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

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

《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是張學新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2月。

該書首先簡述對分課堂的基本操作,隨後以理論分析,指出對分課堂整合講授法和討論法,系統貫徹四大學習理論和三大教學理論,通過重新定義課堂和師生關係,實現了對傳統教學的實質性變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
  • 作者:張學新
  • 首版時間:2016年12月
  • 字數:368000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十一章。第一章,對分課堂的基本內涵,主要介紹了創新時代的課堂困境、對分課堂的基本模式等內容。第二章,對分課堂的運用要領,主要介紹了對分課堂的操作方法、對分教學的常見問題等內容。第三章,對分引發的教學變革,主要介紹了教師層面的巨大變革、學生層面的巨大變革等內容。第四章,對分與其他教學方法,主要介紹了合作學習、自主課堂、案例探究等內容。第五章,對分課堂的理論基礎,主要介紹了學習與教學理論、對分課堂的教學原則等內容。第六章,對分課堂的教學目標,主要介紹了基於行為的能力目標、教學目標四層次理論等內容。第七章,對分課堂的教育理念,主要介紹了走向自我教育的學習、基於漸進自主的教育等內容。第八章,對分課堂與高等教育,指出了發揮自主課堂潛力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革。第九章,對分課堂與基礎教育,介紹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優勢。第十章,對分課堂與中國文化,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標誌及其作用。第十一章,對分課堂總結與展望,指出了對分課堂的精髓及其所蘊含的巨大創造力。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對分課堂的基本內涵
第七章 對分課堂的教育理念
第二章 對分課堂的運用要領
第八章 對分課堂與高等教育
第三章 對分引發的教學變革
第九章 對分課堂與基礎教育
第四章 對分與其他教學方法
第十章 對分課堂與中國文化
第五章 對分課堂的理論基礎
第十一章 對分課堂總結與展望
第六章 對分課堂的教學目標
附錄 “對分易”信息化教學平台簡介

創作背景

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授課內容信息量增多及教學課時不斷壓縮的影響下,其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課堂教學是高等教育開展的主陣地,高等教育改革一定程度上要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來實現。倘若高校課堂教學仍然採取以教師為主體、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必然難以確保課堂教學有較好成效。一些高校積極推行課堂教學改革,並引入了“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然而,由於缺乏學前教師引導,在信息多元化背景下,這易使學生與學習主題相偏離。在此背景下,《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通過對傳統教學課堂與討論式課堂優缺點的分析,並將兩者的優點進行融合,提出了“對分課堂”這一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對分課堂主要是指將課堂一半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開展互動式學習,同時將講授時間與討論時間錯開,讓學生在課後擁有自主安排學習的時間,實現個性化內化吸收。因此,對分課堂是一種趨向於自我教育學習及基於漸進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其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可開發學生學習潛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往往只能夠被動接受,這使得學生難以有效發揮自身主動性,課堂教學顯得毫無生氣。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將高校課堂教學劃分為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三個明確分離的過程。為完成課後作業及準備接下來一周的課堂討論,學生在課後要結合教師教授內容,採集相關資料,提出個人觀點及問題,實現對知識內容的內化吸收。這有助於開發學生自身潛力,調動起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其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可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減少了教師授課時間。在課堂上,教師僅需要向學生講授一些核心知識,而其他相對比較簡單或不適宜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則交由學生進行自學、討論,這樣可有效減少教師的備課量及學生集中聽課的時間。而且在學生分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僅需要提供相應的監督、引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學生通過採集資料、課堂討論、內化吸收,提升了自學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可促進師生交流互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交流互動不足,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缺乏主動性,在完成課後作業時敷衍了事,對學習或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興趣,課後鮮有去尋求其他同學討論或老師幫助的。而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將討論形式引進課堂教學中,為師生、生生相互交流創造了有利環境。學生在對教學知識進行內化吸收後,有針對、有準備地開展交流,並在相互交流、討論中解決問題,如果遇見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則可尋求其他小組或教師的幫助。依託這一教學模式,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還可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其四,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可提升考核的全面準確性。在傳統教學中,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講究一次考試定成績,也就是通過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學生課程學習情況。而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提高了對過程性考核的有效關注度,依託課堂討論、學習筆記、課後作業等環節,將有效學習所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分散至整個學期。學生結合平時作業的評分及反饋情況,可對未來的學習投入進行自主安排;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對學生平時投入及學習情況可做出更客觀公正的評價。這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考核的全面準確性,還可以防止學生出現考前臨時抱佛腳、考中作弊等現象,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
2016年12月
科學出版社
9787030508430

作者簡介

張學新,男,河南平頂山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學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博士,耶魯大學博士後,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東方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