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援藏有效性研究

對口援藏有效性研究

《對口援藏有效性研究》是王磊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2月。

該書主要以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重點從投入與產出的角度考察對口援藏的有效性,首先分析對口援藏的形成原因、演進動力及制度變遷方式,在此基礎上分析、討論並確立對口援藏有效性的衡量和評價方法,隨後對對口援藏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性評價分析,揭示現行對口援藏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最佳化現行對口援藏模式、提高對口援藏有效性的對策建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對口援藏有效性研究
  • 作者:王磊
  • 首版時間: 2016年12月
  • 字數:254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導論、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和對策研究四大部分共八章。
第一部分為導論。該部分主要闡述該書的立題依據,明晰的研究背景,提出主要的研究問題,指出研究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明確研究思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指出研究可能的創新之處,並對研究中所使用的資料來源進行說明。
第二部分為理論研究,包括第一章“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第二章“對口援藏有效性的分析框架”、第三章“對口援藏的形成及演進過程分析”共三章。此部分首先對國內外發展援助尤其是援助有效性及對口援藏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梳理與述評,同時挖掘研究中所需要借鑑使用的經濟學理論,包括發展援助理論、區域經濟干預理論、橫向財政均衡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等,為該書奠定堅實的研究理論基礎。其次,對該書中所涉及的相關概念進行闡釋與界定,釐清援助、區域發展援助、援藏、對口援藏有效性、農牧民需求等核心概念,對對口援藏的運行特徵、運行有效性評價的必要性進行一般性理論分析,同時對對口援藏的國內外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形成對對口援藏的基本認知,從而搭建起該書的理論分析框架,為核心部分的分析提供理論支撐。最後,從制度變遷的角度全面考察對口援藏20多年曆程,分析對口援藏形成及演進過程,揭示對口援藏的制度變遷特徵及內在規律,包括變遷的動力、主體、方式及路徑依賴等。
第三部分為實證研究部分,包括第四章“對口援藏有效性的衡量方法”、第五章“對口援藏有效性評價的實證分析”、第六章“對口援藏有效性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共三章。該部分為該書的核心部分,先是對如何科學衡量對口援藏有效性進行分析討論,確立衡量的標準和評價的方法。然後採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和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數方法,構建對口援藏有效性評價的實證模型,選取合理的對口援助投入與產出指標數據,得出對口援藏有效性及其變動的客觀評價。最後,根據理論分析和借鑑已有研究成果,確定影響對口援藏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構建Tobit面板數據計量模型,通過實證來檢驗各主要因素對對口援藏有效性的作用方向及影響程度,並進行分析與解釋,探究提高對口援藏有效性的主要途徑。
第四部分為對策研究部分,包括第七章“提高對口援藏有效性的對策建議”、第八章“研究結論與研究前瞻”共兩章。該部分首先綜合前文分析結果,提出提高對口援藏有效性的主要途徑,改進現有對口援藏模式的政策操作思路及主要對策建議,然後歸納總結全書的研究結論,並指出該書的研究不足及以後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第六章 對口援藏有效性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第二章 對口援藏有效性的分析框架
第七章 提高對口援藏有效性的對策建議
第三章 對口援藏的形成及演進過程分析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研究前瞻
第四章 對口援藏有效性的衡量方法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對口援藏有效性評價的實證分析
後記

創作背景

對口援助政策是中國區域發展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口援助在發展區域經濟、縮減區域差距、協調區域關係和促進社會進步上起著重要推動作用。長期以來,現有研究對於對口援藏問題研究還比較薄弱,只有少數學者關注到了對口援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影響到了援助的有效性,但也並沒有深入系統分析對口援藏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等問題,忽略了一些重要問題,如為什麼要對西藏實施對口援助;如何科學認識和評價對口援藏有效性;影響對口援藏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和大小如何;如何提高對口援藏有效性。解答這些關鍵性問題無疑對深刻認識對口援藏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對口援藏有效性研究》從經濟學意義上研究了對口援藏的有效性。

作品思想

該書通過研究,得出主要結論:第一,真正意義上的“援藏”應是內地省市、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企業、社會組織等對西藏的無私支援或援助,不包括中央對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和直接投資。其原因在於,從國家行使職能的角度來看,中央政府對於國內任何問題區域均會給予財政轉移支付,這是中央政府職能或國家職能的正常發揮,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和投資建設實際上是國家現實制度安排的體現。因此,中央對西藏實施的高強度財政轉移支付等特殊支持也不應納入“對口援藏”的範疇,對口援藏僅僅是指內地各省市、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以及中央企業等對西藏的無私支援或援助。這一活動的基本性質是,在一國內部體系中基於具有平等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主體而進行的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交流交往,這種交往與交流帶來的是民族的交融,如果從財政學中資金來源與管理的角度來看,內地省市對西藏的對口支援還具有橫向財政轉移支付的性質。
第二,理解對口援藏有效性應從三個層面入手。一是對口援藏有效性具有援助有效性的一般意義。有效的對口援藏是指對西藏區域發展援助目標的最大程度實現,而對口援藏有效性正反映了對西藏的區域發展援助目標實現程度。二是對口援藏的最終和根本目標。對口援藏有效性應從作為受援方的西藏廣大農牧民需求的視角來看,對口援藏的基本目標是經濟發展,這也是歷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立的重要目標;對口援藏的最終和根本目標是充分滿足廣大農牧民的需求,使其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具體包括提高廣大農牧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牧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等,對口援藏滿足農牧民的需求程度也正體現了對口援藏根本目標的實現程度。三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資源配置效率水平。對口援藏投入了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這些資源的配置效率水平反映了對口援藏的有效性,因而資源配置效率水平可以用於測度對口援藏有效性。基於此,該書進一步確立衡量對口援藏有效性指標的三個基本原則與依據:滿足農牧民需求程度、資源配置效率水平、增進社會福利水平。
第三,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政治地位、戰略地位、民族宗教、歷史進程、社會制度和發展基礎,以及經濟發展中要素相對價格變化導致的資本不足是中央政府對西藏實施發展援助的主要原因。對口援藏的形成及演進是一個制度變遷過程,獲取外部收益和節省交易費用是對口援藏形成及演進的動力。儘管對口援藏的形成及演進會產生制度創新成本,但同時對口援藏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制度變遷潛在收益,而且還可以節省交易成本,總體來講,制度變遷的成本小於制度變遷的潛在收益。因此,作為一種相對效率更高的制度化安排,對口援藏得以形成並不斷演進。對口援藏制度在不斷向前發展創新的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路徑依賴的影響。對口援藏的制度變遷主要是在中央政府主導下進行的,但這種制度變遷又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藏當地人民的利益訴求,因而兼具自上而下的強制性變遷和自下而上的誘致性變遷特徵。對口援藏經歷了制度初創和制度深化兩次變遷過程。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對口援藏有效性研究》
2016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8088-4

作者簡介

王磊,男,1983年10月生,安徽六安人,經濟學博士,山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農村扶貧、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