。江新蓉老師除了給我介紹自己參加世界青年藝術節的情況外,還把獲獎的金質獎章拿出來給我看,讓我拍照。金業勤老師講了當年在國外演出期間發生的許多動人的故事,金老師約我第二次去時又給了我一些文字資料。正值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夏菊花老師在休息時間和我談了兩個多小時。另外我還拜訪了當今對外文化交流中成就突出、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藝術總監邰麗華,邰團長介紹他們的節目追求純淨性,走向人性、和諧和美好,是殘疾孩子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再現,在國外演出結束時,經常出現觀眾排著隊和藝術團的每個孩子握手告別。

作者簡介

周麗娟,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9-2002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10年考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現為清華大學在讀博士。2001-2010年擔任中國戲曲學院基礎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主任。2010年起擔任基礎部科研與研究生工作教研室主任。2006年被列入北京市教委“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承擔課題《對外文化交流與新中國外交》。迄今發表論文、出版學術著作20餘萬字。研究方向:新中國外交發展史及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史、大學生思想教育。
本課題獲得2006-2009年北京市教委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的支持。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對外文化交流在新中國外交第一個發展時期的作用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末)
一、樹立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
二、增進人民之間的了解和感情
三、發揮建交“開路先鋒”和“先行官”的作用
第二章 對外文化交流在新中國外交第二個發展時期的作用
(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一、加強了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團結和友誼
二、推動著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關係的發展
三、增強了香港同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四、在中蘇關係不正常時發揮特殊作用
第三章 對外文化交流在新中國外交第三個發展時期的作用
(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一、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
二、伴隨著中日關係走向建交
三、鞏固和發展與新建交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
第四章 對外文化交流在新中國外交第四個發展時期的作用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一、樹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的良好形象
二、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推動國家關係的發展
三、有助於為改革開放營造良好的周邊和國際環境
第五章 對外文化交流在新中國外交第五個發展時期的作用
(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
一、在特殊的情況下打開了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戶
二、有助於消除疑慮與恐懼,化解“中國威脅論”
三、構建和維護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
四、有助於推動國家關係的發展
第六章 對外文化交流增強中國的軟實力
一、增強了中國模式的吸引力
二、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吸引力
三、增強了和諧世界價值觀的吸引力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