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該”說不:做自由綻放的女子》是一本2022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慕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應該”說不:做自由綻放的女子
- 作者:周慕姿
-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22年2月1日
- 頁數:232 頁
- 定價:56.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2513587
- 出品方:時代光華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每個女性心裡都有一座名為“應該”的牢籠,囚禁著自己,也監督著其他女性。
.女孩:我應該端莊、溫柔,說話的聲音不能太大,動作不能太粗魯……
.妻子:我應該下班後趕回家給丈夫做飯,雖然我好累……
.兒媳:我應該初三再回娘家,因為小姑初二回來,我得幫忙……
.媽媽:我應該好好照顧孩子,即使工作已經讓我疲累到崩潰……
身為女性,對這些場景一定不陌生。
我們在一張巨大的監視網中,無法逃脫這些“應該”,只能忘記自己原來的樣子,也忘記自己想要什麼。
當關係中充滿勉強與害怕,愛就無法存在了。擺脫用“應該”監督自己、監督別人,我們的同理心和愛人的能力才有存在和發展的空間。我們真正尊重自己時,才能活出自由綻放的人生。
作者簡介
周慕姿
心理諮詢師,心曦心理咨商所創辦人之一,個案諮詢時長5000小時以上。
2017年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部落格來年度暢銷榜第二《情緒勒索》作者,“TEDXTAIPEI”主講人之一。
她致力於心理研究和寫作,對於人們與自我、與他人的關係有著異常敏銳的洞察力,希望能幫助人們了解自己困境產生的原因,以及相信自己有擺脫困境的能力。
她確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若我們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圖書目錄
自序 他們都在說“應該”,但我只想要“尊重與愛”
前言 是什麼“束縛”了女人的心?
第一章“應該”的女人
苦命女人
忍得了委屈,期待苦盡甘來
不能“生氣”
在壓迫中沒有選擇,只能認命
從被壓迫者轉為壓迫者:媳婦熬成婆
以“過來人”身份教你如何“取悅”男性與社會
第二章“應該”的傳承
聽話溫順、善解人意、壓抑表現的,才是好女
重男輕女:削弱女性的自我價值
自我犧牲理所當然
努力獲得別人的肯定
權威情結:“被肯定的需求”與“講究和諧、順從的訓練”
希望通過成功,找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價值
照顧好別人後,才可以做自己
習慣順從權威,隱藏憤怒
身體意象的追求:要性感,也要守貞
崇尚好身材、好長相
害怕自己的身體引來他人的目光
情緒技巧訓練過程
察言觀色:在意他人的感受與評價
情緒界限模糊:承擔他人情緒責任,過度在意和諧
取悅與順從:學會習慣內心的委屈
降低自我需求:害怕罪惡感與羞愧感
默默羨慕、嫉妒與比較:不相信自己是好的
嫉妒與羨慕的不同在於“獨占性”
第三章“應該”的愛情
在親密關係中追求自我認同
進入親密關係就失去自我
通過得到愛確定自己的價值
追求全心全意只為愛情
進入親密關係後難以離開
認為不被愛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要求無條件地包容
想讓對方成為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父母”
用嬰兒的方式索求愛
被迫愛上性侵者的女孩
是霸氣、情不自禁的愛,還是侵犯
長期得到的是不尊重自己意願的愛
被污名化卻難以發聲
用愛來消除羞愧感
浪子回頭金不換:女孩的自我犧牲
和這樣的男孩在一起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把自己最想要的愛與照顧給對方
通過犧牲與奉獻,感覺自己是特別的
第四章“應該”的婚姻
結婚,是讓社會接納的關鍵
婆媳問題:做兒媳婦應該知本分
不得不盡的本分
創傷代代相傳
婆媳問題是母子問題、夫妻問題的一環
等待不回家的男人
需要愛,卻不能任性
重演童年劇本
離婚等於失敗
進入婚姻的女性面對的束縛
去性化
好好照顧家中的每個人
爭取家庭地位:生男孩
第五章“應該”的媽媽
成為一個好媽媽,為孩子犧牲一切
背負好媽媽的壓力
要求孩子彌補自己
為了顧全大局,犧牲自己與孩子的感受
空虛人生的代價:孩子要為媽媽的人生負責
為了孩子承受辛苦與委屈
習慣得到孩子的支持與回應
學會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
“消失”的另一半,造就強勢的媽媽
為了保護家庭與自己變得嚴厲、挑剔
用掌控破除匱乏感與不安
糾結的母女關係
媽媽形塑女兒的自我
媽媽成為“被壓迫的典範”
女兒成為“情緒配偶”
用孝順的規矩要求女兒
和女兒成為競爭對手
第六章 “應該”的關係
複製母親的方式對待另一半
受制於他人目光的男人:忽略妻子的感受與需求
不被允許表達脆弱,可能無法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
男人婚後仍是“兒子”:衝突再現
丈夫成為壓迫妻子的代表
父女關係:權威情結的養成
女兒的第一個權威
父親的女兒:想達到父親的期望,又反抗父親的標準
被索取親密關係的女兒
第七章 對“應該”說不:做自由綻放的女子
覺知:丟掉你的“裹腳布”
女性的價值不取決於婚姻
列出捆綁你的“應該”與“一定要”
列出家庭傳達給你的價值觀
列出周圍的人對你的角色期待
面對你的罪惡感,列出你的負面信條
找回自己
獨處——練習和自己相處
理解、接納你的各個面向與情緒,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傾聽內心真正的聲音,建立自己的標準
學著照顧、取悅自己
學會安撫習慣性的罪惡感,建立界限
展示真實的自己,與他人培養平等關係
練習表達自己,發展真實的自我
同理自我與他人,並設立情緒界限
保持自我:經濟、心理獨立
寫於最後 鼓起勇氣,對“應該”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