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坐效應

心理學家發現,面對面的坐向,容易造成緊張、對立的關係;如果彼此橫向而坐或斜線而坐,讓彼此的視線斜向交錯,減弱視線的對立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尖銳的對立狀態,反之,就可能造成對立關係。這就是對坐效應。[br/]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坐效應
  • 定義:面對面的坐向,容易造成緊張
  • 原因: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壓迫感
  • 結果:具有一種直剌對方心理的攻擊性
實驗,結果,分析,套用,產生的原因,對教師的重要性,

實驗

美國有一個評論型電視節目製作人,請教一位心理學家,怎樣才能把節目辦得更叫座。據他介紹,節目中找來的評論者,都是一時之選。可惜的是,總是缺乏論辯高潮,每次都在氣勢不足中收場。由於是眾目睽睽之下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希望辦得更出色一點。心理學家聽後,給他建議:“改變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說改變一下每個論辯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橫排而坐,改成兩人相對而坐。
自從接受這個建議後,每次的節目都能掀起熱烈的論戰。不多久,這個節目就成了眾人爭看的節目。據說,爭論之熱烈,使那位心理學家都感到驚訝!這種因坐向所產生的心理效應現象,被稱之為“對坐效應”。

結果

自從接受這個建議後,每次的節目都能掀起熱烈的論點。不多久,這個節目就成了眾人爭看的節目

分析

產生坐向效應,是因為相對而坐,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壓迫感,不自由感。這是由正面直視的視覺“感受”而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視對方,由於彼此正面相對,視線強烈,具有一種直剌對方心理的攻擊性。
我們平時與人爭辯時,總是不知不沉地採取正面相對的姿勢。面對面的坐向,容易造成緊張、對立的關係。

套用

彼此橫向而坐或斜線而坐,讓彼此的視線斜向交錯,減弱視線的對立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尖銳的對立狀態,反之,就可能造成對立關係。

產生的原因

一是受到了人的視線逼視心理的影響。與人相對而坐,就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壓迫感,不自由感。這是由正面直視的視覺“感受”而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視對方,由於彼此正面相對,視線強烈,具有一種直視對方心理的攻擊性。這也難怪我們平時在與人爭辯時,總是不知不覺地採取正面相對的姿勢。這種面對面的坐向,容易造成緊張、對立的關係。也就是說,只要彼此橫向而坐或斜線而坐,讓彼此的視線斜向交錯,減弱視線的對立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尖銳的對立狀態,反之,就可以造成對立關係。上述的節目製作在就聽取了心理學家的勸告,套用了這種視線逼視心理的管理,產生了很好的坐向效應。
二是受到了人的心理省力原理的影響。並排而坐,如果要爭辯就必然要扭轉頭部,使人的頭部緊張發酸,時間一長,人的鬥志就大大驟減。人為了節省力氣,便於更好地認知對象,使爭辯更加有效,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靈活敏捷,他就會很自然地採取移動座位方向的方式,去面對面地與對方爭辯,這樣既省力,效果又好。當然,不想爭辯的話,不改變坐向就可以了。

對教師的重要性

坐向效應對學校教師來說太重要,也太迫切了。現在我們有些教師在表揚、批評、談話、談心、談判等工作中,就是因為忽視了這種現象,因此,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學校教師應好好地加以套用。
首先,學校教師要視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坐向進行批評、談心等工作。如果在與學生談話時,想要避免無謂的對立,那就要儘量避免與他們正面相對,應當側身而坐或取直角的位置或中間隔有桌子等,這樣就不易衝突起來,會在比較溫和的氣氛中進行,但不具有威懾力。如果在批評學生時,想要進行溫和式的批評,那么我們就要坐在他們身旁。反之,打算嚴厲的批評,那么我們就要與他們面對面而坐,而且中間不隔任何障礙物,這樣稍微注意一下雙方視線與坐向的方式,就能使批評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學生也就領略到了不同的心理感受。當然,如果想表揚學生時,儘可能採取與學生橫向而坐成傾斜交叉而坐,否則,表揚的效果又可能變得適得其反,有時甚至會被理解為諷制挖苦
其次,學校教師在向學校匯報工作與同級進行交流時也要注意坐向方式,否則,效果可想而知。一般來說,向上級匯報時不宜面對面而坐,要找一個側向的座位而座,或中間有一些遮擋物的座位而坐,如果都找不到,也要把座位作適當的移動,改為略為偏斜的方向,這樣既尊重學校領導,又不會逼視學校領導,又能交流溝通下去。否則,就有可能與學校領導頂撞起來,怎么會頂撞起來連自己也不知道。在與同級交流中,也要注意這一坐向方式,如果是為了順利協調關係的,就必須橫向而坐或傾斜交叉而坐,如果是為了引起對方注意的,就必須面對面而坐,否則就起不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在審判犯人時,之所以面對面中間不放任何東西,就是為了引起震懾作用,讓犯人的眼睛與千萬隻民眾的怒目相看,使之產生眼睛的無聲勝有聲的逼視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