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志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志》是劉寶明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志
  • 作者:劉寶明
  • ISBN:7-81001-909-0/K·116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0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的編修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指導,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原則,宣傳各民族的貢獻和優秀文化,突出各民族的特點,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志
圖片
上圖:回族村寨
下圖:彝族村寨
彝族婦女服飾
上圖:苗族射弩比賽
下圖:彝族垛木房
上圖:歡樂的立秋節場面
下圖:歡樂的苗族花山節
上圖:回族舞蹈
下圖:苗族蘆笙舞
上圖:玉屏清真寺教拜樓
下圖:位於縣城的基督教教堂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分布圖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目錄
第一章 古代民族概況
第一節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二節 隋唐至元代以前
第三節 元、明、清時期
第二章 回族
第一節 族源與姓氏
一、元代回族始入尋甸
二、明代大批回回進入尋甸
三、清代至民國間雜姓回回劇增
四、姓氏特點
第二節 反抗封建壓迫和為爭取解放而鬥爭
一、“燈霄”起義
二、馬戳事巧襲“楚軍”
三、馬天順奮擊劉岳昭
四、柯渡回民的鬥爭
五、青年踴躍參加紅軍
六、為爭取解放而鬥爭
第三節 一解放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一、農業
二、商業
三、階級關係
第四節 解放後的社會變化
一、社會改革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左”的思想影響了經濟發展
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變化
第五節 物質文化
一、居住
二、飲食
三、服飾
第六節 社會文化
一、語言
二、婚姻家庭
三、節日
四、喪葬
五、宗教信仰與宗教組織
六、禮儀風尚
第七節 精神文化
一、民間文學
二、文藝
三、舞蹈
四、民歌
五、刺繡
第八節 人物
一、馬榮
二、馬上捷
三、馬廣
四、馬金任
五、馬為海
六、馬國昌
第三章 彝族
第一節 族稱、族源和支系
一、族稱
二、族源
三、支系
第二節 社會歷史狀況
一、原始社會
二、奴隸社會
三、封建農奴制度與改土歸流
四、解放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五、解放後的社會變化
第三節 物質文化
一、居住
二、飲食
三、服飾
第四節 社會文化
一、語言文字
二、婚姻家庭
三、節日
四、喪葬
五、宗教
第五節 精神文化
一、史學
二、文學
三、藝術
四、傳統體育
第六節 醫藥知識
一、《餵藥經》與彝醫藥學
二、民間醫藥知識
第七節 人物
安銓
第四章 苗族
第一節 族稱與族源
一、族稱
二、族源
第二節 社會歷史狀況
一、解放前的經濟社會狀況
二、解放後的社會變化
第三節 物質文化
一、居住
二、飲食
三、服飾
第四節 社會文化
一、語言文字
二、婚姻家庭
三、節日
四、喪葬
五、宗教信仰
第五節 精神文化
一、文學
二、音樂、舞蹈
三、工藝美術
四、體育活動
第六節 醫藥知識
第七節 人物
一、羅皓明
二、王正學
三、陸興鳳
第五章 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
第一節 漢族
一、族源
二、漢文化的興起
三、漢族與少數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二節 其他少數民族
第六章 民族工作
第一節 民族平等團結事業
一、建政生產,疏通關係
二、清除隔閡,共建家園
三、“左”的干擾,工作曲折
四、撥亂反正,狠抓落實
五、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第二節 實現民族區域自治
一、尋甸回族自治縣的成立
二、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的成立
第三節 培養民族幹部
一、思想認識
二、途徑和措施
三、成長情況
第四節 發展民族經濟
一、土地改革
二、農業合作化實踐
三、曲折和教訓
四、調整和改革
五、特殊舉措
六、民族補助費的使用
第五節 發展民族教育
一、解放前的民族教育情況
二、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發展民族教育的措施
三、民族教育發展情況
第六節 宗教工作
一、概況
二、機構
三、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
四、發揮宗教界愛國人士的作用
五、成立愛國宗教組織
附錄:
一、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民族人口及分布情況一覽表
二、《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節選)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